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北面集團軍群。總司令波克(V. Bock) 上將,參謀長沙爾穆茲將軍。下轄兩個集團軍,一共包括著5 個步兵軍和1 個裝甲軍。它們又一共指揮著9 個正規步兵師(包括新成立的第50 步兵師,那是由要塞部隊改編,並未足額) ,8 個新動員的步兵師,2 個裝甲師加上新成立的「肯普」(Kemp)裝甲任務部隊,2 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 個騎兵旅——一共21個師。此外在東普魯士還有肯尼格斯堡(Konigsberg)和羅茲(Lotze) 的要塞部隊;在波米拉尼亞(Pomerania) 還有尼采旅(Netze Brigade)。

  在這個集團軍群之內,第3 集團軍在東普魯士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庫赫勒將軍(Gen. V. Kuchler) ;第4 集團軍在波米拉尼亞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克魯格上將(Col. Gen. V. Kluge)。

  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切斷波蘭走廊,把騎兵兵力集中投擲在維斯瓦(Vistula)的東岸,再向東南或南前進。在突破了拉柳(Narew) 河一線以後,就從背面上攻擊維斯瓦河的波蘭守軍。

  南面集團軍群。總司令倫德斯特上將,參謀長曼施坦因將軍。這個集團軍群的兵力比較強大。它包括著3 個集團軍:第14集團軍,司令為李斯特上將(Col. Gen. List) ;第10集團軍,司令為賴歇瑙上將;第8 集團軍,司令為布拉斯可維茲上將(Col. Gen. Blashowitz)。一總算起來,這個集團軍群有8 個步兵軍和4 個裝甲軍,共計15個正規步兵師,3 個山地師,8 個新編師,和機械化部隊的主力——4 個裝甲師,4 個輕型師和2 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共為36個師。

  第14集團軍展開在上西里西亞工業地區中,以及摩拉維亞的東部和斯洛伐克的西部。第10軍在上西里西亞的周圍和克勞茲堡(Kreuzberg) 的南部。第8 集團軍在西里西亞中部,位置在阿爾斯(Oels)的東面。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擊敗在維斯瓦河大河灣中和在格裡西亞(Galicia) 境內的敵軍,用強大摩托化兵力向華沙沖進,採取寬廣正面盡可能迅速地攻佔維斯瓦河的渡口,然後再與北面集團軍群合作,以毀滅波軍的殘部。

  波蘭的戰鬥序列與作戰計劃

  在平時,波蘭共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1 個山地旅,和2 個摩托化(裝甲) 旅。此外還有幾個團的國界守備隊,一大堆自衛隊(ON)營,和駐在格地尼亞- 赫爾(Gdynia-Hel)地區中的海軍部隊。

  換言之,波蘭軍隊總數相當可觀。不過,它的兵器卻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大戰中的舊貨。它的空軍雖也有飛機一千架左右,但也不夠近代化的標準。

  德國方面已經估計在戰時,波蘭的師數還可以增加一倍,但是有無必須的裝備卻似乎是一個疑問。根據提皮爾斯克爾赫所著的「第二次大戰史」的記載,在戰爭爆發之前,波蘭所召集的各團,只夠供編成10個預備師之用,但即使如此,它還是來不及把他們都按預定計劃編成師。雖然是有如此的說法,但在戰役的過程中,德國的情報卻仍然發現了一些預備師的番號。

  波蘭統帥部對於其兵力的部署如下:

  沿著東普魯士的邊界,在波爾(Bohr)- 拉柳- 維斯瓦一線的前面,有:

  (一) 在蘇華爾基(Suwalki) 與羅門查(Lomza) 之間有一個戰鬥集團,共為2 個師和2 個騎兵旅。

  (二) 在拉華(Mlawa) 的兩側為莫德林(Modlin)集團軍,共為4 個師和2 個騎兵旅。

  在波蘭走廊地帶中有波莫爾茲(Pomorze) 集團軍,共為5 個師和1 個騎兵旅。

  從華爾塔河到斯洛伐克的邊界為止,面對著德國的國界,一共有3 個集團軍:

  (一) 波茲南(Poznan)集團軍,兵力為4 個師和2 個騎兵旅,駐在波茲南省區的西部。

  (二) 羅茲(Lodz)集團軍,兵力為4 個師和2 個騎兵旅,駐在維侖(Wielun)的附近。

  (三) 克拉科夫(Cracow)集團軍,兵力為6 個師,1 個騎兵旅,和1 個摩托化旅,駐在捷斯托恰瓦(Czes-tochowa)與拉維塔格(Nowy Targ) 之間。在後述的兩個集團軍的後方,又有普魯士(Prussia) 集團軍,共為6 個師與1 個騎兵旅,駐在托馬左- 基爾斯(Tomaszow-Kielce) 地區中。

  最後,沿著卡爾配提亞山脈的邊界上,其深入的側面由一個卡爾配提亞(Carpathian)集團軍負掩護之責。它大部分都是由預備單位和自衛營所組成的,採取梯次的部署。

  另有一個預備集團,即皮斯柯爾將軍(Gen. Piskor) 的集團軍,包括著3 個師和1 個摩托化旅,留在維斯瓦河的莫德林- 華沙- 盧布林(Lublin)地區中。此外,在戰役的過程中,又在布格(Bug) 河以東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波裡希集團(Polesie Group),主要的為了對抗俄國,保護後方。

  事實上,當德軍開始入侵之時,波蘭方面的部署都尚未完成,因此很可能上述的分配是並未完全做到。

  對於波軍佈署的評論

  除非是說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想要掩護所有一切的東西,而且決不自動放棄任何的東西,否則對於波軍部署的戰略目標,就很難加以決定。這樣的政策通常總是會使較弱的一方面一敗塗地。幾年之後,希特勒也就有了這種相似的經驗——可以證明他對於波蘭戰役並未好好的學會它的教訓。

  波蘭在戰略形勢上的困難很明顯。一方面,它的兵力是處於劣勢的;另一方面,其邊界的形狀使德軍可以從兩面同時發動攻擊,以後甚至於還可以從三面。當波蘭當局仍不肯放棄其「守住一切東西」的思想時,實際上也就證明心理和政治上的意圖,是極難於與鐵硬的軍事事實相配合。

  除了皮爾蘇德斯基元帥,與極少數頭腦冷靜的波蘭政治家以外,幾乎沒有一個波蘭人曾經認清了,因為他們對於鄰國俄國與德國,強迫地達到了不合理的領土要求之後,遂更使其國家處於危險的地位。波蘭全部人口僅為三千五百萬,其中真正的波蘭人只有二千二百萬,其餘的都是日爾曼,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猶太等少數民族,他們都受到相當程度的壓迫。

  除了依賴他們的法國同盟國以外,波蘭的人民在德俄兩國軍事上還是處於弱勢的時候,是花了太多的時間去夢想侵略的機會。有人想突襲孤立的東普魯士和上西里西亞;另外還有人想採取最短的路線直取柏林。

  當德國在東普魯士和奧德- 華爾塔盆地中都已經建立了要塞工事,而且開始重新武裝之後,這種夢想也就應該歸於幻滅了。可是波蘭的政客與軍人,依賴著法國人在西線上的同時發動攻擊,在他們內心中卻仍然不肯放棄這種妄想。上述的部署,從最初的階段上看來,固然是代表一種守勢思想,但卻也可以判斷他們的意圖,是想一旦當法國的援助發生了作用之後,馬上就可以轉移攻勢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