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諾貝爾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1877年,路德伊希到法國巴黎和阿佛列會晤,並表示希望阿佛列加入他們的石油事業。阿佛列對石油事業也頗感興趣,因此決定成為諾貝爾石油公司的股東之一。 第二年5月,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立了。1879年,由於俄皇投入鉅資,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了擁有300萬盧布資本的大公司。阿佛列從此不僅是一位火藥發明家,而且成了石油企業家。 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勃然興盛起來。為了使工作井然有序,處理得體,路德伊希負責列格勒的業務經營,羅特則負責在巴庫方面的技術工作。1889年,羅勃特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從此無法起身工作。 路德伊希不得不挑起重擔,兼顧列格勒的業務和巴庫的工廠管理,從此他的生活更是忙碌不堪。但他具有驚人的才能,足以應付各方面的事務,公司的一切仍然有條不紊,而且有長足的進步。 1882年,阿佛列終於有機會到俄國來,路德伊希興奮極了。他徵詢了阿佛列對石油事業的看法。 阿佛列稱讚說:「真是驚人!能使巴庫成為一個大工業區,實在出人意料。你實在了不起!」阿佛列認為巴庫能成為石油之城,俄國和歐洲的工業能迅速發展,都是起因于路德伊希兄弟的石油事業。 阿佛列站在一個發明家兼企業家的立場上參觀諾貝爾石油公司,把他自己的感受坦白地說出來絲毫沒有奉承恭維的意思,而且在建議中頗有值得路德伊希參考、採納的地方。 路德伊希在工作上表現出了勤勉不懈的精神。「無能者無所求」是路德伊希的座右銘。他以工作為榮,每逢困難挫折出現時,他都能勇往直前,一一克服。 這種不畏艱難的決心和毅力是諾貝爾兄弟所共有的特徵,此外他們也都具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慈善的胸懷可能是得自母親的遺傳。他們的母親不僅樂於憐憫窮苦,更樂意傾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阿佛列·諾貝爾的慈愛,可由創立諾貝爾獎的事實得到證明。至於路德伊希,也可從他經營企業的手段與政策上得到答案。路德伊希對工廠中的員工愛護備至,還給了他們當時不可多得的高薪待遇。那個時候,是一個視工人如犬馬的勞力榨取時代,路德伊希卻主動安排員工休假,讓他們有時間做休閒活動,並把12到14小時的工作時間,減為10小時30分鐘。此外,他的工廠裡絕不雇傭10歲以下未成年的兒童。在巴庫城有一個非常優美理想的住宅區,這是路德伊希特地為員工們建造的住所。此外,他也為單身員工們建有舒適的公寓;為了上下班便利,備有專門接送的汽船。 工廠裡有足夠的娛樂器材和完善的醫療設施,使全體員工都能愉快而安心地工作。他們認為,公司的繁榮全靠員工們一致的努力,使他們心情愉快、生活安定是工廠主的責任。巴庫位於裡海邊緣,遠離都市,這種偏僻荒涼的地方,要使大家的心情愉快、生活上無所顧慮,更是工廠主的職責所在,也是工廠主酬謝其辛勞的最好方法。 由此可見,一度被廢棄的巴庫,能成為繁榮的工業區,是必須付出很大代價的。有人稱這一地區是「巴庫的歐洲」。工業區面臨裡海秀麗的海岸,夏季是最好的避暑勝地,冬季徘徊於沙灘上,另有一番景致。 此地氣候溫和已逐漸為人們所喜愛。 諾貝爾的公司裡有一條新章程,准許員工自由加入公司股份,這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 公司上下每個成員,沒有一個不心懷感激,莫不對路德伊希感到崇拜、尊敬而盡力為公司效勞。石油之城巴庫就在這樣的經營下發展壯大,奠定了後來蘇聯石油工業的基礎。 1883年,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波折。當時石油價格低廉,還意外地發生了工廠大火!石油公司發生火災是無法救援的。在無可奈何的心情下,路德依希看著漩渦般的火焰兇殘地吞噬著他們多年的心血。路德伊希喃喃地說;「我該加強防火設施。」 這種自責已無補於事,巨大的石油工廠片刻化為灰燼。在工廠失火後又有一艘油輪在航海途中因火災而沉沒。火災帶給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太大的不幸。 如想再建工廠,需要一筆巨大的資金。路德伊斯終日愁眉不展,資金難籌。正當彷徨無計之時,諾貝爾來信了,他說:「這場火災,令人萬分惋惜,但我相信,以你的才能,要使工廠復興,並非難事。重建資金由我來資助,我這幾年來炸藥事業的順利成功,不難為你籌足所需要的款項。」這封信使路德伊希喜出望外。 不久,巴庫的石油工廠又恢復了以往的規模。 路德伊希·諾貝爾在阿佛列的支持下,不僅在石油事業上留下了輝煌的成果,他對高加索地區鐵路建設事業也有偉大的貢獻。他於1888年逝世,享年57歲。 路德伊希堪稱俄國石油產業之父。他一生的成就與功績,也同諾貝爾在火藥界的聲望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羅勃特因病回到故鄉斯德哥爾摩調養,於1895年與世長辭,享年66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