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盧梭 | 上頁 下頁 |
三 |
|
盧梭和德·菲爾松小姐的交往也由於菲爾松小姐的結婚而結束了。盧梭到了13歲那年,家人經過再三考慮,最終卻給他選擇了一個最不稱心的職業——把他送到本城法院書記官馬斯隆那裡,在他手下學習「承攬訴訟人」的行當。依照舅舅的說法,那是一個很有用的職業,但盧梭討厭透了。他不想用卑鄙的手段去發財,幹這種行業,枯燥無味,加上工作時間又長,整天像奴才一樣聽人驅使,還有瑣碎的雜務使他頭昏目眩,一種厭惡的心情日甚一日。馬斯隆先生也很不滿意盧梭,對他抱著輕蔑的態度,經常罵他懶惰,蠢笨,像一頭驢。那裡的辦事員們也說他除了使用鐘錶匠的銼刀以外,什麼也不會。不久盧梭就被趕出了那家事務所。 盧梭自己的天資經過這樣的評定後,只好去當學徒了。幾個月後他找了一份使用銼刀的工作,在雕刻家杜康曼手下學做一個零件鏤刻師。按說盧梭並不討厭這門手藝,因為他喜歡繪畫,揮動刻刀也覺得挺有趣,而且鏤刻零件也不是什麼高超的技術,他希望在這方面做出成就。但是,他的傲氣已被書記官的輕蔑所吞沒,現在的師傅,又是一個蠻橫無禮、脾氣粗暴而又十分苛刻的年輕人,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把盧梭兒童時代的天真活潑、溫柔多情的性格全都磨光了,使他的夢想很快破滅,使他不但在實際生活上,而且在精神面貌上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學徒。過去所學的拉丁文和羅馬史全被拋在了腦後,自卑得再也不好意思見到朗拜爾西埃兄妹了。 他深感在杜康曼那裡所學到的盡是最低級的趣味和最下流的習慣。有一次,他背著師傅在工作時間鏤刻了一些騎士勳章,供自己和夥伴們佩帶之用,上面刻有共和國國徽。杜康曼師傅發現後,說他在練習製造偽幣,把他痛打了一頓。師傅的暴虐專橫,使盧梭本來喜愛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並使他染上了一些惡習,諸如撒謊、怠惰、偷竊等。他變得膽小如鼠,連別人爭論他最熟悉的事情也不敢插嘴。吃飯時,他往往只吃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得離開飯桌去幹活。在那裡,盧梭一天忙到晚,別人有玩有樂,而他什麼也享受不著;在那裡,主人及其狐朋狗友的逍遙放蕩越發使他感到受人奴役的重壓;在那裡,他眼睛看見什麼,心裡就羡慕什麼。 為什麼?只是因為被剝奪了一切。就這樣,盧梭學會了貪婪、隱瞞、作假、撒謊,最後,還學會了偷東西。盧梭開始偷東西是同伴引誘幫人家偷,然後就自己單獨偷,由偷一兩個蘋果之類的食物,發展到偷別的東西。因此屢屢受到打罵、懲罰。他也就以偷師傅的東西作為一種報復。在這種惡性循環中,也許由於天性善良和不愛錢財的緣故,盧梭並未發展成職業小偷,他甚至很快就覺得膩味了。正如盧梭後來自己所說:「我好食而不貪,好色而不淫;由於別的欲念太多,這兩種欲望就被沖淡了。」 在一切都感到厭倦的時候,盧梭又想到要從書本中尋找新的天地,他恢復了放棄已久的讀書習慣。他經常一連幾個小時沉醉在書裡,在幹活的案子上讀,出去辦事時讀,蹲在廁所裡讀,讀得頭暈腦脹,別的什麼事都幹不下去了,所以讓師傅捉住就打他,並搶走了他的書。有多少次他的書被撕毀,被焚燒,被扔到窗戶外邊去,但他仍不「改悔」。他經常到附近的一家書店裡租書看,沒錢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襯衫、領帶給那位租書商。每星期日他都把師傅付給他的零花錢給書商送去。就這樣,不到一年的工夫,盧梭就把那家書店裡的書全讀光了。 大量的讀書,常以沉思默想書中曾使人感興趣的環境來自娛,從而使他養成了愛好孤獨的性格。這是因為他這顆心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才不得不耽於幻想。 以書自娛代替不了生活中的歡樂。耽於幻想,心中又茫然不安,這樣的生活到他16歲時戛然而止。原因是由於每到星期天,盧梭和他的夥伴們相約一同到城外去玩。他只是在這個時候才能暫時忘掉種種煩惱,而在高興的時候又常常忘記回城的時間。先後有兩次被關在城外過夜,而受到師傅的嚴厲處罰。第二次師傅警告他說,如果下次再犯,一定加倍處罰。因此盧梭下定決心不再犯第三次。但可怕的第三次仍然落到了他的頭上。那天,盧梭和兩個夥伴一同回城,離城還有半裡,已經聽見預備關城門的號聲響了。盧梭就拼命往前跑,兩步並作一步,跑得滿頭大汗,連氣都喘不過來,還上氣不接下氣地呼喊。誰知那個該死的守城衛兵卻提前關了城門。他離橋只有20步遠了,眼看著吊橋已經吊了起來。他萬分悲痛地倒在了斜坡上,嘴啃著地。兩個夥伴決定在野外過夜,而盧梭則決定不再回到師傅那裡去了。第二天,盧梭托他們把離城出走的決定偷偷告訴他的表兄,約表兄出城見最後一面,然後就踏上了吉凶未卜的謀生之路,開始了歷時13年的流浪生活。 第二章 青年漂泊(之一) 1728年3月,盧梭懷著恐懼而淒涼的心情離城出走了。這一走立刻面臨著無依無靠、生活無著的嚴峻的現實,而他又沒有掌握足以謀生的技能,將來會遇到什麼情況?路上有沒有陷阱?能否經得住邪惡的誘惑?可是他走著走著,那恐懼和淒涼的心情就不存在了,還幼稚地認為自己已經獲得了獨立和自由,做自己的主人了。這種強烈的解放感使他興奮不已。 他在日內瓦城郊流浪了幾天,住在他熟悉的農人家裡。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留他住宿,留他吃飯,比城裡人親切多了,使盧梭感到實在太好了而受之有愧。此後他到處漫遊,到處亂跑。一天他來到了距離日內瓦4公里多的薩瓦境內龔菲農地方,那裡的教區神父德·彭維爾先生,是個共和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引起了盧梭的興趣。於是他登門拜訪,受到了親切接待,留他吃了飯,餐桌上還有味道醇美的弗朗基葡萄酒。作為一個天主教神父,德·彭維爾一心想把盧梭從他視為異教的新教中拯救出來,讓他成為天主教教徒,所以並不想勸他回家,反而利用他那種遠離家鄉的念頭,使他處於縱然有意回家也無法再回去的境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