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拿破崙 | 上頁 下頁
一六


  敵軍攻佔該村之後,向左展開,在法軍右翼的對面擺開戰線。波拿巴當即派他的騎兵衛隊營佔領右邊的一處優良陣地遏止敵軍。衛隊營包括800名擲彈兵,是全軍最精銳的部隊。拿破崙親自率領第七十二旅半個旅趕去支持拉納,並指揮卡拉·聖西爾的後備師。

  這時,全軍戰士在廣大的平原中央發現了第一執政,他們都是參謀人員和200名頭戴皮帽的擲彈騎兵。

  這一景象喚起部隊勝利的欲望,他們恢復了信心。

  奧地利軍隊潰不成軍。一面有博米達河對岸的法軍指望在拂曉渡河;另一面,他們的右後方又有絮歇將軍的部隊。

  梅拉斯將軍決定利用博米達河為屏障並倚靠亞歷山大裡亞城堡的保護,讓部隊在整個夜間集結休息,以後視需要重渡塔那羅河,保住那個陣地,爭取到談判,以投降來挽救他的軍隊。

  馬倫哥之戰決定了意大利的命運,奧地利軍一敗塗地,總司令無力伺機再同拿破崙一決勝負,就在次日提出了議和。

  梅拉斯提出放棄熱那亞和皮蒙特、倫巴第以及教皇領地的一切強固地點,條件是波拿巴讓他所剩下的軍隊平安地開到曼圖亞後方。拿破崙接受了這項建議,馬上休戰。這一戰就幾乎收復了法國人在1799年意大利戰役中失去的全部領土。他的功勳已足夠給他的名字增添無比的光輝。並且表明,在他的指揮下,法國軍隊仍不失為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他以梅拉斯將軍的提議收場還有別的動機。他知道英國軍隊已在開赴熱那亞的海路上,萬分緊要的是,要在他們到達目的地以前重占該港。

  停戰協定一簽字,波拿巴就在托來加利福羅口授了一個函件:

  執政公民,馬倫哥戰役的次日,梅拉斯將軍帶訊給我軍前哨,請求准許他派斯卡耳將軍來我處。當天草擬協定,副本附上,夜間由貝爾蒂埃將軍和梅拉斯將軍簽字。我希望法國人民對他們軍隊的作為感到滿意。

  波拿巴

  函中末尾一句話表明第一執政仍然承認人民的主權。戰鬥已取勝,哪怕在這樣一件瑣事上也要另外兩名執政感到他們不是第一執政的同僚而是他的下屬。

  他們在6月17日回到米蘭。再次佔領此城後,波拿巴不論在何處出現,歡呼喝彩聲都不絕於耳。

  在6月15日到11月10日的休戰期間,流亡在外的波旁王室的王公,又幾次竭力誘使第一執政成為法國的蒙克。阿圖瓦伯爵使用了巧妙的談判方法,他派了非常美貌的貴婦基歇公爵夫人去巴黎。她毫不費事地結交上約瑟芬,一時成為執政座上光彩奪目的人物。但是一旦拿破崙發覺了這位美人的目的,就勒令她在數小時內離開巴黎。

  馬倫哥戰役後的休戰最初破裂過,後來又恢復了。

  但是奧地利受到200萬英鎊津貼的賄賂,不肯談判締和。這同奧國的一貫政策是相符的——奧國在戰場上被擊敗後,總會隨時許下一些諾言,可是得到些許利益就賴掉了。這一次奧國得了英國的金錢援助,對於再次挑起戰端並未斷念。

  英國和奧地利不僅沒有對波拿巴表現的種種克制表示領情,兩國聯合起來的傲慢態度看來有增無減。

  於是他立即下令在德國和意大利恢復進攻,戰火又起。

  駐意大利的法軍渡過了明喬河,德國境內的法軍渡過了多瑙河。著名的霍亨林登戰役使法軍前哨推進到距維也納不足10裡格處。這次勝利帶來了和平,因為第一執政接受了過去的經驗,在奧地利同意單獨締結和約之前不允許休戰。奧地利已被逐往最後的壕塹,被迫投降並拋開英國。英國內閣雖已付出200萬英鎊也無法阻止這次分裂。他大喜過望。1800年12月3日,莫羅在全然不利的情況下贏得了那次著名的戰役,結束了維也納內閣舉棋不定的狀態。第一執政於12月6日接到消息。那是個星期日,他剛從歌劇院回來,高興得跳起來了。這次勝利給和平談判開了新生面。

  奧地利的種種希望因致命的霍亨林登之戰而破滅,現在別無辦法,只是在能爭得的最好條件下締和。最後和約於1801年2月9日在呂內維爾簽字。根據和約,奧皇不僅作為奧地利王國元首,而且以德意志帝國首腦身份,保證以萊茵河為法國國界,因此犧牲了一部分普魯士領土以及帝國其他附屬王公的領土。

  奧地利極不情願地放棄了托斯卡納,波拿巴決定將它轉交給巴馬王室的一位王公,以報答西班牙在戰爭期間的支持。奧皇承認巴達維亞共和國同法蘭西共和國合併,並承認在內阿爾卑斯和利古裡亞兩共和國兩省區,建立第一執政的持久權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