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拉賓之死

  1.國王廣場的槍聲

  1995年11月4日是星期六,是猶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以往的這一天,以色列大部分交通工具都會停駛,娛樂場所和大小商店會關門停業的。但是,今天卻不一樣,當夜幕降臨以後,特拉維夫市燈火輝煌,異常熱鬧的氣氛中透著祥和。約10萬市民沐浴著習習的海風,從四面八方湧向市中心的「國王廣場」(已改名為伊紮克·拉賓廣場),去參加支持和平進程的盛大集會。

  集會是由「支持和談,結束以阿爭端總委員會」組織的。這是一次少有的規模盛大的公眾集會,集會的主題是:「要和平,不要暴力。」會議的氣氛表明:人們已對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來,戰火持續不斷所帶給中東地區及全世界和平、安全的極大損害感到了厭惡和不滿。盼望和平已成為中東人民最渴望的事情。伊紮克·拉賓的偉大和魄力,既表現在他駕馭戰爭的能力,也表現在他能順應民心、表達民意、推進和平之舟的水平。拉賓決定參加今晚的集會。

  晚上7點左右,拉賓在佩雷斯及其他內閣成員的陪同下,隨著市政廳電動平臺在國王廣場的緩緩升起,來到了集會中心。埃及、約旦駐以大使等來賓,也應邀出席。

  拉賓顯得特別激動,他看到歡聲雷動的人海,波浪翻滾似的彩球、橫幅,有這麼多的人支持和平進程,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時地向人群招手致意。

  一些演員也來登臺助興,在拉賓和佩雷斯中間穿來穿去,高唱和平頌歌。集會正式開始後,拉賓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決心繼續中東和平進程的演講。

  晚風吹拂著他的滿頭白髮。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肩負著和平的使命,他用堅定的語氣向集會的人們說:「我當了27年軍人,打了很長時間的仗,那是因為過去我別無選擇。但是今天和平的機會來臨了。為了今天在這裡和不在這裡的人們,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聽慣了他低沉沙啞的聲音的人們發現,他今天似乎換了一個人,講話堅定有力富有底氣。人們聆聽著這位中東和平締造者的演講,歷史卻在他們的腦海裡一幕幕閃過。

  中東,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尼羅河、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西奈沙漠和朱迪亞山,孕育了現代西方文明和阿拉伯人民。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的誕生之地,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城。

  中東,世界經濟的「血庫」,全球60%的「黑色血液」——石油埋藏在這裡浩瀚的沙漠下……半個世紀來,這裡一直是血雨腥風,戰爭和暴力連綿不斷,世界列強伸出爭奪的黑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爭奪在這裡的生存權利而互相廝殺,鮮血染紅了沙漠,陷入仇恨的深淵,和平成了沙漠上的「海市蜃樓」。

  1922年7月24日,國際聯盟把這塊阿拉伯人叫做巴勒斯坦、猶太人叫做以色列的土地交給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託管。

  也就在這一年的3月1日,聖城耶路撒冷的一個猶太複國主義者的家庭裡降生了一個男孩,從美國移民至此的父母給他取名叫伊紮克·拉賓。

  青年時代的拉賓立志農業救國,他在特拉維夫一所農業中學畢業後,赴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主攻灌溉工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他的夢想破滅了,他投筆從戎,加入了反對軸心國的軍事組織,戰火鍛煉了他的才能,1964年他就任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

  1967年,他親自指揮了著名的「六·五」戰爭,使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埃及西奈半島和敘利亞戈蘭高地劃歸以色列版圖。但是,他輝煌的戰績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聯合國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被佔領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土,戰爭並沒有帶來和平。

  1968年,拉賓退役從政,就任駐美國大使;1974年出任以色列總理。1977年,他的政府垮臺後,他有了冷靜的思考,他開始認識到,和平是歷史的潮流,只有順應潮流,才能生存和發展。

  1992年,70歲的拉賓東山再起,他在大選中擊敗了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米爾,再度出任總理。他出任總理後,看到了冷戰結束給和平帶來的希望,上任不到一周,就向阿拉伯國家發起了令人目眩的和平攻勢。在整個中東問題上,其實質就是巴勒斯坦問題。他選准這一點,作為突破口,接受了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以及聯合國242號、338號決議,中東和平出現曙光。

  1993年11月13日,巴以第一個和平協議——《加沙·傑裡科自治原則宣言》在美國白宮簽署。1995年9月28日,拉賓再度來這裡與阿拉法特共同簽署了關於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範圍的「塔巴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在10天后從約旦河西岸撤軍,6個月後完成第一階段撤軍,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管轄的範圍擴大到西岸的27%的地域。巴勒斯坦的雛形已經出現,以色列極右勢力則哀歎:「大以色列之夢」從此破滅……

  「總會有和平的敵人,」拉賓繼續說道,「他們正在拼命地傷害我們,目的是破壞中東和平。但是,我要直言不諱地告訴大家,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位和平夥伴,那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它過去是敵人,現在它已經停止恐怖活動。沒有和平夥伴就沒有和平。為了解決以阿衝突中最複雜、最持久、最敏感的部分——以巴衝突,我們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巴解也要作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在這裡的絕大多數人支持和平,願意為和平去冒任何危險……」

  拉賓說得對:「總會有和平的敵人。」自「塔巴協議」簽署後,以色列極右勢力反對與巴勒斯坦人實現和平,反對把西岸歸還巴勒斯坦,抗議示威和暴力活動此起彼伏,他們大罵拉賓是「叛徒」、「賣國賊」。矛頭直指拉賓和他的聯合政府。威脅政府要人的事件接連發生,住房部長埃利澤遭到憤怒人群的圍攻;教育部長阿洛尼遭到毆打;環境部長的轎車被推下高速公路。為此,以色列專門負責要人保安的部門因此加強了對拉賓和其他政府部長的保安措施。拉賓率領內閣成員出席大會,是為了顯示以色列人民對中東和平進程的支持,也為了同那些極右勢力的反和平集會相抗衡。

  拉賓的講話已接近尾聲:「這個大會就是要向以色列人民,向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拉賓以和平的呼喊結束了他政治遺言的講演:「只有和平才能解決以色列面臨的各種問題,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實現和平的機會,如此盛大的集會表明,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