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拿破崙 | 上頁 下頁
二七


  當此關頭,他的軍事天才和不知疲勞的活動能力對他起了了不起的作用,他前往夏洛頓堡之前在柏林發佈的前述宣言證明,他沒有憑一時衝動行事,而是經過周密算計的。由一個人的意志加給廣大人群的迅速而大規模的衝擊會發出刹那間的光彩,如同電光一閃那樣一時弄得人們眼花繚亂。但在離光榮的現場稍遠處,人們眼看到的惟有悲慘的結局,戰無不勝的天才只能被視為毀滅的天才。當時皇帝的大本營駐在波森,四面八方都派代表團來懇求他重建獨立的波蘭王國。接見華沙的代表團以後皇帝說:「我喜歡波蘭人,他們的熱忱性格令我高興,我願意使他們成為獨立的民族,但那是談何容易的事。這蛋糕分到手的人太多了,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各得一塊。

  而且,火頭一經點燃,誰知道大火燒到何處為止!我首要的責任是對法國的,我不能為了波蘭而犧牲法國的利益。總之,我們得把這事交給宇宙的主宰,不久會指示我們該怎麼辦。」皇帝于1806年1月1日進入華沙。他以前接到的報告說他的部隊已在道路崎嶇、天氣惡劣和各種必需品奇缺的狀況中掙扎了好些時候,因而士兵們感到不滿,口出怨言、士氣沮喪。

  不久他就向士兵朗讀了一篇最能激勵人心的宣言。他的宣言可以大致歸結為清楚明白的三點:讚揚他的士兵以往的功績;給他們指出今後的任務;詆毀敵人。

  這篇宣言在整個德國廣泛流傳,若非親眼看到,簡直無法想像他對全軍產生的效果。後方駐守部隊振奮起來,要以強行軍通過他們同大本營之間的地帶,而貼近皇帝的衛隊忘記了他們的疲勞、苦難和匱乏,渴望對敵人一戰。他們也往往理解不了拿破崙這些宣言的用意。但並不礙事,那是皇帝的宣言,他們不顧饑餓和赤腳,毫無怨言地向前挺進,互相細敘各自曾經流血戰鬥的歷次戰役。皇帝在波森駐留期間因為同薩克森選帝侯締結了一項條約而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新建的薩克森王國併入萊茵同盟而擴展了他在德國的勢力。條約有一款規定:以騎兵聞名的薩克森要向皇帝提供一支兩萬人馬的部隊。這個聯盟顯得非常有利,不在於其人員而在於薩克森大量供應法軍的馬匹。

  德國的王公全都習慣于古老的禮儀習俗,眼看到一個新興君主拿他們當臣屬,甚至憑拿破崙的豪勇強迫使他們甘居臣屬的人還是曾使查理大帝顫抖的著名的薩克森人。薩克森王室的首腦尋求同他結盟,在波拿巴也不是等閒事情;因為新封的國王因其年齡、趣味和性格,要比其他任何德國王公都更受到尊敬。

  從皇帝到達華沙時起直至對俄軍的戰鬥開始,接連不斷地有人懇求他重設波蘭王位,恢復古代牙格龍朝的帝國。皇帝把一月份用來為即將出擊俄軍作軍事準備工作,但同時沒有忽視政府事務。他從不拖延任何工作。拿破崙在華沙時手頭的事務不止是即將的戰鬥,事情比維也納戰役期間複雜得多。必須一面監視已佔領的普魯士,另一方面要提防俄軍。俄軍的全部行動顯示,他們竭力要先行出擊。

  普魯士戰役期間,奧地利玩的正是普魯士在奧地利戰役期間玩的那套把戲。前一回是普魯士猶豫不決,這一回是奧方猶豫不決。正如普魯士在奧斯特裡茨會戰前坐待法軍的勝敗來決定是保持中立還是向法國宣戰。奧地利無疑地認為俄國作為普魯士的盟國要比做奧國的盟國幸運些,因此在波希米亞結集了一支4萬人的軍隊。那個軍團稱為觀望軍,但這些觀望軍的性質是無人不知的,他們屬￿武裝中立一類,屬￿後備軍一類。皇帝約于1月末離開華沙,隨即於2月初下令攻擊俄羅斯軍隊。但是他雖想先發制人,卻讓敵方領了先。

  俄軍方面在2月8日早晨7時在雪片大如鵝毛的暴風雪中發動進攻。俄軍迫近皇帝所在的普略西什——埃勞,禦林禁衛遏制了俄軍的推進。法軍幾乎全部投入會戰,那是歐洲最慘烈的戰爭之一。貝爾納多特指揮的軍團沒有參加戰鬥,它駐守在左側的莫龍根以威脅但澤。如果貝爾納多特的軍團所轄的四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能及時趕到,會戰當大不相同。但是,貝爾納多特火速派向普略西什——埃勞進發的軍官被一支哥薩克部隊俘去,因此他沒能前來。事情未能如願以償時總是想方設法怪罪他人的波拿巴,把那天的勝負不決歸咎于貝爾納多特沒及時趕到。這事本身誠然是原因,但以未能趕到一事責怪那位元帥未免欠公允。貝爾納多特被控:道保將軍雖已通知他相助,他還是不願開赴普略西什——埃勞。但是道保將軍已經陣亡了。

  埃勞會戰是可怕的,法軍一直挺住以待貝爾納多特來臨,但是沒有等到。遭到慘重損失之後夜幕降臨,法軍不得不在戰場上度過那悲慘的時光,最後貝爾納多特趕到,但已太遲,敵軍已悄然撤往普魯士的最末一個首府哥尼斯堡去了。

  埃勞會戰以後雙方按兵不動,幾天之內沒有什麼要事,皇帝提出和議,雖然真的沒有幾分誠意,卻被輕蔑地拒絕了,對方似乎已把同拿破崙有爭議的勝利看作凱旋。埃勞會戰已改變當時高唱上帝頌歌的俄國人的頭腦。但是皇帝正為再次前進作準備時,他的外交在一個遙遠的角落取得成功,為俄國樹立了一個勁敵。土耳其對俄國宣戰了。這是個強有力的轉折,迫使俄國削弱西部戰線以組成南部防線。不久加爾達內將軍的著名使團出發赴波斯了。

  埃勞會戰以後,戰勝者比戰敗者更加悲慘。亞歷山大皇帝請求休戰。6月25日法俄兩國皇帝各帶少數隨從在涅曼河上的一排木筏上會晤。兩位君主互相擁抱,退到帳篷下屏退左右舉行長談。會談結束時彼此都顯出互相親善和信任的表情。緊接著提爾西特鎮中立了,兩國皇帝在那裡設立了行宮,在新近還敵對的兩軍中間比鄰而居,倒像是在遊樂會上相聚的老朋友,而不是多年來把歐洲沉浸在血泊中的敵人和對手。

  提爾西特會晤是近代史的頂點之一,涅曼河水映出的是拿破崙在其榮華頂峰時的形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