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三三


  人們都對隆美爾的才幹深信不疑。希特勒為了蒙蔽視聽,曾信心十足的預言,「敵人今年的進攻將在最有意義的一塊地方遭到徹底失敗」。如今人們似乎明白元首為什麼處處精打細算,為的是把一切都集中在西線的勝利上。

  這種驕矜自滿的情緒也漫布在德軍前線的部隊裡。

  赫爾穆斯·蘭格在家信中寫道:「一切有關人士竟然表現了驚人的怡然自得,特別是參謀長斯派達爾。」

  夜裡,他們全體睡在峭壁中的防空壕裡,鑲板的小屋裡有暖氣、空調設備,頭頂上是100英尺厚的岩石。他們異常鎮靜地對待眼前發生的事情。每天早晨,一遇到隆美爾上戰場上去,參謀們便退到乒乓球室裡,他們進行雙打比賽。

  隆美爾不參加他們的遊戲。像在非洲一樣,一股同樣的不知疲倦的活力推動著他奔赴戰場,促使他密切注視事情的發展,他計算散兵坑能容納幾個擲彈手,什麼地方需要炮火支援,什麼地方該投入增援部隊。

  一位戰地記者曾寫道:「在知識和能力遇到人類自己的局限和制約的時候,直覺便大顯身手了——超感官的自覺是生就秉賦靈感和洞察力的產物——這就是一個將才真正具有的領導素質。隆美爾秉賦這些素質。」

  隆美爾發現敵軍士兵都很年輕,平均為22歲或23歲。而他手下的步兵師平均年齡為35—37歲。

  與阿拉曼戰役一樣,敵人投入戰鬥的裝備和彈藥遠非德軍所能相比。盟軍使用了兩栖坦克、掃雷坦克。

  6月9日,德軍沒有大的作為。下午,隆美爾一直呆在第7集團軍的指揮所裡,他開始憂心如焚起來。

  美國人眼看就要殺出他們的橋頭堡,揮戈向西,跨過瑟堡半島。為了對付瑟堡半島面臨的威脅,隆美爾企圖調集一部分精銳部隊,但因缺少運輸車輛和燃料,以及敵軍的空襲,未能如願。最後他被迫決定先防守,等所有部隊準備就緒再進攻。

  6月10日,隆美爾再次驅車到諾曼底。盟軍的空襲使他不得不接連30次跳出小車找掩蔽物臥倒。

  最後總算到了吉爾的指揮所。吉爾向他彙報了局勢,隆美爾就不斷惡化的局勢向凱特爾起草了一份措詞強烈的電文,在電文中他列舉了德軍的種種不利條件,建議重點防禦西翼,保衛瑟堡,消滅美軍橋頭堡。但最高統帥部否決了他的建議,命令他將重點放在東翼。

  但這中了蒙哥馬利的圈套,他正是為了聲東擊西,吸引德軍向東,以減輕美軍向瑟堡進攻的困難。

  6月11日,戰爭對德軍愈加不利,在希特勒的大本營裡,不管人們從表面上怎樣對希特勒的計劃信心十足,但私下裡卻認為西線敗局已定。

  的確,盟軍方面經6月7日至12日六天的激進,已初步在80公里寬的正面上建立了集團軍群統一的登陸場,並在同一時期輸送了32.6萬名官兵、5.4萬輛車輛和10.4萬噸軍用物質上陸。希特勒和隆美爾原來在盟軍登陸之初將其趕入大海的計劃破產了。隨著盟軍第二戰場的開闢,隆美爾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新的防線,以使盟軍盡可能長時間地呆在登陸場內,但希特勒仍堅持發動反攻,把盟軍趕下海去,使隆美爾難以專心志致地按自己冷靜的判斷進行防禦作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