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三八


  §中國出兵 三戰三捷

  實際上,當時中國介入的跡象已很明顯。早在6月28日杜魯門宣佈干涉朝鮮內戰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8次會議上就譴責了美國插手亞洲事務的行徑,表明了中國的根本立場。當9月下旬「聯合國軍」攻佔漢城並進抵三八線後,周恩來總理于9月30日對美國提出嚴正警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從8月27日起,美軍飛機就不斷侵犯中國領空,對東北邊境地區進行轟炸、掃射和偵察。為保衛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變措施。麥克阿瑟的情報部長威比洛對中國軍隊的動向有所掌握,他在8月31日向麥克阿瑟和華盛頓報告說,中共軍隊正在滿洲集結,推測有45萬人,這意味著進入朝鮮戰場前的調動,並說「如果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就存在中共軍隊公開干涉朝鮮戰爭的可能性」。

  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一再警告置若罔聞,把這看作是虛張聲勢的恫嚇,是「政治訛詐」。10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通過所謂「八國議案,授權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10月9日,麥克阿瑟向北朝鮮發出勸降的最後通諜,遭到嚴辭拒絕。麥克阿瑟隨即命令「聯合國軍」大舉北犯。

  杜魯門對中國在北朝鮮進行干涉的可能性日益擔心。他決定與麥克阿瑟談一談,以便「從麥克阿瑟的第一手情報和判斷中汲取教益」。10月14日晚,麥克阿瑟在惠特尼的陪同下飛往威克島與杜魯門進行了一小時的會晤。當談到中國介入的可能性問題時,麥克阿瑟回答說:「可能性很小,如果他們在戰爭開始後的第一或第二個月進行干涉的話,有可能具有決定性意義。現在我們不再怕他的干涉了。現在要是中國人干涉,那就會遭到滅頂之災。」顯然,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決心和力量。當時根據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請求,考慮到保衛本國領土安全,中國政府已於10月上旬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月8日,中國政府下令以東北邊防軍的4個軍12個師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首先待命出動,爾後再調7個軍24個師作為第二、第三批兵力逐步入朝參戰。但杜魯門無視中國的一再警告和情報部門的多次提醒,而寧願相信麥克阿瑟的傲慢與偏見。杜魯門在登上飛機時說:「自從當總統以來,我從未有過比這次更滿意的會晤。」

  這時,「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突破三八線後迅速向北推進。美第1軍於10月19日攻佔平壤。在麥克阿瑟看來,平壤陷落即「象徵著北朝鮮的失敗」,一切有組織的抵抗已全部停止,戰爭勝利已成定局。

  他對記者們說,戰爭已基本結束,只剩下掃蕩收尾而已,保證讓弟兄們回家過聖誕節。受這些言論的影響,第1騎兵師中風傳要在東京過11月23日的感恩節,為了儘快結束「掃蕩收尾」的任務,麥克阿瑟於10月24日下達了一道非同尋常的總追擊令,指示「聯合國軍」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進。這意味著將取消「麥克阿瑟線」的限制,違背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在邊境地區只使用韓國軍隊的限令。而這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如果迅速佔領整個朝鮮既成事實,就會完全消除中國介入的危險,於是默許了麥克阿瑟的總追擊。於是,各部隊爭先恐後地渡過清川江,迅速向鴨綠江挺進。他們盤算著再有2、3天戰爭就結束了,然後就可以回家了。他們從沒想到他們的美夢很快成為了一場惡夢。

  就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4個軍及3個炮兵師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預定作戰地區挺進。根據敵人分兵冒進,兵力分散,又勞師遠遁的弱點,志願軍採取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圍剿冒進之敵的戰略方針。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參戰的第一炮,在一周之內就給敵人以重創,為今後的作戰計劃打開了局面。此時,關於中國參戰的消息不斷地傳來,而麥克阿瑟卻不相信有中國的大部隊入朝,而認為那只是帶有象徵性的少數志願人員,他們只是虛張聲勢,或只是為了保衛鴨綠江上的水電站,因此不顧美軍左、右翼部隊已暴露出來的危險,繼續命令部隊向北挺進。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志願軍抓住了其側翼已暴露的有利條件,採取向敵側後實施大迂回、結合正面突擊的戰法,11月初在雲山地區給美第1騎兵師以沉重打擊,並迫使沃克的第8集團軍全線潰退到清川江以南。此役,「聯合國軍」共損失1.5萬餘人,志願軍傷亡1萬餘人。

  僅僅兩天的時間,麥克阿瑟的態度來了個180°大轉變。在一份公開發表的公報中,他開始強調中國威脅的嚴重性了:「我們一開始與之交戰的北朝鮮部隊已被消滅,但現在一支新的生力軍在與我們對壘,這支部隊可能得到了大規模外國後備部隊的支援。」當時,麥克阿瑟在戰術上犯了他軍事生涯中最為嚴重的錯誤,他一方面過於輕視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另一方面又大大高估了空軍的作戰能力。他命令他的空軍司令立即消滅中國的干涉軍,甚至還說:「如果必要,作戰機組人員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不斷地飛行摧毀敵人的一切設施。」空軍司令奉令而去,在整整兩周的時間內,調動麾下全部軍隊,投入戰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