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四一


  第十三章 和平之光與世紀葬禮

  1.小屋透出光芒

  在以巴和平協議簽訂之前,這裡有必要回敘一下,有必要說說挪威山林中的一座小屋。因為,「以巴和平」的最初光芒是從那座小屋裡透出來的。

  1992年,當拉賓的鷹爪鴿派形象剛剛樹起的時候,很快就因1992年冬季驅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而受到影響,安理會甚至要求拉賓把他們接回去。無論是拉賓還是阿拉法特,日子都不好過,都必須頂著內外的巨大壓力,形勢極為嚴峻。阿拉法特眼睜睜看著哈馬斯的聲譽上去,而自己卻受到內部激進者的反對,經濟處境也每況愈下。因此,他不得不採取主動,與以方直接會談。

  於是,以色列海法大學教授希施菲爾德和巴解高級官員阿布·阿拉首先找到突破口,坐下談了,但沒有解決什麼問題。這時,拉賓和阿拉法特已開始瞭解和接受對方的誠意了。1993年3月,當巴解執委會成員阿布·馬贊通過一位實業家來打開與以色列總理直接聯繫的渠道時,拉賓點了頭。

  從一開始,拉賓和阿拉法特就明白:他們必須保密,首先是對自己人保密,即不但要對各自的反對派——利庫德集團和巴解反對派保密,而且還要對自己的支持者保密。其中最擔心洩密的是拉賓,他很怕吃不到羊肉惹一身膻,因此,他提出人數越少越好,範圍越小越好,否則寧可不談。他擔心的是利庫德集團搞到密談證據後在議會裡發難,弄得事情還沒辦成就先翻了自己的船。阿拉法特也同樣需要保密,有「解陣」、「人陣」和哈馬斯組織作對,加上部下人心不穩定,連工資也發不出,因此,他再也經不起內部造反的大折騰了。

  但在哪兒談?最終把會談地點選在了挪威。挪威學者拉爾森擅長安排這類機密會談。會談在1993年1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份。主要的談判場所設在保爾高德莊園,它是一座19世紀的農莊,室內裝飾古樸典雅,屋內的壁爐裡燃燒著劈啪作響的木柴,屋外白雪皚皚的園林中潛伏著雙目圓睜的警衛。

  談判是艱苦的,常常為一點分歧爭論數日,但通過8個月的拉鋸談,小屋裡透出了光芒,巴以和平協議有了初步的雛形。但當問題越接近解決,保密工作也就越重要。後階段除了更換地點外,連一些領導人的名字都用上了代號。拉賓為「爺爺」,佩雷斯為「爸爸」,以方主談的副外長則成了「兒子」。巴方代表有時說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比如「爺爺要求爸爸向兒子傳達什麼?」等等。即使專搞竊聽的特工也不會弄清到底是什麼意思。

  通過14輪談判,直到8月20日,以巴和平協議終於草簽了。人們抑制不住淚水,狂歡高歌。兩個毗鄰的民族,終於開始摒棄前嫌,握手言歡了!然而,協議能否正式簽訂,以色列還得過內閣這一關。1993年8月29日,拉賓主持了以色列內閣會議,佩雷斯向部長們彙報了整個談判過程以及達成協議的要點。消息一下子傳遍了全世界。歡呼的、沉默的、批評的、憤怒的都有。但不管持哪一種態度的人,都不得不欽佩拉賓那非凡的膽略,因為他敢於幹其他中東政治家不敢幹的事情,敢於出來解決中東最棘手的巴勒斯坦問題。另一個成為新聞大主角的自然是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他也以自己的現實、理智和大無畏的氣魄博得了廣泛的稱讚和敬重。8月31日,以色列內閣批准了協議草案;9月4日,巴解主流派法塔赫也批准了這個協議;9月9日,以巴互相予以承認。

  這樣一樁轟動世界的大事,不是美國施壓的結果,完全是拉賓、阿拉法特,或者說是以色列和巴解雙方的真心選擇。但是,難堪的克林頓政府還是走上了前臺,它要讓世界知道:這場交易的經紀人是美國。美國一位官員稱:「要是沒有我們,和平進程決不會出現。」於是,「以巴和平協議」最後在華盛頓正式簽訂。

  2.和平的榮耀

  諾貝爾獎,是一項有影響的國際性最高榮譽。共設有和平、文學、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等5項。

  鑒於1993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的「以巴和平協議」,在結束了以巴流血衝突,促進中東和平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決定,將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外交部長佩雷斯和以色列總理兼國防部長拉賓。12月10日,是每年舉行諾貝爾獎頒獎的日子,和平獎領發儀式在挪威的首都奧斯陸舉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塞葉爾斯泰德分別向阿拉法特、佩雷斯、拉賓頒發了獎章 、證書和獎金。這是和平的榮耀,是可以引為自豪的。

  隨後,拉賓他們三人分別發表了講話。他們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把和平獎這種世界最高的榮譽給予了他們;同時還介紹了中東和談、以巴和平協議的重大意義,以及今後的實施步驟。最後,他們都表示了將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而繼續努力的決心。

  他們的發言贏得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頒獎儀式後,挪威國王和王后親切會見了他們並表示祝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