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明治天皇 | 上頁 下頁 |
七 |
|
土左藩主山內容堂是個高陽酒徒,外號鯨海醉侯。他本人對幕府就寄予好意,並不想徹底排除,或者將其置於死地。只是從時事的流向和人心的歸趨來看,幕府那種獨裁專制手段,再也難以繼續下去了。 倒幕陣線的內部,兩種方針各行其是。 還在9月7日,土佐藩的後藤像二郎到了京都。專門聯絡薩摩藩的小松帶刀、西鄉隆盛,商量向幕府提出一份大政奉還的建議書。 但小松和西鄉表態說,事到如今已不是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的時候。在這一點上,薩摩藩的態度非常堅決。這個藩痛恨幕府,好鬥之風又極盛。 實際上,薩摩人已經在做進軍京都的準備。後藤提出,希望態度能夠緩和些。小松和西鄉說道:「不。這是本藩的方針,所以要進兵。但我們不反對貴藩按您的獨立思考,推行和平奉還的建議。」 道不同,不相謀。薩、土友誼由此就斷了。 小松帶刀在薩摩人當中人品溫厚,覺得土佐藩的意見也可以考慮。但從薩摩全體來說,是由西鄉、大久保等強硬派主導。部分人的看法,並未達到修改本藩方針的程度。只是通告,對土佐提出的建議書不表示異議。 土佐藩以藩主山內容堂的名義,10月3日提出了建議書。 繼山內容堂之後,安藝藩主淺野茂長業提出了同樣內容的建議書。 不論強硬派或溫和派,大政奉還原則上已成了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它。 幕府方面又是怎樣想的呢? 天皇親政,原本合乎大義倫理,可謂名正言順。不過德川家族控制的幕府,已經歷時260年。它那一整套機構,一直在行使著統治功能。一旦突然原封不動地移交給王室,它還能正常運轉嗎?全國能夠沒有混亂、沒有紛爭嗎? 比方說,過去在幕府搞行政事務的一批能員幹吏,另外到哪兒去找呢? 儘管大政奉還這個詞兒,已成為時代的流行語,人人掛在嘴巴上。但它意味著什麼,細想起來卻無人說得清楚。大家只是覺得,本來由天皇主持的政務,被幕府那幫武士集體搶奪過去,真不像話,因此必須還回來。 大政奉還之後,日本該實行什麼樣的政治才好,也無人回答得出。 有人說,大政奉還後,應該返回到神武天皇時代去。 真是開玩笑。神武天皇只不過是神話中的開國之君。那時實行的是什麼政治?沒有人見過,古書上也沒有記載。讓人們復古到把頭髮梳成角子,身帶長劍;遇到不服從的人就把人家征服。那算什麼政治? 另有一種高論,認為應該回復到五百多年前的建武中興時期去。可是現在與建武時代大不相同。國家的規模變了,社會結構、生產方式也有差異。若讓政治回到那個古老的模式,簡直就好比讓成年人變回兒童一樣。 於是,幕府心安理得起來。你們不是要奉還政權嗎?好,就返回給你;你們能管得了嗎? 日本政治,近七百年來都是由武士階層掌管。武士都是玩政治、玩軍事的行家裡手。把政權返回給了那些衣冠束帶,只諳熟踢球、作歌的朝臣們,能幹得好嗎?就好像一個頑皮孩子吵著要新鮮玩具,買回來給他,又不會玩;甚至弄壞了只好扔掉,豈不落個不歡的結果。 以德川慶喜為首的幕府一夥人,就是這樣考慮問題的。他們把事態看得未免過分簡單。心想乾脆走走過場,表個態同意奉還,倒可落得個好名聲。就像把一輛運貨汽車,交給一個不會開汽車的人,他敢接受嗎?在他手中汽車反倒成了無用之物,成了一個包袱。最後還得乖乖地原物璧還。 2. 假戲演成真 恰好10月3日,土佐藩提出了一個建議書。十天以後的13日,各藩的代表被召集到慶喜的駐地二條城,給他們傳閱一份諮詢方案。簡要內容如下: 自從朝廷將政權交給德川家以來,已二百餘年了。至於其間利弊得失,世人自有評說。此際順應潮流,願將大政奉還皇室治理,可期日本將成為與海外各國並立之強國。如對此方案有持異議者,可直言坦陳,無須顧慮云云…… 與其說是諮詢,不如說是在鼓勵大家「持異議」,當面發表擁幕宣言,或者歌功頌德一番。 那天參加集會的,是全國重要藩的代表,共約40名。代表們沉默了半晌,大部分以事關重大,須向自己的藩主報告為由,陸續退出了會議。 最後沒走的剩下六個人。他們是薩摩藩的小松帶刀,安藝藩的辻將曹,土佐藩的後藤象二郎、福岡藤次,備前藩的牧野權六郎,以及宇和島藩的都築莊臧。 將軍要親自面見這六個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