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非鬥士曼德拉 | 上頁 下頁
一〇三


  28.榮任總統

  把1994年4月27日作為南非第一次全民大選日是在1993年7月2日的南非多黨制憲談判會議上通過的。①這一天,非洲人國民大會總書記拉馬福薩提出最終批准大選日期的決議後,多黨談判會議就此進行了約1小時的辯論。在最後表決中,26個與會黨派代表團中的19個對這一決議表示贊同,但因卡塔自由黨、保守黨、博普塔茨瓦納「黑人家園」等代表團表示反對。隨後,泛非大代表團提出一項修正案,但未得到附議。最後,主持當天會議的納塔爾和德蘭士瓦印度人大會談判代表帕拉文宣佈:「這一決議已獲足夠多數的贊成而予以通過」。參加多党談判的代表對此報以熱烈掌聲。

  ①1994年2月2日,將選舉最後定於4月26日、27日和28日三天舉行。

  也同在這一天,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先後會見了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和非國大主席曼德拉。兩天后,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在美國獨立日愛國慶典活動中榮獲費城自由勳章。在講話中,曼德拉表示,「我們必須從事從各個方面徹底重建我們國家這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成功地建設一個所有南非人互為兄弟姐妹的國家,患難與共,努力排除從種族和民族的角度來說明自己身份這種可怕的事情。」顯然,他對南非的前途是充滿信心的。

  當他回到南非並得知決議通過的情況時,他深深感到,如果要讓因卡塔放棄「三方談判」的奢望並全力投入到目前的制憲談判中來,他必須作出其他讓步。7月13日,曼德拉表示他願意會晤祖魯國王祖韋利蒂尼,討論國王在未來南非的作用問題。為了爭取白人右翼的合作,非國大又與阿非裡卡民族陣線就南非局勢舉行了兩個星期的會議,並發表了聯合聲明,要採取各種和平手段防止南非暴力和無政府狀態擴散。這當然是邁向和解的積極一步。平心而論,佔據了幾百年統治地位的白人即使同意放棄政權,他們對黑人統治的恐懼仍無法消除。任何許諾或保證都無濟於事。·

  曼德拉對白人開明派更是敞開大門。他在11月14日表示,非國大承諾明年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將包括現任白人總統德克勒克,並呼籲南非白人給非國大一個機會。德克勒克對這種承諾十分高興。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深知自己政黨是不可能取得多數的。對曼德拉這一黑人政治家發出的聯合執政的信號,他十分欣慰地接受了。當他於12月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他表示:在預定明年4月舉行的大選中,他將有可能和曼德拉一起進入聯合政府,其他主要政黨的代表也會成為新政府的成員,「不過,在今後的4個月裡,為競選而展開的政治鬥爭將會十分激烈。」

  確實,在機會相對均等的情況下,實力將是決定的因素。然而,在南非這樣一個多種族的國度,在這樣一個由白人專權向全民普選的過渡時期,實力不是一種固定的因素。大選日期愈逼近,討價還價愈激烈,曼德拉高超的談判手段也日益顯示出來。針對白人的擔心,曼德拉於1994年2月又作出重大讓步。他向記者表示,非國大已經同意起草有關考慮建立一個白人家園的憲法草案。在此之前,一些白人極端分子甚至發誓要發動內戰,而不屈服于黑人統治。但當他們聽到曼德拉的講話後,立即表示審慎的歡迎。自由聯盟主席羅思·克龍涅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認為,非國大的這一舉動令人感興趣,值得認真研究。」曼德拉這一十分策略的口頭表態為爭取尚在動搖不定的白人右翼起了極重要的瓦解作用。

  然而,三個保守的黑人家園政權對大選的如期舉行起著同樣的阻礙作用。首先是博普塔茨瓦納和西斯凱裡人家園的領導人企圖阻止其臣民參加大選。博普塔茨瓦納的黑人「總統」盧卡斯·曼霍佩不許黑人家園的黑人與其他南非黑人一道在1994年4月參加選舉,人民要求在大選之前重新將這塊名義上獨立的領土井人南非。結果,博普塔茨瓦納發生了長達一周的動亂,示威者遭到屠殺,黑人家園的商業區受到搶掠和破壞。事件發生後,南非負責選舉的官員與曼霍佩進行了會談,討論競選活動和政治自由問題,曼霍佩拒不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曼德拉認為應該由過渡當局採取行動。最後,過渡當局於3月13日解除了曼霍佩的「總統」職務,並任命一位南非官員作為臨時行政官員。西斯凱黑人家園的軍隊鐵腕人物格科性準將碰到了同樣的麻煩。他不得不打電話通知南非外交部:「這裡的局勢已經失去控制,有爆發大規模衝突和流血的危險。」隨後,南非當局立即派治安部隊進入該地區,以防止格科佐辭職後緊張局勢的加劇。

  最麻煩的則為誇祖魯。因卡塔自由党原來在黑人中有一定市一場。但自從南非報刊接二連三地揭露了因卡塔與白人極右勢力勾結的醜聞後,聲譽明顯下降。然而,因卡塔自由黨主席布特萊齊仍千方百計地討價還價,希望在大選之前爭取最大的利益。他於11月12日在約翰內斯堡宣佈,同意參加1994年4月舉行的大選。為此,政府與因卡塔黨達成協議,同意因卡塔自由黨控制的省份可自行徵稅,亦可制訂自己的憲法,不受中央政府的干涉。但1994年3月28日再次發生了祖魯人抵制選舉的遊行,並導致了非國大與因卡塔之間的衝突,18人喪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