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諾貝爾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第六章 不滅的光輝 諾貝爾56歲的時候,已是一個頭髮斑白的老翁。 「人生不過數十寒暑,我身後之事又將如何?」 諾貝爾對過去的歲月不禁黯然。「我在事業上所獲得的財富難以數計,這筆龐大的財富在我死後,又有何用?既無法帶入地府,又無人繼承。我必須在一息尚存的日子裡,將它做有意義、有價值的安排。」 他沒有及時想出解決的辦法,歲月卻無情地悄悄逝去。他首先考慮到要捐款給斯德哥爾摩醫學專科學校。醫學是人類幸福中最重要的一環,為使人類幸福延綿、減少病痛,必須大力支持醫學研究工作。因此撥出一部分財產作為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的研究資金,這是很有意義的事。諾貝爾決定捐助斯德哥爾摩醫學教育的研究和補充醫院的設備。 1893年,諾貝爾擬好了遺囑。他在遺囑中說:「以醫學為首,其次是世界和平。我認為應為世界和平盡點心意。」 諾貝爾以17%的財產做為卡洛林斯卡研究院和瑞典醫學界、維也納和平協會、巴黎瑞典俱樂部等組織的基金。總算解決一部分問題了。至於其餘的財產處理,他認為應該以全人類的幸福為前提。瑞典是他生長的故鄉,為了祖國的繁榮,他要貢獻他個人的力量。但只顧慮到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未免心胸太狹隘。這種地域觀念正是阻礙世界通往和平的絆腳石! 諾貝爾雖屬瑞典籍,但他的足跡已遍及歐美各國,也曾受到許多國家的照顧。他生於瑞典,長於俄國,在美、法接受知識的啟蒙,又曾到德國養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餘年。建立在各國的甘油炸藥公司使他獲得各界人士的支持與最大的利益。 他回憶過去,深深感受到自己與各國有牢不可分的關係,原來根植于內心的愛國情操已擴展為對世界的博愛。追求幸福是人類的欲望,享受幸福是人類的權利。諾貝爾想他的財產只有用在消除戰爭與促進文明上,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僅僅使瑞典獨享幸福,並非上上之策。 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為遺留給人類的巨大財富定好了使用途徑,他當下擬了一份更為詳細的遺囑:「凡是對世界有重大貢獻者,當給予獎勵。」 「為了真正的和平,這個獎勵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人種歧視是戰亂的根源,人類雖然有膚色的差異,怎能因此判定其優劣?何況任何一個種族都有成就大事的偉人。歧視別人,是最愚昧、無知的行為!」 他明確規定,諾貝爾獎的受獎人,不受國籍、種族與信仰的限制。哪一種成就才有予以受獎的資格? 首先,他想到科學,因為科學是改善人類生活最大、最具體的動力。可是科學的門類不勝枚舉,若不指明,就顯得太籠統了。與人類最切近的就是日常所需,諸如機械、電動器具等,這是物理學的範籌。他考慮應該設立一項物理獎;物理製品的產生過程,少不了化學的參與,不能忽略了化學這一行。他考慮也該立一項化學獎;他喜愛文學,常在工作之余欣賞文學作品,又喜歡創作,認為文化傳播,具有風行草偃的力量。 文學能揭發人性與社會的真實面,引導群眾走向正確的道路,因此具有啟發作用的文學作者,也該受到獎勵。而且只要是有內容、有思想,能辨別是非善惡,主持公理的優秀作品都可入圍。 他仍覺得有欠妥,身為一個和平主義者,不能忽視對人類和平有貢獻的人。能消彌戰爭、促進和平的人該列入受獎名單。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為爭取人類真正和平而與邪惡對抗的人,他們的努力不該受到冷落。 諾貝爾立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全部利息,分為五等份,成立五個不同的獎金。當時諾貝爾的財產總數是3128萬克倫,折合英鎊大約170萬。他把這筆鉅款存在銀行,把每年的利息,作為「對人類幸福最有貢獻者」的獎金。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指定利息必須分為五等份,做為五種獎金頒發。至於受獎的人選,醫學、物理、化學獎得主必須由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學會決定,文學獎得主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審查,和平獎得主則由挪威議會的五人委員會決定。 諾貝爾卸去雙肩的重擔,頓感輕鬆無比。雖然年老而行動不便,躺在床上的諾貝爾終日笑容滿面,愉快地讀著小說。他自嘲地說:「縱使其他的獎我已無望,但我還能寫寫小說,可以爭取文學獎哩!」諾貝爾的晚年是安祥平靜的。立完遺囑後的諾貝爾心情一直愉快而開朗,他經常利用病情好轉的時候,從事研究或寫小說。他已如風中殘燭,加上關節痛和心臟病的糾纏,更顯得憔悴、衰頹。他自忖說:「我快不行了!」 諾貝爾坦然一無牽掛,但無法驅走老年的寂寞。 這時只有二哥路德伊希的兒子伊馬是他唯一的親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