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果然,他回來的時候,掏出錢包塞在帕皮娜的手中,說:「去隔壁『國王咖啡』店買點心來,今天我請客。」 原來,領導們認為科爾「分內工作十分突出」,「分外工作也非常出色」,決定從1960年1月起把他的月薪提升到1200馬克。後來,在1962年、1965年、1968年科爾的月薪一直在增加,到1968年1月時,他的月薪已高達3000馬克了。 科爾的吃苦耐勞在聯合會中是有目共睹的。他每天一般工作12~14小時,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聯合會上,黨務工作僅占他工作時間的1/5。 維利·黑默爾越來越感到科爾的重要性,不僅對他,對聯合會來說亦是如此。科爾到底要得到什麼?他幹嘛要在聯合會中表現得那樣突出?由於科爾辦事雷厲風行,卓有成效,黑默爾不得不為自己在聯合會中的地位擔心。他甚至有點後悔當初聘用這個人,他實在太能幹了。 但是,時隔不久,黑默爾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1961年10月25日,科爾當上了萊茵蘭—法爾茨州基民盟議會黨團副主席。當時的《萊茵法爾茨報》報道了這個消息之後說:「這位煙斗不離手的人認為,總是數他最年輕,這是命運的安排。」 科爾想要做的是一名政治家!至於他在聯合會中工作賣力、表現突出,只不過是出於他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隨著疑雲的消散,黑默爾不久便同科爾建立了誠摯的關係。 科爾今後到底想朝哪個方面發展?他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在聯合會中,沒有誰能替科爾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當科爾的同事們讀過1966年8月的《曼海姆晨報》後,他們就能夠肯定科爾博士對路德維希港市長的職務絕無問鼎之意。科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個城市對我格外親切,我母親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可是我本人對市長這個職務從來就沒有興趣。」 關於科爾的前途問題,早在1952年就有所爭議。科爾中學時代的宗教老師施密希曾同他的學生打賭說,赫爾穆特·科爾今後至少能當上聯邦德國的部長,否則,我甘願輸掉一箱葡萄酒。 不論科爾究竟意欲問鼎什麼職位,1961年的萊茵蘭—法爾茨州州長彼得·阿爾特邁爾面對咄咄逼人的科爾越來越束手無策了。 ……也許,阿爾特邁爾真的不行了。當初,為了同科爾分庭抗禮,他準備將萊法州基民盟秘書長海因茨·科爾巴赫扶到州議會黨團副主席的位置,結果,科爾巴赫以一票之差敗給了科爾。 雖然赫爾穆特·科爾成功地登上了他政治生涯中關鍵性的一個臺階,但是,在1961年年底他離萊法州州長的位置還是存在很大一段距離的。那麼,他又是如何擊敗阿爾邁爾特成為最年輕的萊法州州長的呢,這話還得從50年代初說起…… 第十章 美夢成真 早在50年代初期,阿爾特邁爾就領教過這個科爾的厲害。那時科爾還在海德堡上大學,正值血氣方剛,但他已經是路德維希港基民盟的頭面人物了。 阿爾特邁爾比科爾年長31歲,以前是位商人。他只上過國民小學,後來又在一所商業學校進修過,在他任州長期間,他管轄下的一所大學曾授予他名譽醫學博士。就阿爾特邁爾的學歷而言,他與年青的科爾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更不用說像科爾那樣,在分析問題時能把歷史和現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 但是阿爾特邁爾州長可不認為自身有什麼不足,由於年長位尊,他希望青年人對他有一種畏懼感,並且惟命是從。對於那些自高自大,擅自作主的傢伙只會引起他的厭惡,而科爾恰恰是這種人。 科爾和他的青年聯盟公開抨擊「祖父輩」們一手遮天,不給年輕人擔負實際政治責任。他們要求:基民盟應該儘快地取消重疊職務,不要讓年輕人失去鍛煉和施展才華的機會。 這位阿爾特邁爾州長在被青年聯盟搞得束手無策的時候,又不得不放下自尊,低聲下氣地去求助那個比他小了整整31歲的科爾,雖然他討厭這個小夥子,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如果內政方面的具體決定和人事安排沒有科爾認可,那麼任何人都休想把事情順利辦成。 青年聯盟的人都聽科爾的,他是青年聯盟的少年英雄。 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威廉·博登和阿爾特邁爾一樣,很不喜歡科爾。博登是阿爾特邁爾的前任,現已70高齡,但是科爾犀利的口才,遇事不瞻前顧後的作風,常常令他無暇顧及健康而大動肝火。 作為博登和阿爾特邁爾,當然不希望這個被他們視為「叛逆」的科爾有所作為。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個同他們處處為敵的科爾博士,很快便接替了他們的位置。 具有理政天賦的科爾成功之處在於,看重別人的論點、策略,而不是官職和頭銜。他遵循俾斯麥對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的教誨,不會輕舉妄動,而是耐心地等待著時機。 這一點,從1954年青年聯盟州主席的換屆中就體現出來了,當時,憑著科爾在黨內的影響力和豐富的領導經驗,他完全可以接替青年聯盟州主席彼得·約斯滕的職位。但是,科爾認為自己還沒有一批可靠的人馬而不肯就職。後來,這一職位由科爾的黨內知己海因裡希·霍爾肯布林克接替了。 又如,阿爾特邁爾曾希望科爾出任某一部長缺額,但是科爾拒絕了。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他,認為他不聰明,而科爾卻認為時機尚不成熟。 1966年8月底,科爾在接受《曼海姆晨報》記者採訪時說:「我今年36歲,來日方長。我曾有機會去波恩任職,但我寧願再等一等。」 在青年時代,科爾就深深懂得,如果他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一批可靠的人馬擁護他。因此,從50年代初期他就有意識地把志同道合的同志聚集起來,結成聯合陣營。這一政治策略的實施使他在今後的政治生涯中左右逢源。很多有為的青年都願意結識他,靠攏他,而那些政治對手們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決不敢貿然出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