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轉眼到了11月,隆美爾該畢業了。校長親自給這個誠摯的年輕人寫了一份中肯的評語:隆美爾在射擊和操練方面相當出色,可以勝任體操、擊劍和騎馬,小夥子「性格倔強,有極強的意志力和滿腔的熱情……守紀律,時間觀念強,自覺,友善,智力過人,有高度的責任感。」但他對隆美爾也不無憂慮:「他身材中等,瘦弱,體格相當糟糕,而且很虛弱。」在評語末尾,校長富有先見之明地指出:「軍官候補生隆美爾是一個能幹的軍人。」

  1912年1月,隆美爾被授予中尉軍銜,返回第124步兵團。該團已移防德國南部斯圖加特市附近的威爾卡登,駐紮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裡。其後兩年,隆美爾一直負責訓練第7連新兵。他不抽煙、不喝酒,也不擅長辯論和多言,只喜歡聽別人說話(他一生都是如此),表現良好,對部下很友善。

  與實際年齡相比,他顯得過於老成持重。隆美爾一生都堅持潔身自好。對於威爾卡登豐富的夜生活,年輕的中尉毫無所動,與當地的女人也素無瓜葛。同事們都很喜歡沉靜、和藹的隆美爾,他們經常與他調班。當然,少數同事也覺察出,隆美爾具有獨立的頭腦、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幽默感。在訓練中,隆美爾開始初步展露出自己在軍事組織和指揮方面的特殊才能,軍士們對他痛恨軍容不整深有感觸。

  離校分別後,隆美爾開始與露西鴻雁傳書。他倆似乎總有說不盡的愛語,幾乎每天都有書信往來。1912年3月28日,露西曾把自己頭戴草帽的倩姿作為明信片寄給他,但隆美爾仍不滿足,他回信說,「我收到了你從家鄉寄來的明信片,可我仍舊在等著更多的照片。如果你讓我等得太久的話,我很快會對你感到惱火的,我希望你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奉命調到離家鄉不遠的烏爾姆第49野戰炮兵團任排長。德軍始終十分重視炮兵的建設,炮兵的裝備明顯優於其他歐洲國家,但炮兵部隊的訓練卻稱不上一流水平。隆美爾借機洞悉了炮兵這個技術兵種。他一邊如饑似渴地學習炮兵知識,一邊積極組織連隊訓練。

  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已經籠罩了歐洲上空。英、法、俄等國組成了協約國組織,德、意、奧匈帝國則結成了同盟國。這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在重新瓜分世界問題上陷入了尖銳對立,矛盾日益激化,雙方劍拔弩張。德皇威廉二世自恃擁有世界一流的軍隊,早就夢想把鎖在密室中的「施利芬計劃」變為現實,實現征服全世界的偉業。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太子斐迪南在塞爾維亞被刺殺,威廉二世立即極力慫恿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7月31日,威廉二世便迫不及待地宣佈德國進入「戰爭危急狀態」。世界大戰的戰火就這樣點燃起來。

  早在訓練新兵之際,隆美爾就負責向他們灌輸德意志第二帝國即將成為

  「世界帝國」的侵略思想,他自己也深信不篤。對於他這樣的職業軍人來說,戰爭的爆發正好提供了展露才能的機遇。由於局勢一天比一天嚴重,隆美爾一心想著儘早返回老部隊第124步兵團。31日早晨,隆美爾指揮第4炮兵連出了早操。這是他在炮兵部隊中的最後一次操練。收操後,在勤務兵漢爾的幫助下,隆美爾匆匆整理好自己的全部財物,午後抵達臘芬斯堡車站,與前來接他的好友貝伊中尉一塊步行回到駐地。一路上,他倆談起了在戰爭中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

  這時,堅固的威爾卡登修道院簡直變成了一個繁忙的蜂巢,士兵們全都穿上了土灰色的新軍裝。隆美爾重新與第7連的老部下聚在了一起。望著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以及洋溢著快樂、興奮和期待的神情,再想到將來要帶領他們參加戰鬥,隆美爾覺得沒有比率領這樣的士兵和敵人作戰更美妙的事了!

  下午6點,團長漢斯上校檢閱了部隊,並向全體部下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說。就在即將解散之際,動員令傳達下來了。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年輕的官兵們群情激昂,他們的歡呼聲在修道院歷盡滄桑的四壁間回蕩,他們保證將用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的誓言:忠於祖國——至死不渝!

  8月1日,德國開始按計劃向法國和比利時邊境調動軍隊。夜幕降臨時,在樂曲和歡呼聲中,隆美爾目送著自己的團隊離開臘芬斯堡車站,開始向西部邊境進軍。3天后,隆美爾趕上了大部隊。他無法忘卻途經斯瓦比亞地區美麗的河谷和草原時的行軍情景:士兵們昂首高歌,每到一個車站,人們都用水果、巧克力和麵包歡迎他們。隆美爾與母親及弟妹們在科威漢姆車站進行了一次短短幾分鐘的會面,火車很快就鳴笛啟動了。

  當晚,部隊跨過了萊茵河,防空探照燈的光柱刺破了夜空,疲憊的士兵們躺在座位上和地板上慢慢沉入了夢鄉。隆美爾中尉站在烈焰熊熊的機車爐膛前,凝視著車外沉悶的夏夜,陷入了沉思:「我還能再見到母親和家人嗎?」

  8月6日傍晚,部隊抵達目的地但登霍芬車站。走出狹小的車廂,隆美爾頓時感到了一種令人說不出來的舒坦,部隊隨即開始徒步行軍,穿越但登霍芬向魯克斯維勒前進。夜幕降臨時,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不一會兒,全體官兵一個個都被淋得透濕,浸飽了水的背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在幾公里之外的法德邊境上,隱隱約約傳來零星的槍炮聲。

  根據戰前制定的「施利芬計劃」,德軍統帥部企圖集中兵力,首先在西線戰勝法國,為此將不惜踐踏中立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領土;然後,再掉過頭來在東線打敗俄國。德軍計劃利用從盧、比南部迂回的右翼主力,在巴黎以西展開大規模的包圍行動,將法軍主力逼至法國東部邊境地區,會同在此展開的另一支德軍主力迅速全殲法軍。

  但開戰後,德軍多數步兵部隊機動速度太慢,無力實施大規模的迂回。德軍也未能集中起占絕對優勢的兵力,法軍順利地逃脫了包圍。德軍「速戰速決」全殲法軍的戰略徹底破產了。戰爭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塹壕戰和陣地戰,雙方的傷亡不斷增大。另外,開戰後不久,意大利便背棄同盟國投入了協約國的懷抱,德軍和奧軍不得不同時在多條戰線上疲于應付。

  隆美爾幸運地逃脫了枯燥無聊的陣地消耗戰。他在戰壕中呆的時間很短。他所在的部隊主要進行較為自由的步兵攻防戰鬥。在戰鬥間隙,隆美爾不惜筆墨地詳盡記錄了自己參加的那些戰鬥的情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