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明治天皇 | 上頁 下頁
三〇


  一般國民,為這出乎意外的勝利而歡呼雀躍。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個弱敵,也許不會這樣歡喜了。正因為對手是個被形容為睡獅子的老大帝國,現在日本人鼓起全力猛地一撞,卻把它撞出老遠跌了個大跟頭。這種喜悅,就更加了一層。

  當然,明治天皇不贊成開戰,只是在一開始。日本得勝,舉國氣氛高漲起來以後,他還作了軍歌。他寫點短歌並不稀罕,但這首軍歌體卻是罕見的。他頗為得意,讓人配上曲,晚餐時,命軍樂隊演奏。

  歌名就叫《成歡之戰》,歌詞如下:

  時間始於六月初,京城我軍踏征途。
  目標指向水源縣,晨光照耀日章旗。
  高高擎旗男子漢,為探敵人之行蹤。
  我軍派出偵察兵,成歡站前堡壘中。
  敵兵堅守不出攖,只有一齊來進攻。
  我國壯士真英勇,前進不怕屍體橫。
  勇敢前進再前進,斯是牙山敵本營。
  我軍奮勇再前進,炮彈發發皆命中。
  守敵紛紛亂了營,拿下堡壘如反掌,
  三度高唱凱歌聲,三度高唱凱歌聲。

  第八章 天皇坐鎮大本營

  1. 狡計襲平壤

  與日本天皇發佈宣戰詔敕的同時,中國的清王朝光緒皇帝也發佈了宣戰的上諭。上諭中提到:

  朝鮮成為我大清國之藩屏,二百有餘年……

  各國之公論,皆以日本之出師為無名,不合情理……

  以保護「藩屏」為由的清政府,一開始,就集結大軍於平壤,並在牙山置另一支軍隊,希望能夾擊日本軍。但因牙山失敗,決定傾注全力於平壤。

  對日本來說,攻打平壤最為有利的,是使陸軍在仁川登陸。然而這得確保黃海的制海權才行。日本艦隊在初戰中雖然打壞了大清國的兩三艘軍艦,但北洋水師的大部分卻依然無恙,它還在嚴密地監視著朝鮮半島的西海岸。

  於是,日本讓增援部隊的一部分,由宇品上船,渡過玄海灘在釜山登陸,然後經陸路去平壤。

  但是,從釜山到平壤有600公里以上,天氣炎熱,道路不平,加上朝鮮人民不服而帶來的糧食徵集運輸等困難,大軍很難行動。運送大部隊,還是必須從仁川登陸。

  為此,日本冒著危險,編成大運輸船隊,把第三師直接運到了仁川。只是由於北洋水師不決斷,他們才得免遭襲擊,平安無事地實現登陸計劃。

  同時,日本又在中國艦隊力量未達到的朝鮮東海岸,平壤正東的元山運進一個團。

  此外,在成歡打了勝仗,凱旋回到漢城的大島混成旅,也乘戰勝的余勢,向平壤進軍。

  大清國的軍隊,只知一味倚仗平壤的要塞,只想固守。對日本軍隊的動向並不警惕,更沒想到可以各個擊破。因此讓日本軍在進攻途中,順利地把部隊分開,從三個方面攻擊平壤。

  平壤位於朝鮮西北部的中央,是樂浪平原北端的大城市。大同江由東而來,在市外拐了個大彎,向南流去。岸上牡丹台,乙密台等丘陵相連。如果在此地構築陣地,即使以數倍的兵力,也攻打不下。

  日本軍第五師師長野津道貫中將制訂了以下作戰計劃:

  一、命陸軍少將大島義昌,率混成第九旅,步兵騎兵共5000人,大炮12門,從義州街道北進,專門在正面展開行動。

  二、命炮兵中校柴田正孝率朔甯支隊(步,騎兵約1500人,炮6門),從朔寧,三登方面迫近左側。

  三、命步兵上校佐藤正率元山支隊(步,騎兵約3000人,炮12門)西進,到達平壤東北40公里之成川後,聽從朔寧支隊長的指揮,迫近左側背後。

  四、其他各隊(步,騎兵約5000人,炮18門)由野津師長親自率領,由大同江下游進入右岸,迫近右側背後,截斷其退路,包圍平壤。

  按照以上作戰計劃,日本軍的部署大體上於9月14日傍晚完成了。其間幾乎沒有遇到清軍的阻礙。清軍把自己關在要塞之中,只顧防衛。

  15日拂曉,各方面的日本部隊,開始了一齊攻擊。

  攻擊中碑街方面堅固堡壘的大島混成旅,遭到了頑強的反擊,打得最為艱苦。

  朔寧和元山兩個支隊聯合起來,奮力攻擊平壤北面高地,拔掉好幾個堡壘,進而逼近了乙密台和牡丹台。

  這兩座台,在懸崖上聳立著堅固的堡壘,不易接近。

  朔寧支隊的炮兵首先射擊牡丹台的外城,以榴彈兩發破壞胸壁,把清軍的加特林炮炸毀了。山口少校的一隊,乘機猛攻,佔領了牡丹台。

  牡丹台是平壤北面的制高點,由此可以俯視乙密台。炮兵猛射,步兵衝鋒,由於城門(叫玄武門)和城壁堅固,日軍未能攻破。

  於是,炮兵把炮彈集中於壁內的城樓,破壞了樓頂和側壁,只剩下四根柱子。

  元山支隊的三村中尉,領著十多名敢死隊去攻擊玄武門。

  敢死隊員們鑽炮彈的空子,到達了玄武門下。但城門極其牢固,是推是拽,都打不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