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第二十九章 最幸福的時刻 德國統一的進程是那樣迅猛,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西方輿論形容說,德國統一,在三個月前只不過是一個烏托邦,兩個月前還是一個朦朧的夢,一個月前僅僅是一種希望,而現在就要成為現實了。 1990年9月2日,兩個德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了第四輪「2+4」會談後,簽署了《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這個條約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它宣告冷戰時期已經結束了,標誌著德國歷史和歐洲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是兩德及蘇、美、英三國外長根據1990年2月13日在渥太華發佈的「2+4」方案,經過同年5月5日在波恩、6月22日在柏林、7月17日在巴黎(此次會議波蘭外長出席)和9月12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四輪會談而達成的協議。 《關於最終德國問題的條約》雖然只經過7個月的4輪會談即達成協議,看似一帆風順,但實際上各方面自始至終充滿了尖銳的矛盾和鬥爭,直到條約臨近簽字時,各方還在討價還價。在某些問題上,甚至,還是外長們「在簽署條約的最後一分鐘才達成妥協的」。 聯邦德國為了儘快實現兩德統一,在經濟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德、蘇關係中,經濟問題一直是蘇聯方面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為了保證「2+4」最後文件達成協議,兩德不得不打出經濟牌。9月10日,兩德和蘇聯就蘇聯提出在1994年底蘇軍撤出民德之前的「過渡時期」達成協議,協議規定:兩德向蘇聯提供120億馬克的財政經濟援助,同時向蘇聯提供30億馬克的無息貸款,作為蘇軍在德駐留費用的補貼;為繼續履行蘇聯與東德之間的供貨協議以及使蘇聯免受東德使用西馬克帶來的經濟損失,決定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評估蘇聯在東德的不動產;東德以10億馬克的價格向蘇聯提供價值25億馬克的農產品,差額部分由西德補貼。 由於西德政府的慷慨,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終於在簽署條約的最後一刻給了德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簽字儀式上,西德外長根舍在東道主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的邀請下第一個在條約上簽名。接著,民德總理兼外長德梅齊埃、法國外長迪馬、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美國國務卿貝克、英國外交大臣赫德依次在條約上簽名。 簽字儀式結束後,四國外長聯合舉行了記者招待會。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首先發言,他百感交集地說:「1990年9月12日,對歐洲和整個國際社會來說,在許多方面都將作為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載入史冊。」 謝瓦爾德納澤還特別提到,條約的成功簽署,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功不可沒。當初,如果不是科爾總理訪問蘇聯,同戈爾巴喬夫總統「就一系列複雜的軍事、政治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大家就不可能在這裡「經歷真正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了。 謝瓦爾德納澤在重點介紹了條約的內容後指出,條約的「歷史意義在於,為愛好和平民主統一的德國加入歐洲及世界大家庭的生活創造了可靠的基礎」,他「完全有理由代表『2+4』會談的同行們對業已完成的工作表示滿意」,這一工作還「為將來提供了有用的、甚至絕無僅有的經驗」。「我相信,我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找到了正確的解決辦法。我們的後代會說,我們的所作所為是明智的和負責任的。」最後,這位蘇聯外長用充滿激情的語調說:「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卷書合上了,新的時代開始了!……從這一天起,歐洲和世界歷史在其重要的組成方面將沿著這一條約為它開闢的新軌道發展。」 西方輿論及各國首腦和外長紛紛對條約的簽署表示祝賀,並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經歷了40多年分裂的艱苦歲月之後,祖國統一的夢想將要變成現實。科爾十分激動地說,這將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當1990年10月3日作為兩德統一的日子確定下來以後,兩德政府就開始精心策劃,怎樣把統一慶典搞得隆重而熱烈。他們成立了專門機構籌備慶典活動。科爾代表西德政府邀請美、蘇、英、法四大國首腦出席在柏林舉行的統一慶典。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大多數德國人和歐洲人都在翹首盼望著10月3日這天的到來。那一天,他們的心花將與慶典上的禮花一起怒放! 9月12日,最後一次「2+4」會談取得了圓滿成功,《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在莫斯科正式簽署。科爾是第一個得到這個好消息的,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放下正在批閱的文件,在辦公室來回走著。 這時,電話鈴響了,是白宮來的熱線電話。科爾想,一定是布什總統正式答覆他,準備出席德國的統一慶典。 然而,科爾的臉上露出了一種失望的神情。布什告訴他,由於日程安排困難,他不能應邀出席德國的統一慶典。 科爾馬上就恢復了正常情緒,他說:「好的,總統先生,我明白您的苦衷,就我本人來說,我是非常理解您的,我會把您的困難向議會說明……好了……非常感謝您對德國統一事業的支持。沒有您的支持我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科爾放下電話,心想,德國統一慶典是舉世矚目的偉大的歷史時刻,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缺席而減色的。 也許是因為美國總統布什不能出席,蘇聯、英國、法國三國首腦也托詞不能應邀出席德國統一慶典。 1990年10月1日,兩個德國和美、蘇、英、法四大國外長,利用出席紐約歐安會35國外長會議的機會,簽署了一項聯合宣言,宣佈在10月3日兩德統一後,在統一的德國和四大國正式批准「2+4」條約之前,即中止行使四大國對柏林和整個德國的權利和責任。簽字儀式在紐約賈維茨會議中心舉行,美國國務卿貝克主持了簽字儀式。簽字儀式後舉行了35國外長會議開幕式。美國總統布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他說,「我們同德國人民一樣感到歡欣鼓舞,他們的國家再次獲得統一,我們不久將歡迎一個統一的德國進入(歐安會)大家庭。」 駐柏林的美、英、法三國盟軍司令部於10月2日舉行最後一次會議,三國司令簽署了一份文件,宣佈隨即結束對柏林的佔領使命,停止巡邏,把有關事宜全部移交柏林市政府。同一天,東、西柏林市政府舉行聯席會議,宣佈大柏林市正式統一。 在舉行統一慶典之前,民德政府各機構已於10月2日停止運轉。這天下午,民德人民議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議院主席貝格·波爾女士在總結這屆人民議院的工作結束時說,他們「圓滿完成了以自由方式實現德國統一的任務」。 10月2日格林威治時間18時,帝國大廈廣場一個巨大熱氣球升上了天空,氣球上印有一隻和平鴿,並寫著「祝福,柏林!祝福,德國!」的字樣。19時,民德領導人和各界代表在柏林劇院舉行慶祝加入西德的大會,西德總統魏茨澤克和總理科爾等應邀出席。民德總理德梅齊埃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說,德國的統一使人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全體德國人應該「在統一後的德國共同塑造美好的未來」。隨後,民德著名指揮家指揮樂隊演奏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歡樂頌》。 10月2日晚,兩德的廣播、電視還播放了德梅齊埃和科爾發表的電視講話。德梅齊埃說,「一個國家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是不多見的,但國家的分裂也是不合常理的」。德梅齊埃認為,民德加入西德後,「統一進程還不能算結束」,「新的貨幣、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結構還會帶來很多困難」。「對過去不應當一筆勾銷,而應當認真地、滿懷責任地去分析、總結,但這種分析、總結又不應當使今後產生新的分裂」。科爾在電視講話中也指出,德國雖然統一了,但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