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庫圖佐夫 | 上頁 下頁
四五


  2.養精蓄銳以利再戰

  庫圖佐夫基於休整軍隊的考慮,決定停止前進,以便利用一段時間充實主力集團軍。1812年12月14日,他在給沙皇的報告中作了如下陳述:「主力集團軍馬不停蹄,從莫斯科進抵此地,行程1000俄裡,出現一些混亂現象,軍隊明顯減員。官兵們經過多次強行軍,幾乎日夜兼程,或擔任前衛,或不停地追殲逃敵,顯然已十分疲憊,有很多人掉隊,只能靠軍隊休息的機會追趕上來。有鑑於此,為恢復部隊的戰鬥力,獲得對敵作戰的最佳戰果,我決定主力集團軍在此地休息。少則數日,多則兩周。」

  抵達維爾諾後,庫圖佐夫制訂了一個稱作俄軍「未來作戰總號令」的戰略計劃。從政治目的出發,這個計劃的主要任務是:解放東普魯士和波蘭,徹底粉碎退卻到那裡的法軍殘部,不讓他們同維斯瓦河西岸的部隊會合。根據這一計劃,維特根施泰因和奇恰戈夫的軍隊統一由奇恰戈夫指揮,向東普魯士進軍,以追殲向那裡退卻的麥克唐納軍,圖奇科夫等支隊去追擊奧地利的施瓦嶺貝格軍;輕騎兵和哥薩克支隊在前面開路。他們應在敵軍渡過涅曼河後,一直追擊至維斯瓦河。主力集團軍將在維爾諾停留一段時間,目的是「爭取時間讓病癒和掉隊的人員歸隊,並派烏魯索夫公爵率相當於15個營的兵力補充主力集團軍」。庫圖佐夫後來寫道:「應當承認,當時如果不作停留,再繼續走上150俄裡,則集團軍必將更加混亂不堪,以致不得不重新組建。」

  庫圖佐夫準確無誤地判斷出,剩下來由法軍指揮部指揮的軍隊,若想長時間防禦維斯瓦河至奧得河那一大片土地,兵力是不足的。決戰必須在法國軍隊獲得新編部隊加強之前進行。很顯然,俄軍越向前推進,就越遠離自己的後備部隊。因此,如不鞏固軍隊,不使後備部隊和後勤供應向自己靠攏,遠距離深入維斯瓦河一帶是極端危險的。

  橫渡涅曼河前夕,俄軍只有10萬人左右,而位於對岸的拿破崙軍隊總計有7萬人。其兵力主要佈置在兩翼:在東普魯士有麥克唐納和約克指揮的軍隊;在華沙附近,有瑞典、薩克森和波蘭軍隊。這兩個被拆散的集團軍在繆拉的統一指揮下行動。拿破崙在波蘭的莫爾貢拋下軍隊去巴黎前,授權繆拉指揮「大軍」的殘部,並組織沿涅曼河實施的防禦。可是,從俄軍前衛部隊的首次進攻行動中可以看出,法軍儘管作了認真的抵抗,但顯得十分無力。當繆拉確信在該地區難以進行有效的防禦後,下令將軍隊調回維斯瓦河一線,以加強但澤等要塞的守軍,並以此為依託,制止俄軍以後的進攻。

  3.乘勝追擊

  庫圖佐夫在致全軍的號召書中寫道:「不要高枕于英雄業績之上,我們現在將奔向遠方,越過國界,竭盡全力把敵人戰敗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這些話反映了這樣一個中心思想:竭盡全力最後戰勝敵人。

  俄軍從科尼斯堡、普沃茨克和華沙三個方向上轉入反攻。在東普魯士向麥克唐納和約克軍實施了突擊,佔領了大片土地。俄軍取得的勝利,促進了普魯士與法國的分裂,並與反拿破崙同盟聯合起來。俄軍在這個方向上抽調了約6萬人的兵力,由奇恰戈夫指揮。

  進攻華沙的目的,是為了佔領這個波蘭大公國的重要政治和經濟中心,粉碎強大的瑞典、薩克森集團軍。這項任務由米洛拉多維奇指揮的1.3萬俄軍承擔。

  在兩個集團軍之間,從梅列奇向普沃茨克全面展開進攻的是俄軍主力集團軍,總司令部就設在這個集團軍裡。這些部隊的任務是加強兩翼進攻的部隊,阻止東普魯士和華沙的敵軍會合。

  庫圖佐夫在遠征開始前致普魯士人民的號召書中寫道:「當我統率的軍隊即將進入普魯士國境之際,我奉沙皇的旨意聲明,我們的進軍僅僅是軍事行動的繼續。……我號召你們,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同俄國軍隊聯合起來追擊敵人。敵人的潰逃,足以證明他們是無能之輩。」這份號召書是用德文和法文發佈的。

  12月23日庫圖佐夫下達命令:「我們當前作戰的最主要目的是,竭盡全力勿使麥克唐納同敵軍主力會合。」另外,在12月24日寫給奇恰戈夫的信中指出:「右翼作戰的首要任務應是消滅或至少牽制麥克唐納集團軍。」

  奇恰戈夫和維特根施泰因奉命切斷了麥克唐納集團軍從裡加經柯尼斯堡①的退路。如能將其3萬人的軍隊擊潰,對扭轉戰局將具有重大意義。俄軍一踏上東普魯士的領土,便立即展開強大的攻勢,並快速向前推進。勇往直前的騎兵向潰散的敵人實施強大而神速的突擊,頭五天就解放了蒂爾西特等地。普魯士人民興高采烈地迎接俄軍,姑娘們把鮮花拋向俄國士兵。

  ①現為加里寧格勒。

  俄國無上榮光,充滿自豪地慶祝勝利,庫圖佐夫的名字被到處傳頌。

  庫圖佐夫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波拿巴是一個目空一切的征服者,是人類的敗類……他在我面前,像個小學生躲避老師那樣,足足跑了三百多俄裡。敵人損兵折將丟棄了很多人。據說士兵、軍官、甚至將軍們都以死馬肉充饑……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是第一個親眼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在自己面前成了落荒而逃的將軍。」

  俄軍發動最初進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同約克將軍簽訂了陶羅根條約。根據該條約,普魯士軍隊約2萬人脫離了麥克唐納軍,並在普魯士政府作出同俄國結盟的決定之前保持中立。

  早在1812年夏天,在維特根施泰因領導下在俄國建立的「德國委員會」就曾竭力說服約克轉向俄國方面。1812年9月,俄軍指揮部曾與約克進行談判,試圖使普魯士放棄作戰行動。但那時約克猶豫不決。當拿破崙軍隊被擊潰,俄軍轉向國外作戰,季比奇將軍已完全切斷了約克軍同法國麥克唐納軍的聯繫後,約克才當機立斷,於1812年12月30日簽署了條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