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三二


  不知怎麼,昂納克忽然想到,如果兩德合二為一的話,領土面積將達到35705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7850萬,國界線長6478公里。這個數字再加上高度發達的工業和尖端的科學技術,足夠使德國重新稱霸歐洲,成為歐洲所有國家的代言人的。

  昂納克閉上眼睛,一幅幅的藍圖出現在他的眼前,一時間,他仿佛覺得一切設想都成為了事實。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偉大、智慧的民族,它是古代日耳曼民族中的一部落經過長期融合形成的。人口中主要是日耳曼人、還有少數的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並創立了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和德意志王權,這就標誌著德國的歷史開始了。當時的德國包括今天的德國、荷蘭、瑞士、奧地利,可謂地大物博。

  936年,奧托一世繼位後,一方面鞏固政權,另一方面則帶領他的子民南征北戰並擊敗了匈牙利和意大利,建立了「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當德意志王權走過鼎盛時期後,13世紀中期開始衰敗,到了1618年一場著名的「三十年戰爭」把這個王國搞得分崩離析,繼而演變成360多個大小邦國和上千個騎士國。

  1806年,拿破崙一世麾兵而下擊敗了神聖羅馬帝國;1815年,德意志聯邦宣佈成立。從919年開始,德意志民族的戰爭就接連不斷,在數百年中,事實讓人們熟悉了喊殺聲、刀槍的撞擊聲和大炮的轟鳴聲,但是無休無止的戰爭實在讓人們膩透了。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戰勝奧地利、法國兼併南德諸邦之後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德國。

  如果從這時候起德意人滿足的話,世界也許會由此變得和平了。但是,僅僅在普法戰爭(1870年)結束40多年後,德國人又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領土、更多的殖民地、更多財富和更多的居民。結果,適得其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失去了原領土的1/8,原居民的1/10和所有海外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又失去了10.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昂納克想到這裡暗暗感慨說:「德國人再也不需要戰爭了,人類需要和平,歐洲需要和平……」這時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歷史責任感。這就是:他要不遺餘力地使兩個德國並存下來,因為這是維護歐洲和平、穩定的前提。

  這些年來,不僅是東德這麼看,許多國家都這麼認為。西德是「繼續存在的資產階級民族」;民德是「正在形成的社會主義民族」,它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昂納克浮想聯翩,這時飛機已經在科隆—波恩機場緩緩降落了。聯邦德國總理府部長朔伊布勒,在機場的飛機舷梯旁迎接,代表總統和總理對昂納克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

  陪同昂納克出訪的有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會主席米塔格、外交部長菲舍爾、國務秘書赫爾曼以及外貿部長拜爾等人。

  科爾在總理府為昂納克一行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1987年9月7日上午,科爾的手同昂納克的手緊緊地相握了,兩德領導人開始了第一次會談。

  科爾說,我真誠地希望閣下的這次訪問能夠為擴大兩德關係和加深雙方之間的合作提供動力。雖然兩國不能消除原則問題上的對立,但是我認為這些卻絲毫「不能妨礙雙方進行合作」。

  昂納克點頭笑了笑,說,自從1972年東西德正式簽署兩國「關係基礎條約」以來,兩國關係在平等的基礎上有了「根本性進展」。從民德政府來講,是希望兩德關係能夠進一步發展,例如在人員往來、交通、旅行、青年交流、體育、家庭團聚、邊界、新聞、郵政、經濟等方面。從我個人來講,對至今為止兩國之間的政治對話和合作表示滿意。

  在談到兩德統一的問題上,科爾神色凝重地說,在任何國際環境下,聯邦德國始終不會放棄堅持民族統一的立場,我希望民德和西德能夠在「和平道路」上來克服「分裂」。

  這個時候,昂納克的笑容在不知不覺中凝固了。他雙眼微微一轉,冷冷地說,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像水和火一樣是不相容的」,德國問題「已以德國的最終分裂而獲解決」,我希望西德不要做統一的「甜蜜美夢」。

  昂納克說到這裡,臉上毫無表情,但是他雙眸中射出來的光,讓人看了感覺那麼遙遠,那麼生疏、冷淡。

  科爾審視著昂納克臉上的表情,他幾乎想大聲說,昂納克先生,您的親人現在在西德,您難道不想同他們永遠呆在一起嗎?但是,這句話科爾沒有說出來,他在思忖片刻後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民主德國對西德來說並不是外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德意志民族內部的特殊關係。我想代表聯邦政府再次表明,我們在德國統一問題上堅定不移。」

  9月9日,昂納克回到了他的家鄉薩爾州。當他看到了他心愛的妹妹和老朋友時,他禁不住熱淚盈眶。幾十年了,在他離別故園的時候,他的妹妹還是一位妙齡姑娘,當他重返故園時,昔日的紅顏已成為六旬老嫗了。

  此去之後,何日再相逢?昂納克雖然是一國領袖,卻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第二十三章 柏林牆的大門打開了

  康拉德·阿登納在50年代就明確地指出,聯邦政府爭取民族統一的決心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只有在東西方國家取得諒解、雙方普遍贊同的情況下,西德統一的機會才會到來。

  不錯,不論是一個國家、一個組織、具體到一個人,在他的旅途中,誰不想成功呢?但是,為什麼有些事情一帆風順,而有些事情卻事與願違呢?

  有100個人著手從事同一項事業,他們稟性相同,才能相當,甚至活動節奏、辦事效率也不相上下。然而,他們中間僅有幾個人成功了,其中原因是什麼?儘管這100個人是以同樣的方式開拓事業,可是他們的機遇是不等的。韓愈在《與鄂州柳中丞書》中寫道:「動皆中于機會,以取勝於當世。」這說明,成功與機會是分不開的。而赫爾穆特·科爾則是二戰結束後惟一有機會實現兩德統一的人。

  1989年1月21日,昂納克發表講話說,如果西方不消除建築柏林牆的動機,那麼柏林牆將繼續存在50年,甚至100年。誰能料到在同年的10月18日,昂納克卻被迫辭去黨內外職務;在11月9日,封鎖40餘年的柏林牆突然宣佈開放了。風雲突變,滄海桑田,何以僅僅只有數月之隔?事情說來其實並不稀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