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肯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荒野童年 1809年2月12日星期天的早晨,在美國肯塔基州霍金維爾附近密林中一所園木蓋成的簡陋小屋裡誕生了一個新生的嬰兒,男孩的父親是英國移民後裔托馬斯·林肯,母親是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他倆為了紀念孩子死去的祖父,給他取名為阿伯拉罕·林肯。 托馬斯·林肯是個勤勞的拓荒者,林肯生下來不久,他的父親就用馬車把全家搬到了離霍金維爾不遠的諾蘭河平原。在林肯家新蓋的小木屋外面,有一條著名的坎伯蘭小道,在這條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帶篷的卡車載著移民駛向遠方,兜售著雜貨的小販在沿途高聲叫賣,有時路上還會出現蓬頭垢面的成群奴隸,他們疲憊地移著腳步慢慢地向前挪動,跟著他們後邊的是高踞馬背的監工或奴隸販子。 小林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天天成長著,他學會了說話、走路、稍大一點,他又開始提水、搬運劈柴,清掃爐灰。農忙的時候,他跟著父親一塊兒去開荒種地,在高山深谷環抱的諾布河家場,林肯養成了熱愛勞動的樸實品質。 當農閒的時候,林肯和他的姐姐薩拉就一起到離家4英里的學校去上學。校舍是一間泥土地面,獨門出入的舊木屋,在這裡,姐弟倆學習26個英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字。他們的第一個老師是個天主教徒,林肯跟著他學習寫字,並養成了愛練字的習慣,他常用木炭東塗西抹,在塵土上練、在沙地上和積雪上練,書法對小林肯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 1816年12月,林肯的父母帶著他和姐姐以及最必需的家什,離開肯塔基北上,渡過了俄亥俄河進入了當時印第安納的佩裡縣,這是一片十分荒涼的地方。林肯後來寫道:「這是一片荒野地帶,森林裡還有熊群和別的野獸出沒,豹吼聲使夜空中充滿了恐怖,這裡人煙稀少,每隔兩三英里才有一家農戶。」 林肯一家在這裡搭起一座窩棚,開始了艱辛的生活。 他們砍樹、除草,在少得可憐的幾英畝土地上挖開長滿草根的荒地,然後種上莊稼,他們吃的大多是從附近森林裡獵獲的野味,如鹿、熊、野鴨和野鵝。晚上,小木屋裡用木柴、松明子和豬油照明,從春末到深秋,林肯和姐姐薩拉都光著腳板出去採摘榛果和其他的野果子回家。 1818年10月5日,當林肯還不滿9歲時,他親愛的媽媽去世了,她死時只有34歲。隨之而來的是艱苦的一年。姐姐薩拉承擔了管家做飯的活,林肯則幫著父親開墾更多的荒地。 一天早上,林肯和姐姐驚喜地看到一輛四駕馬車來到他們開墾出的田地裡,父親從車上跳下來,接著跳下了一位健壯、高大、面色紅潤的婦人。她神色溫和、說話從容、舉止端莊,她就是林肯的繼母薩拉林肯。與她一同而來的還有她與前夫所生的3個孩子。 從此,林肯家開始了新的生活,林肯又上學了。 他非常渴望讀書,只要找得到的書他都要拿來仔細地閱讀。多年後,他的表兄丹尼斯·漢克斯在回憶中說:「我從未見到他不隨身攜帶書本。他把書塞在襯衫裡,把玉米餅裝滿褲袋就耕地去了,晌午時他坐在樹下邊讀邊吃,晚上回家,他把椅子往煙囪邊一放,背靠著牆就讀起書來。」在那陰沉的歲月裡,書籍給林肯帶來了光明和歡愉。 讀完書後,林肯還能就書中的問題與旁邊的農村孩子一起討論,他經常向他的小夥伴發問:「誰最有權利控訴?是印第安人還是黑人?」隨後就在玉米地裡對此大發議論。 隨著歲月的流逝,林肯長大了。17歲時,他身高已近6英尺4英寸,手臂修長,肌肉健壯,臂力過人。 每天的戶外勞動使他十分困倦。他要伐樹開荒,砍燒灌木,劈柵欄木條,拉大鋸,收割莊稼,擠牛奶,有時,他還給鄰近的農戶幫工,掙得衣食和住宿費。 他常常獨自一個人在樹林裡勞動。他整天聽到的只有自己的斧聲、自語聲、樹枝隨風搖曳聲和鳥鳴獸吼聲。在那荒野的孤寂中,陪伴他的只有樹木和林間的空氣。寂靜緊緊地包圍著他,這寂靜的環境對他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除了學校和書本外,林肯還通過多種途徑求得知識,正如他後來所說的,他的學問是「隨手撿來的」。 他家裡的信和鄰居的信都歸他寫,他邊寫邊大聲地念,同時提出問題:「你想在信裡說些什麼?你打算怎麼說?你確實認為這樣說最好,還是覺得有更好的說法?」 這是他練習語法和作文的一種方法。 他常常步行30英里,到一個法院裡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這些觀摩學習,為他日後成為一個卓越的演說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肯的繼母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她做得一手好針線活,很會理家,把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收拾得整整齊齊。繼母對林肯很關心,鼓勵他多讀書,教他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當林肯心中有煩惱的時候,繼母總是寬慰他,幫他化解胸中的苦惱,林肯在後來的回憶中,對這位繼母充滿了感激與敬仰。 1830年夏,林肯在伊利諾斯發表了首次政治演說,這同單調繁重的農活相比顯然是一個大變化,過去他只是對田裡的莊稼和森林的樹木獨自演講,而在這次政治演說中,他面對的卻是成群結隊的人群。 這年的秋天,林肯家的多數人都害了瘧疾,發冷發熱,病倒在床,他們買了很多藥,才把瘧疾趕跑。到第二年春天,林肯的家遷往柯爾斯縣,這時林肯已滿22歲,是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