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盧梭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1756年△44歲盧梭以新著《論不平等》奉贈伏爾泰,伏爾泰閱後大為不滿,覆信道:「我收到了你的反人類的新書,謝謝你。」 △4月:移居蒙莫朗西,開始寫《朱利,或新愛洛伊絲》。 △8月:以詩《天命書簡》對上年裡斯本地震做了唯心主義解釋,來反對伏爾泰旨在嘲笑萊布尼茨的先定諧和說的詩《裡斯本的災難》。 △《百科全書》第六卷出版。 △一個人匿名攻擊盧梭為《百科全書》撰寫的音樂條目。《百科》編者在前言中為盧梭做必要的辯護。 1757年△45歲7月:對於狄德羅新作《私生子》(1756)的評作,和狄德羅本人的看法大相徑庭,爭辯結果終至鬧翻。盧梭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激烈的社會觀點使他和百科全書派一些思想家產生一些矛盾,這時矛盾進一步擴大,後來遂至格格不入,連關係一直比較融洽的散文家格裡姆也和他疏遠了。 △開始寫《愛彌兒,或論教育》。 △為《百科全書》撰寫的條目「感覺主義倫理學」,或「賢者唯物主義」擱筆。 △10月:《百科全書》第七卷出版。本卷包括達朗貝寫的條目「日內瓦」。 1758年△46歲《論政治經濟學》單行本出版。 △3月:發表長信《給達朗貝論戲劇的信》,批評達朗貝在《百科全書》第七卷上發表的「日內瓦」條目對於日內瓦城市建設和戲劇文化生活的意見。 1759年△47歲《百科全書》受封建專制政府和反動教會的鎮壓。在巴黎議會上,總檢察官奧美爾·若利誣衊《百科全書》「敗壞道德」,羅馬教皇克裡門特13世勒令焚毀《百科全書》,耶穌會則圍剿《百科全書》這批「不做彌撒」的進步思想家,「異教徒的及神和國王與都會的敵人的大集合」。 △狄德羅、德·若古等堅持鬥爭,在艱難的條件下,繼續秘密進行第八卷和以下各卷的組織、編寫、出版工作。 △「……盧梭等人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了,他們是從理性和經驗……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128頁) △開始寫《社會契約論,或政治權利原理》。 1760年△48歲德國劇作家魏塞(1726-1804)來法國(1759-1760),回國前到蒙莫朗西拜訪盧梭,同時代表門德爾松把《論不平等》德譯本贈送盧梭。 1761年△49歲1月:《新愛洛伊絲》取名《阿爾卑斯山麓小城兩位相戀居民的信劄》出版於巴黎,受到讀者的歡迎。 △《新愛洛伊絲》德譯本出版於來比錫。 1762年△50歲4月:《社會契約論》出版於阿姆斯特丹。 △「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0頁) △《愛彌兒,或論教育》出版於阿姆斯特丹和巴黎。 △6月:巴黎大主教畢蒙出面干涉《愛彌兒》的發行,9日,發出禁令要人們不讀此書,11日,巴黎高等法院發出有關此書的禁令。 △盧梭從巴黎出逃,到日內瓦,適逢當局焚燒此書和《社會契約論》,並宣佈追究作者;只得流亡到普魯士管轄下的納沙泰爾的莫蒂埃。 △《百科全書·圖冊》突破重重阻力,得以首先在巴黎公開分卷出版,本年出版第一卷。 1763年△51歲3月:發表《致畢蒙主教書》,公開責問教會當局,抗議對他的迫害。 △4月:取得納沙泰爾州公民權,放棄日內瓦公民權。 △《百科全書·圖冊》第二、第三卷出版。 1764年△52歲出版《山中來信》,駁斥坊間流傳的《鄉間來信》,並責問日內瓦當局。 △8月21日:科西嘉解放運動領袖德·布達福科來邀請盧梭前往科西嘉協助起草憲法,盧梭未去,但是代擬了個草案。 1765年△53歲《科西嘉憲法草案》寫成,1867年第一次出版。 △9月:謝絕普魯士國王的年金。 △「盧梭不斷避免向現存政權作任何即使表面上的妥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36頁) △盧梭既未受到自詡為「開明君主」的普魯士國王的真正保護,也未得到納沙泰爾當局的諒解,不得不再度逃亡。弗裡德裡希·威廉二世對此事自我辯解道:「我所保護的是那些舉止有禮、思想健康的自由思想家。」 △10月:潛回巴黎。若干友好和舊相識正傳閱英國作家華爾甫捏造的普魯士國王給盧梭的信,信中暗諷盧梭有意托庇于普王並盼賜年金。 △《百科全書》後十卷(第八至第十七卷)在狄德羅等慘淡經營下,在納沙泰爾秘密印刷十卷,同時發行,訂戶遍及國內外,轟動歐洲。 △《百科全書·圖冊》第四卷出版。 1766年△54歲1月:離開巴黎,到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1711-1776)家避難。 △夏季:同休謨衝突,懷疑休謨等英國友人要謀害他,並誤以為華爾甫所捏造的信件是伏爾泰或達朗貝所寫。事實上,各國封建階級反動政府對他一直進行迫害,使他多年顛沛流離,終於逐漸患上了被迫害狂而於英國迸發了出來。 △開始編寫《植物學術語辭典》。 △年底:《懺悔錄》第一卷前篇,即前六章寫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