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三六


  第十六章 危機四伏

  ……倒閉的銀行越來越多;在紐約和芝加哥爆發了反饑餓示威遊行;在底特律,失業的汽車製造工人發動了騷亂。農產品價格一落千丈。在南、北達科他州、依阿華州和堪薩斯州,沒有銷路的穀物被付之一炬,刺激性的濃煙籠罩著天空……

  整個的金融機構搖搖欲墜……黃金外流已接近25000萬美元,黃金儲備已低於支持通貨所需的數量。財政部已發不出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美國已經陷入極端嚴重的經濟危機中。

  羅斯福要到1933年3月4日才能宣誓就職①。羅斯福疑心胡佛會企圖施展手法使他接受這屆威信掃地的政府所執行的政策。在他尚無權力制定政策的時候,他為什麼要為政策承擔責任呢?

  ①第二十修正案規定,總統任期在1月20日,而不是在3月4日結束,但是這個修正案直到1933年2月才得到批准。

  羅斯福在他自己可以自由行動的情況下,他寧願利用接任前的這段時間稍事休息一番,準備向赫伯特·萊曼移交州長的職位,並悄悄地組織新政府的班子。事實上,他曾考慮赴歐洲旅行,以避避風頭。但經濟危機容不得他耽擱過多的時間。這年冬天是蕭條的最低點。胡佛曾小心翼翼地通過由復興金融公司向工商業提供貸款的辦法使經濟回升,但是這種回升現在已經失去勢頭……休伊·朗發動一次「分享我們的財富」的咄咄逼人的運動嚇破了富人的膽;而一個名叫查爾斯·E·庫格林的蠱惑人心的神甫則在電臺上噴吐著未經消化的宗教、經濟教義和民粹主義的雜燴,散發出一股法西斯主義臭味。

  舊秩序業已崩潰。全國的企業界領袖應召到參議院的財政委員會去協商解決危機的措施。這些最有權勢的人物提供的意見令人洩氣、令人沮喪。只有伯納德·巴魯克提出的意見帶有普遍性:「平衡預算。停止揮霍金錢……徵收捐稅……向每個人徵收每件物品的稅金。」

  有些人建議,與其等一個季度以後再實施早已許諾的「新政」,倒不如立即就讓胡佛辭職,把白宮移交給當選總統。但是胡佛則認為羅斯福缺乏責任感,因而警覺起來,決心取消十一月份的決議,想說服繼任總統接受他所提出的扭轉經濟蕭條的各項政策。後來,胡佛相信,正是這種懼怕羅斯福執政的情緒使國內經濟一蹶不振。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姑無論他的新政是否正確,這些政策一下子就使我們的企業界停頓下來,聽候來自白宮的消息,商品和證券價格立即下跌,失業人數亦隨之劇增。」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羅斯福和胡佛之間的利害衝突並不是由於國內問題,而是由於國際糾紛引起的。在競選期間,這位民主黨候選人幾乎完全忽視了國際性問題,當時他對莫利說:「胡佛的外交政策還不錯。」1932年11月13日,羅斯福忽然收到胡佛總統拍來的電報,請他去商討有關歐洲戰爭債務的重大問題。英國和其他債務國一致照會華盛頓,不僅要求暫緩支付將於12月15日到期的欠款(後付期限為一年),而且還要求重新研究整個戰爭債務問題。國際主義者主張把債務一筆勾銷,但是胡佛和多數美國人則提出異議。胡佛認為,可以利用修訂債務一事作為手段,說服歐洲人恢復金本位制。由於任何協議都要由新政府執行,因此胡佛建議羅斯福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由於不便拒絕與即將下臺的政府合作這一建議,11月17日,羅斯福給胡佛打電話,要他做好會晤的具體安排。胡佛吩咐一名秘書在另一條線路上秘密監聽,並將他們的談話記錄下來,這件事明顯地證明這兩個人之間存在著猜疑。

  五天后的一個晚上,羅斯福在莫利陪同下抵達白宮,受到傳達長「艾克」的迎接,在威爾遜時期羅斯福就認識他,羅斯福還認識一個看門人,他扶羅斯福下車,並同他握手。羅斯福和莫利乘電梯到了紅廳,總統和財政部長奧格登·米爾斯正在紅廳等候他們。

  「紐約州州長來了」,傳達長通報說。

  「見到你很高興,州長,謝謝你光臨」,嚴肅而又不安的胡佛說,並走上前去同羅斯福握手。

  羅斯福和米爾斯互相打趣地交談了片刻;米爾斯是羅斯福在達切斯縣的鄰居和哈佛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們圍坐在格蘭特、傑斐遜、麥迪遜和約翰·亞當斯畫像下方的桃花心木桌旁;胡佛和米爾斯各點燃一支雪茄煙,羅斯福和莫利正抽著香煙。總統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論起債務問題的背景及其與正在進行的日內瓦裁軍會議和行將召開的世界經濟會議之間的聯繫,談話長達一小時左右。總統在談話中偶爾抬起頭來看看羅斯福。胡佛給莫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胡佛「掌握具體情況,並且能夠明晰地分析問題,這不能不令人欽佩」。

  胡佛認為,不管是一筆勾銷債款或者拖欠債款,都會損害國際信用制度,給美國經濟帶來不良的影響。胡佛一直凝視著編織在紅地毯上的美國國璽的圖案,這時抬起頭來對著莫利說話,顯然他認為這些來賓中只有莫利一人比較有學問。胡佛建議說,在歐洲人如數付清下月份到期的債款後,理應讓他們和華盛頓就整個問題展開討論。羅斯福表示同意,但對胡佛所提出的恢復債務委員會的這一建議卻不肯明確表態。羅斯福不時地提出事先擬就的各種問題,有時點點頭——胡佛以為這是表示贊成——其實這只是他表示明瞭對方的談話的一種習慣動作。

  胡佛自恃地以為,只有他才能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因此他認定自己的任務是對繼任者進行教育,使他不致偏離既定的路線。胡佛在這次會談後不久寫道:「我對羅斯福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和藹可親、討人喜歡的人,他很想為民效力,但又缺乏見識。」胡佛看到羅斯福似乎為人很隨和,以為他已同意恢復債務委員會的建議,實際上羅斯福一跨出白宮的大門就對新聞記者說,這個問題「和他不相干」。第二天他發表一項聲明說,任何修改債務的事莫如借助外交途徑磋商。這項聲明竟使胡佛火冒三丈,他說他上了羅斯福的當。這樣一來,一次旨在促進團結、共同解決危機的晤談反而加深了現任總統和接任總統之間的矛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