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爾薩斯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他們認為:帝國主義國家是優秀民族,而第三世界國家則是劣等民族,在生存空間不足的條件下應首先讓優秀民族獲得生存和發展。發展中國家則是靠美國來養活的,美國加重稅收負擔和增加公債,僅僅是為了「養活兩洋彼岸的多餘居民」。 現代馬爾薩斯主義大肆宣揚人口增長造成地球上資源、糧食、能源等危機和環境污染,「人口爆炸」將導致人類社會前景暗淡和世界末日將要來臨等等,並把這一切統統歸罪於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公開鼓吹借助於戰爭來減少人口,從而消滅危機和失業,然而他們對這一問題的要害恰恰閉口不談,這就是由於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統治、剝削和掠奪,造成了這些國家經濟文化的長期落後。 其手段和馬爾薩斯如出一轍,其目的完全是為了掩蓋壟斷資本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掩蓋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掠奪,以及其本國的失業和嚴重的經濟問題,從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維護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為新老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擴張政策服務。 在60年代喧囂一時的「人口爆炸論」、「人口危機論」、「資源枯竭論」等現代馬爾薩斯主義的理論,宣告了人類的末日。而到了70年代中葉以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不是日益上升而是開始下降,甚至連「人口爆炸論」和「人口危機論」所依據的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長率也在逐步下降。近年來世界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事實宣告了「人口爆炸論」、「人口危機論」和「自然資源枯竭論」的破產。現在人類正勝利地向21世紀邁進。 此外,在現代西方人口學說中還有所謂的「人口轉變論」、「人口零增長論」和「適度人口論」等。這些理論一樣,無非是想從人口的規模、水平、速度找出一個人口再生產的規律,然後對這個規律作出有利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解釋,在本質上與馬爾薩斯主義是一致的。 §馬爾薩斯的門徒——凱恩斯 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西方人口增長速度減緩下來了。19世紀中葉以後,死亡率降低,出生率開始顯著下降。這就是所謂的人口革命的人口現象。於是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擔心人口資源不久是否會發生枯竭;為了經濟發展,人口是否反而有增長之必要。這樣就要求以強調人口動態方面的人口論來代替強調人口黑暗面的馬爾薩斯理論。凱恩斯主義是這種趨勢的產物。 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雖然成長於人口縮減的時代,但長期以來他作為馬爾薩斯的信徒,反復主張的都是人口過剩。凱恩斯十分推崇馬爾薩斯,稱馬爾薩斯是「劍橋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只要奉行馬爾薩斯的理論,資本主義世界就可以完全改觀。他說:「如果19世紀經濟學發展的主幹不是李嘉圖,而是馬爾薩斯,今日的世界該是怎樣一個更為聰慧、更為富庶的天地啊!」在他看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生的危機、失業、無產階級貧困化等社會災難,完全可以用馬爾薩斯的理論而得到拯救,因而馬爾薩斯主義應該「永存」下去。 1919年,他發表了批判凡爾賽和約的《和平的經濟後果》,分析第一次大戰後的歐洲經濟,指出經濟危機實質是過剩人口的危機。他認為在馬爾薩斯時期,社會災難的魔鬼是人口問題,而現在呢?人口可以維持在一個「穩定增長」的水平,「人口的魔鬼給控制住了,」但還沒有解決失業問題,所以「失業的魔鬼從有效需求的裂縫中站了出來。」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要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過剩」問題,而凱恩斯則認為解決了「有效需求」問題,資本主義「過剩人口」問題也就迎忍而解了。凱恩斯還在另外幾篇文章中,如《曼徹斯特商業衛報》雜誌的人口時評裡發表的一篇文章、1930年《人口與節制生育》、《我們的孫輩時經濟的可能性》,反復玩味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主張。就連當時的西方經濟學家都認為凱恩斯一味固守完全沒有意義的馬爾薩斯過剩人口論,是極為不幸的事。 直到1930年後,凱恩斯才承認人口縮減的事實。在1930年《貨幣論》中,他認為歐洲的人口問題並非馬爾薩斯那種過剩人口問題,而是在於人口縮減的危機。為此,他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論。這個時期凱恩斯對馬爾薩斯的關心已從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轉到了《政治經濟學原理》。1933年撰寫了記《羅伯特·馬爾薩斯——劍橋最初的經濟學家》。1935年在劍橋大學主辦的馬爾薩斯逝世100周年紀念會上作了紀念馬爾薩斯的講演。 講演中說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相繼對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貧困,另一個是失業——懷著關注的心情。年輕的馬爾薩斯以其閃爍的天才說明了,失業並非由於生產力不足,而是由於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 馬爾薩斯對於使自己困惑的失業是由於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起這樣的問題做直觀的理解,提出了生產量由有效需求所決定這個有效需求原理。但對有效需求不足到底是什麼理由產生的,卻不能作充分的說明。 他也沒有一個闡明有效需求結構的理論。把馬爾薩斯這一不完全的有效需求原理最初形成理論體系的當然要算凱恩斯的《通論》。1937年凱恩斯在優生學會上做了題為《人口縮減的若干經濟後果》的講演,開始了他的所謂新人口論。凱恩斯主義的要旨是企圖通過國家機構,調節資本主義經濟,達到「充分就業」,以解決「消費不足」(即對個人消費品的需求不足)和「投資不足」(即對生產消費品的需求不足)來提高「有效需求」。他認為「有效需求」,如果主要是依據人口和生活水平的變動的話,那麼只要人口發生縮減,在生活水平沒有充分提高的條件下,就會使有效需求不足,發生慢性失業。此後,如果人口縮減進一步顯著發展,這種長期停滯局面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照凱恩斯的說法,由於人口縮減確實可能逃避馬爾薩斯所謂的人口過剩的魔鬼。但是只要因人口縮減使有效需求減少,如果沒有一個消費水平提高與之相抵,這一來就又要發現另一個叫做失業的魔鬼。這個魔鬼也可以叫它為馬爾薩斯的魔鬼。年輕的馬爾薩斯從工人階級生活水平低下出發,在他的《人口原理》中放出來一個叫做過剩人口的魔鬼,但到了後來,馬爾薩斯為了說明失業的發生,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明確地提出了一個失業的魔鬼。於是凱恩斯下了一個這樣的結論:如今馬爾薩斯的過剩人口魔鬼被鏈子鎖了起來,馬爾薩斯的失業的魔鬼又要切斷鎖鏈逃出來。 人口魔鬼被鎖了起來,我們雖然解除了一個威脅,但又由於資源不充分利用,我們受到另一個失業魔鬼的威脅,更是較前有增無減。 凱恩斯的前後期思想都與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和經濟學理論有緊密的聯繫。凱恩斯企圖通過他所杜撰出來的「充分就業」、「有效需求」等理論,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相對過剩人口問題,其實質不過是馬爾薩斯人口原理在20世紀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個翻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