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戰時文件 | 上頁 下頁 |
一三〇 |
|
英軍的指揮官固然很快就認清了他們自己的弱點,但是專靠摩托化,即令是再優良也還不足以轉敗為勝。英國軍隊的組織太笨重,軍官和指揮官的再訓練,也非短期可以完成。英國戰車和戰防炮的射程都太短,一直到1942年夏天才有所改善,最初步兵戰車甚至連高爆炮彈都沒有,而只有穿甲彈。我認為大多數的英國高級指揮官都有守舊的傾向。惟一顯出來具有相當天才的人,就只有韋維爾。奧欽烈克是一個非常好的領袖,但是他對於戰術方面卻完全聽任部下行事。 這些人能力太差,常常中了我的誘敵計,而胡亂發生反應。孔令漢和李特奇都不能算是軍事專家,所以他們對於英軍的訓練,也無法使其更現代化。此外,他們對於兵力的運用也很少能合乎機動戰爭的要求。不過7月間在阿拉曼,奧欽烈克卻居然發揮了主動精神,在這一次作戰中證明他是智勇兼備的。每一次當我的德國摩托化部隊準備要突破英軍防線時,他立即向其他地方的意大利部隊發動一個反攻,把他們擊散。結果不是迫近到我們的補給地區,就是向南面造成突破的威脅。於是每一次我都不得不停止我自己的攻擊,以救援受威脅的地區。 因為前任積有許多痛苦且可貴的經驗,所以蒙哥馬利就坐享其成了。同時,我方的補給情形越來越惡劣,而盟軍的物資卻大量地流入北非,所以蒙哥馬利所擁有的物資優勢,要比韋維爾和奧欽烈克都大得太多了。 蒙哥馬利在擬訂計劃時,任何的小細節都不會遺漏。他放棄一切的書本理論,而完全以經驗來當作指南針。他對於防守和進攻都擬出了一套有系統的方法。他的原則是絕不打沒有制勝把握的仗。當然,這也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就是他必須具有物資優勢,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他非常謹慎,照我看,似乎有一點過度,不過他本來就不需要冒險,尤其是在他的後面有「大人物」的支持,供給他所有需要的物資。 毫無疑問,蒙哥馬利應該算是一個戰略家,而不是一個戰術家。在一個機動的會戰中,指揮一支兵力,對於他而言並不算是非常在行。雖然事實上他對於某些戰術原理也應用得很不錯,但在較高級戰略計劃方面,他應該可以有更偉大的成就。在諾曼底侵入戰中,盟軍就是由他所指揮的。我們很難有機會可以指控說,蒙哥馬利曾經犯過一次嚴重的戰略錯誤。 一般說來,通常英國的高級軍官,在思想方面都偏重戰略,而比較輕視戰術。其結果使多數的軍官在擬定作戰計劃時,都只注意到在戰略上他們所希望獲得的目的,而忽視了他們在戰術上有無達到此種目的的能力。 從整個戰局上看來,英國人不斷調換他們的總司令,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結果是強迫新人要一再重複地學習前人所已經學過的痛苦教訓。這些英軍的指揮官都是很有能力的軍官,只不過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偏見——許多德國將軍剛剛到非洲的時候也犯有同樣的毛病——當他們碰了第一次釘子之後,便知道改變方針。可是英國當局卻常常不等他們再有試驗一次的機會,就先把他們撤換掉了。 最使人感到驚異的,卻是美國人對於現代戰爭的適應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素來崇尚實用主義和物質主義,他們也一向不重視傳統和無價值的理論。由於注重實用,而且善於爭取主動,再加上他們的物質資源豐富,結果使美國在經濟方面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強國。就今天的世界局勢而論,一個國家具有最古老的傳統,或是人民具有最高度的犧牲精神,都沒有什麼用處。而真正最重要的卻是鋼鐵和石油的產量。 在歐洲,有許多人浪費許多的精力在那些只能使他們自己感到自我滿足而並無實利的事情上面。這種人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很難有適應的能力了。假使把這種人放在軍隊的機構中,他們也是障礙,所以最好把他們清除掉。 柯林羅斯(Colin Ross,德國一位著名旅行作家)在他的《西半球》一書中,對於美國人的性格,曾經有過很徹底的分析和很恰當的描寫。只有這種民族,在生存競爭中才具有控制世界的資格。今後的戰爭是以工業地區和研究試驗室來當作戰場的。 美國經濟界的領袖人物和美國的參謀本部已經創造出了奇跡。美國陸軍無論在組織、訓練和裝備等方面,都顯出他們具有極大的想像力和遠見。而更重要的是足以證明美國人民有採取一致行動,建立一個具有真正打擊力量的戰爭機器的決心。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們憑空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陸軍,在裝備、武器和組織等方面,都達到了獨步世界的標準。雖然在某些裝備的素質方面,我們可能居於領先的地位,但是美軍的組織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的平衡」,而裝備兵器方面是在不斷的發展中,這都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 無論就戰術或戰略而言,諾曼底登陸都要算是一個一流的傑作。它證明美國人至少在技術方面具有足夠的勇氣,敢於使用許多在過去所不曾試用過的工具。歐洲舊派的將軍們若是有這樣大的兵力,當然也可以執行同樣的侵入戰,但是他們絕不會有這樣精密的準備——無論在技術、組織和訓練哪一方面都莫不如此。我素來很重視盟軍的力量,可是他們的戰爭機器能如此複雜,而又能運用得這樣順利,也未免出乎我意料之外。 在突尼斯,美軍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才學到了一些經驗,而這個經驗對於他們卻有很大的貢獻,即令在那個時候,美國將軍在對於部隊作戰術運用時也已顯示出他們很高明的本領。不過一直等到我們看到巴頓集團軍在法國境內的成就,才知道他們在機動戰方面也已經有如此驚人的成績。憑良心說,美國人對於非洲戰爭的經驗,所獲得的益處似乎要遠比英國人為大,這也可以證明下述的公理是正確的:教育要比再教育容易。 我們在北非戰役中所佔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優點,可能是當我們在1941年到非洲去的時候,我們的人員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訓練。我麾下的軍官尤其是青年的指揮官和參謀人員,在思想方面都比較現代化,不像英國軍官們那樣受著保守主義的束縛。 從一開頭起,我們的努力目標就是要使我們的軍隊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能夠慣於高速的運動。若是軍官們不具有足夠的主動精神,使他們的部隊勇往直前,或是過分拘守傳統的觀念,都會毫不客氣地被免職,甚至被送回歐洲。對於低級的參謀人員,我並不注意他們的戰略知識是否充足 (實際上低級軍官何必一定要懂得戰略),最重要的卻是他們對於戰術應該有很好的基礎,有能力應付當前的許多戰術問題。我也曾儘量地設法,使我和前方戰鬥部隊之間保持著極密切的通信聯絡。我的結論是:最好的辦法是把司令部設立在前線的附近,設有無線電裝備,並用一支強大的衛隊來加以保護。對於我的軍官,我要求他們能夠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軍隊產生一種優良的「團隊精神」。在我指揮的德國部隊當中,從來不曾發生過士氣崩潰的現象,也從來不曾有人由於失望和疲倦的原因而向敵人投降。部隊總能夠自動保持良好的紀律,甚至是在最艱難的環境之下。 德意兩國的最高統帥部使我們白白放棄了在北非獲勝的機會。由於許多德意兩國的兵力在突尼斯作了無謂的犧牲,結果使我們在意大利南部再也擋不住盟軍的登陸,盟軍在這一次試驗成功之後,更增強了信心,使他們敢於冒險在法國登陸。全憑著我們部隊的英勇奮戰,以及凱塞林和魏斯特伐兩人的卓越領導,才使意大利的戰線沒有立即崩潰。但是突尼斯的悲劇卻使墨索里尼的威望一落千丈,而更使他那個重建「羅馬帝國」的幻夢也跟著消失了。 雖然盟軍在意大利的山地中已經被阻住了。可是不久以後,就在諾曼底發動了更強大的登陸,用他們的炮兵、戰車和空軍,把我的部隊打得粉碎。 我們不可能有力量同時擔負三條戰線的作戰。蘇軍在東線方面已經突破了我們的防線,擊毀了我們好多個師的兵力,並且逐漸往西壓迫。現在我們在極大困難之中,用盡了手頭的最後預備兵力,才算是勉強在東西兩方面各自拼湊起一道新的防線。所以,在德國上方的天空,已經變得非常黑暗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