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歇爾 | 上頁 下頁
一七


  儘管反戰運動來勢兇猛,但政府還是勝利了,這實屬險勝。延長徵兵法案的動議一直勝負未蔔,最後僅以一票的多數獲得通過。然而,馬歇爾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他的擴軍計劃又受到新的威脅,使他重新坐臥不安起來。這次威脅來自完全沒有料到的地方——盟國。

  英國人和蘇聯人對美國全面徵兵將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感到惶惶不安,因為美國要是全面擴充軍隊,就需要增編大量武器裝備,這樣,就必然會大大減少他們根據「租借法案」正在獲得的武器和給養。就軍備而論,美國工業生產能力還不能滿足國內外緊迫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毫無疑問,美國實行全面擴軍計劃,其陸軍和航空兵部隊將優先得到武器裝備,這樣,英國人和蘇聯人就會因美國國內擴軍而蒙受其害。無論如何,必須設法制止美國擴軍計劃的實施。

  這場運動聲勢日盛。1941年底,《紐約先驅論壇報》刊登了一篇引入注目的文章 :《為保持較小的陸軍進一言》。此文出自當時最有影響的專欄作家之一沃爾特·李普曼的手筆,文章寫道:

  明確決定縮減陸軍,集中力量加強海軍、航空兵和執行租借法案,所有公眾的懷疑和政治上的混亂,以及所有思想上的莫衷一是,都將一掃而空……今天就致力於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軍不僅沒有必要,而且也不識時務。它干擾了我們的租借法案和海軍政策。事實上,它是造成當前陸軍內部不滿的基本原因,一個重大禍害,破壞了全國團結,引起了公眾不滿,從而給顛覆分子以可乘之機,並削弱了我國的防禦手段,即租借政策和海軍政策。我認為,看來是要作一次外科手術——縮減陸軍兵力從而提高其效率。

  馬歇爾見此不禁愕然。當時陸軍兵力不足90萬人。他計劃在年底擴充到170萬人,並且確信不久還將大大超過這一數字。在他看來,提出縮減而不是擴充陸軍無異於蓄意破壞。他把這次破壞歸咎於英國人,相信是他們對李普曼施加了影響。於是,馬歇爾把他們叫來,斥責他們使用卑鄙手段,詆毀美國陸軍的質量和作用。他警告他們:「如果他們不停止這種勾當,他將出面予以揭露,公開示眾。」英國人在受到適當警告之後答應今後不再搞鬼。

  李普曼文章中特別激怒馬歇爾的一點是,文章暗示美國陸軍已經發展過大。而就在此文發表時,儘管徵兵法案已經實施一年,美國陸軍卻只有一個步兵師作好了參戰準備,陸軍航空兵則只有兩個轟炸機中隊和三個戰鬥機大隊可以投入戰鬥。馬歇爾十分清楚,即使擴軍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到1942年4月,美國也只有三個步兵師、一個裝甲軍、七個轟炸機大隊和七個半戰鬥機大隊能夠做好參戰準備。而納粹德國僅在蘇聯展開的兵力就比美軍大50倍。「我們不能參戰,因為我們沒有做好參戰準備。」馬歇爾對他的作戰計劃人員說。

  在美國國內掀起反戰運動的同時,蘇聯莫斯科已岌岌可危,而英國人即將丟失中東和蘇伊士運河,英國的生命線危在旦夕。在遠東,日本人已侵佔中國大部地區,其海軍正在太平洋擴張,威脅著美國的勢力範圍。在1941年最後幾個月裡,對美國來說,戰爭幾乎一觸即發,馬歇爾將軍意識到,美國即將不可避免地捲入戰爭。

  至少有三件事使他作出戰爭不可避免的結論。

  首先,德、意、日三國於1940年底簽署了所謂的「鋼鐵盟約」,保證任何一個締約國「在受到目前尚未參與歐洲戰爭或中日戰爭的某國攻擊時」將相互支援。這裡的某國顯然是指美國,儘管他們強調只有在締約國遭到「攻擊」才提供援助,但馬歇爾知道,對這句話完全不可置信。根據納粹的說法,1939年是由於波蘭「進攻」德國才爆發戰爭的。

  第二,日本和蘇聯簽署了為期6年的互不侵犯條約,這就意味著蘇聯將不介入日本在太平洋地區進行的任何戰爭。

  第三,1941年夏天納粹德國侵入蘇聯。在德軍逼近莫斯科以及蘇聯很可能要亡國的情況下,日本的稱霸野心隨之增長。他們已經開進印度,正在中國步步進逼。不要多久,他們就將信心十足地來對付美國了。

  事實表明,馬歇爾將軍的戰略判斷是對的。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馬歇爾將軍的秘書迪恩少校正在辦公室為參謀長準備一份材料,突然,迪恩抬頭看見一名海軍士兵揮動著一張薄紙沖進屋來,他看得清上面用鉛筆潦草地寫的幾個大字:「珍珠港被襲。並非演習。」

  珍珠港位於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的阿胡島西部,東距美國西海岸2090海裡,西距日本3200海裡,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主要軍事基地,也是美國和遠東、西太平洋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5月,美國為了遏制日本的擴張,將太平洋艦隊從美國西海岸轉駐珍珠港。基地內軍事設施完善,並有大型修船廠和油庫等重要設施,是美國支援太平洋地區作戰的主要後勤基地。

  日本海軍的這次行動是美國歷史上遭受損失最大的一次突然襲擊。結果,美軍傷亡近4000人,4艘戰列艦,2艘輔助艦被擊沉,另有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2艘輔助艦嚴重受損,總計249架各種作戰飛機被擊毀。因當時幾艘航空母艦沒在港內才倖免於難。美軍大型修船廠和油庫可能因日本人計劃不周或行動倉促而倖免被炸,儘管如此,美國太平洋艦隊已大傷元氣。

  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人感到震驚,毫無疑問,日本已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落到了美國人的頭上。

  特雷弗·杜普伊上校在一篇題為《珍珠港:誰之過錯?》的文章中斷言:「如果沒有領導上的過失——在某些方面,由於種種原因,珍珠港事件這個重大悲劇就不可能發生。」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嚴峻挑戰:在珍珠港悲劇中,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扮演了什麼角色?在多大程度上是屬￿陸軍參謀長領導的失敗?自珍珠港遭受襲擊以來數十年間,為了查明這場慘禍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官方至少進行過8次詳細調查,其中時間最長的一次調查是由國會組織的,記下的數據、證詞、結論和介紹共達39卷。對這次事件的討論和確定責任屬誰的嘗試顯然很廣泛。國會的調查研究詳盡無疑,其基本結論如下:

  實際上,每個人對日本襲擊珍珠港的艦隊都感到意外。然而,華盛頓和夏威夷的軍官們曾充分意識到遭受突然攻擊的危險;他們認識到至少日本有用這種方式攻擊珍珠港的可能性。他們得到的情報充分證明:戰爭迫在眉睫。

  報告中還寫道,華盛頓當局曾預先警告過夏威夷司令部,但那裡的指揮官們沒有依據這些警告去認真履行其職責。1941年11月24日,馬歇爾將軍就曾通知駐夏威夷的陸軍司令沃爾特·肖特中將,美日外交關係惡化,來自日本的戰爭威脅已經明確,要求他把計劃採取的措施迅速上報。不幸,肖特中將採取的惟一具體步驟,只是注意了對日本人可能進行的內部破壞活動予以防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