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明治天皇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慶喜逃出大阪城,回到了江戶,通過德川慶勝和松平春岳,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摺,替自己的行為提出辯護。 此次上京的先行人員,由於途中偶然錯路,以至發生近畿之騷亂,實非所願。如聖上所知,臣對天朝忠心不貳。然若因此而使聖心哪怕稍有煩惱,臣亦惶恐之至。大阪城已託付尾張藩大約言與松平大藏大輔,臣謹東退。 辯解顯然很勉強。意思是鳥羽、伏見之戰,是上京途中先行人員與薩、長的人發生了誤會。他慶喜本人一點兒不知道。 其實,就在戰事發生之前,岩倉曾考慮和慶喜和解。也許是聽說佔據著大阪城的幕府軍隊非常激憤,擔心被逼太甚的老鼠反而會吃貓。 他說,慶喜如能宣誓忠誠,就打算恕他的罪,保奏他當一名議奏。他這意向在通知慶喜之前,鳥羽、伏見之戰已經打開了。既然這邊取得了勝利,也就沒必要再去考慮和解了。 回過來再說皇宮裡面的事。 睦仁已經16歲,很快就進入17。雖然還沒選定皇后,但已是到了夜晚需要女人侍奉的年齡。按照古制,侍奉天皇的女性,人數是沒有限制的。 慶應三年十月二十一日,權大納言葉室長順的女兒光子,被召入宮當了典侍。葉室光子成了這種人的第一號。 這是一個多事的日子。這天慶喜上表聲稱願意奉還大政,向薩、長髮出的討幕密敕變得無必要而密令取消。 按照古例,男子16歲要行成人的冠禮,謂之「元服日」。但因上一年年底先帝駕崩,睦仁在居喪期間,此禮延期一年舉行。所以新帝的元服日,定在慶應四年的元月十五日。 元服那天,睦仁來到南殿北廂落座在一張大床上。由兩名掌侍捧著寶劍與玉璽。宮廷總務頭兒甘露寺勝長給睦仁剪了發,挽成一個髮髻,包上頭巾幘。再由式部卿獻上冠戴,換掉童服,成人儀式就算結束。 為了祝賀元服,頒詔大赦天下,寬恕罪犯:惟獨反抗君主者例外。 而今平定了幕府,于同年8月27日,舉行了即位大典,昭告國內外,成為了日本第122代天皇。 1868年,是應慶四年,因改元明治,也是明治元年。 按照皇室事典和慣例,登極儀式共有五個大典,非常之隆重,且帶有極其濃厚的封建和宗教色彩。 這一天,新天皇攜帶寶劍與禦璽,在文武百官擁戴下,來到紫宸殿舉行踐祚儀式。和以往即位大典不同的是,庭院裡裝飾了一架碩大的地球儀,頗為新鮮。其深意是顯示日本國擺脫了閉關鎖國主義,面向世界打開窗戶了。接著到皇靈殿祭祀皇靈,向祖宗報告登極的消息。 下午1時,在宮內正殿舉行主要儀式——「即位大典正殿儀式」。只見明治天皇身穿古裝禦袍,頭戴立纓高帽,在古樂聲中緩步進入正殿。天皇寶座前,放置著世代相傳的三件神器:一塊月牙玉(名叫八尺鉤玉)、一把劍、一面銅鏡(名叫八咫鏡)。皇族男子束帶佩劍,恭立兩旁。皇族女子均穿十二單衣,肅然相迎。朝臣高官、各國嘉賓和儀仗隊分列兩廂。儀式開始,天皇發表講話:然後由一位年高德劭者宣讀賀詞,並帶領眾人三呼萬歲。 還要鳴禮炮21響,晚上有盛大國宴儀式。其後幾天,接連還有「大嘗祭」、「大饗」(宴群臣)、「親謁」等活動。 禮成。日本國歷史上的一個新帝國時代開始了——明治維新。 聲討幕府時,提的口號是「尊王攘夷」。幕府被打倒了,新帝國非但不再提攘夷,而是以極大的力度打破舊習慣,積極吸收西方文明成果。 去年的12月27日,明治天皇在建春門外,觀看了薩、長、藝、土四藩藩兵的操練演習。27日是江戶發生火攻薩藩邸宅的兩天之後,鳥羽、伏見戰鬥的一個星期之前。那時討幕軍士氣高昂,這些部隊都受過一些西洋式軍事訓練。部隊以排、營為單位,操練各種隊列陣式給新天皇看。特別是薩摩藩的部隊,擁有1500官兵,統一用英國式裝備。士兵訓練有素,進退井然有序,使參觀者無不為之讚歎。 閱兵至傍晚才完畢。睦仁很高興,賞賜給隊長金錢和物品。一般士兵也賜給酒食。 但這件事宮廷內反映不一。很多朝臣以為,自平安朝以來,宮廷的傳統應保持幽雅恬靜。身為天皇,不宜涉足沙場之事。可是他們對天皇陛下的任性,也拿他沒辦法,只有皺著眉頭歎氣的份兒。 睦仁不但檢閱部隊,還叫人牽來那匹名叫「小蝶」的栗色駿馬。飛身騎上馬背,在練兵場上好一陣狂奔猛跑。此馬性情粗野,脾氣很壞,普通人是駕馭不住的。對這位有闖勁兒的少年天皇來說,似乎恰到好處。人與馬結合為一,快速如風,直看得群臣面面相覷。有人嘀嘀咕咕:「看樣子,世道真變了!」 「上面是這種派頭的話,下面的年輕人變得胡沖亂闖專事打殺,也就難怪啦。」 「是的,是的,讓您說中了。」 這些老傢伙,當著天皇的面卑躬屈膝,背後卻愛說怪話。惟有容堂,就敢在天皇面前說怪話——而且是大大出格的怪話。 那次在皇宮小會議室的會上,山內容堂喝得醉醺醺的,公然說出這種話:「……僅僅兩三名朝臣的主意。表面上說擁戴年幼的天皇,實際則是將政權攫為私有的陰謀!」 這些話語,雖是酒後之言,而且他自己當場認錯,表示取消以上發言。可是這些話留在睦仁的心中,卻是餘音繚繞,豈止三月不絕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