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庫圖佐夫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4.簽訂盟約共同對敵 俄軍主力部隊及其司令部在卡利什停留了約1個半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總的形勢已好轉,普魯士同俄國的關係進一步緩和,但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還是不敢公開向拿破崙宣戰,只是當俄軍的進攻取得節節勝利,前出至奧得河,並對柏林構成威脅時,他才惴惴不安地邁出向俄國靠攏的第一步。他離開柏林到達佈雷斯勞,從那裡秘密地派出克涅澤別克將軍赴卡利什同俄方談判有關簽訂盟約問題。在談判中,克涅澤別克謹小慎微,舉棋不定。只是在向普魯士皇帝施加了外交壓力之後,普俄才於1813年2月28日簽訂了共同對拿破崙作戰的條約。在條約上代表俄國簽字的是庫圖佐夫。 根據條約,普魯士將恢復1806年的邊界;俄、普保證不同法國單獨媾和;普魯士派出8萬軍隊協同俄軍作戰。 卡利什盟約的簽訂是1813年俄軍勝利反攻的結果,它壯大了反對拿破崙同盟的力量,在政治和軍事上進一步將法國孤立起來了。 德國的未來取決於俄國的成敗。德國人民的優秀代表,其中包括沙恩霍斯特,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沙恩霍斯特當時已是著名將領,他曾一度任教于柏林軍事學院,參加過反法戰爭。1807~1811年任參謀總長。 沙恩霍斯特清楚地知道,針對法蘭西帝國的侵略政策,必須聯合俄、德兩國的力量才能維護本國的利益,他堅決主張同俄國簽訂共同反對拿破崙的條約。為此,他曾於1811年到過彼得堡。 沙恩霍斯特的活動被法國間諜部門發現了。根據拿破崙的要求,他於1811年被解除參謀總長職務並退休。他當年只有58歲,精力充沛,胸懷大志,雖已解甲歸田,仍秘密從事反對拿破崙的活動。 當普魯士政府迫于國內愛國勢力的壓力,最終同俄國結盟之際,沙恩霍斯特立即成為普魯士解放鬥爭的領袖。他趕赴卡利什同庫圖佐夫商討協同作戰計劃,以便儘快徹底解放普魯士。沙恩霍斯特認為以直接攻擊來殲滅敵軍為上策。庫圖佐夫則力求採取廣泛的包圍機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這是他們兩人之間,在總的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在實現計劃的方法上的分歧。 當然,軍隊若按沙恩霍斯特的直接行動計劃,抵達易北河的時間可能要早幾天。但是,老謀深算,經驗豐富的庫圖佐夫知道,直線並不一定是達到目的的捷徑。正面進攻有時可能給軍隊帶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俄軍所取得的許多戰績,往往都是實施包圍機動和組織良好的追擊的結果。 卡利什會晤之後,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相互之間建立了完全信任的關係,庫圖佐夫對普魯士的形勢是很瞭解的,他敦促手下的將領們同沙恩霍斯特周圍有愛國熱情的軍事長官和政治活動家保持密切聯繫。 在1813年解放戰爭期間,沙恩霍斯特是西里西亞集團軍的參謀長,布呂歇爾元帥是該集團軍司令。沙恩霍斯特竭力幫助庫圖佐夫,反對那個千方百計阻撓庫圖佐夫實現其作戰計劃的普魯士反動宮廷。在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之間,就俄、普兩軍協同作戰問題,有著充分的相互理解。庫圖佐夫將哥薩克部隊撥一部分給布呂歇爾和約克將軍指揮,這樣就大大加強了普軍的戰鬥力。1813年1月初,他還把大量彈藥交給沙恩霍斯特的部隊使用。 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這兩位統帥,是同人民休戚相關的愛國者,他們知道人民戰爭所具有的所向無敵的力量,他們都深信正義的事業最後必將取得勝利。 遺憾的是,沙恩霍斯特沒能看到勝利。1813年1月28日,他在盧薩恩交戰中陣亡。 5.橫掃歐洲捷報頻傳 1813年春,俄軍先遣支隊和遊擊支隊在奧得河西岸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1813年3月4日晨,切爾紹夫和普列寧的部隊從不同方向突進柏林。10天之後維特根施泰國的部隊開進柏林。 庫圖佐夫說:「攻佔柏林非常必要。」 這是因為攻佔柏林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鼓舞了德國人民進行民族解放鬥爭的鬥志,增強了戰勝拿破崙的信心,同時使同盟國的軍隊進一步靠近,便於組織協同作戰,擴大戰果。 俄軍的另一個重大勝利是3月19日攻佔了漢堡。庫圖佐夫就此寫道:「俄國勝利的旗幟在漢堡城頭迎風飄揚,俄羅斯人為拯救自己祖國免受異族壓迫而赴湯蹈火,他們為自己祖先爭得了榮譽,美名將流芳百世。」 這一階段,由於腓特烈·威廉三世玩弄兩面派手法,俄普兩軍未能組織協同一致的進攻。普魯士皇帝在簽訂卡利什條約之後仍心懷他圖,仍想方設法拖延,不准普軍積極參戰。他於1813年3月8日手諭普軍的司令官,3月11日前不得越過奧得河,「不得擅自對法軍採取任何敵對行動」。在命令的補充部分還強調:「倘若我們在3月11日以後能避免敵對行動,亦應力爭做到。因為這關係重大,是政治上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博爾斯泰爾將軍這樣忠於朝廷的軍人,在充滿愛國熱情的軍民影響下,也誠惶誠恐地向皇帝進諫:「我懇求您,陛下,請允許我們行動吧!」對於普軍擅自採取向奧得河靠近的行動,皇帝大為不快,他指責博爾斯泰爾:「我無論如何不能贊同你不經朕下旨就率部在新馬克地區推進至柯尼斯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