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基辛格 | 上頁 下頁 |
引言 |
|
「我會回來的。」一位鼻子上架著眼鏡的15歲的男孩說。 檢查他們行李的海關人員嫌惡地瞧著他,一言不發。 這就是1938年的基辛格。他跟隨父母被迫帶著少數幾樣私人物品遷移到美國,因為當時的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已達到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6年後,他果真回來了——以佔領者的身份。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不是普通的美國大兵,而是黑森州貝格斯特拉斯區的行政長官,掌握著這些迫害過猶太人的德國人的生殺大權。 20年後,他屢次訪問故里,這幾次可不是一句「衣錦還鄉」所能概括得了的。據蓋洛普民意測驗,1973年,他是美國最受讚揚的人物。新聞界稱他為超級老K、外交魔術師。因為,是他秘密訪華,叩開了中美關係僵凍多年的大門;是他安排了蘇美自冷戰以來首次最高級會晤,創立蘇美關係趨向緩和的新局面;是他協助尼克松把美軍從越南戰爭的泥潭中拔出來;是他穿梭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使中東地區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核戰爭。他那天才的超級外交操作能力使他一躍成為世界名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本世紀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 早在他還是22歲的行政長官的時候,他就流露出少有的成熟。面對那些憎恨過他的人,他沒有以牙還牙、趁機報復,而是以公正、現實的態度對待他們,高效率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時候閱歷尚淺的基辛格已經具備了大政治家的寬闊胸襟和非凡氣質。 如果說他身上缺了點什麼,那就是政客式的枯燥乏味。這位工作狂在社交界奪寵、在好萊塢獵豔、從漂亮女人那兒博取青睞同樣也幹得十分賣力。誰也沒料到臉上架著厚厚鏡片、英語帶有濃重的巴伐利亞口音的德國難民在這些方面也是高效率的,眾多美貌絕倫的女明星、女記者、女秘書等都傾倒在他超凡的魅力之下。他的私生活的新聞價值幾乎不遜于他輝煌的外交成果帶來的聲譽,他浪漫、多情的心懷與他的勃勃野心一樣灼熱、一樣令人炫目。 然而,基辛格又始終是眾矢之的。從自由派知識分子到保守黨活躍分子,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他是沒有道德原則的、玩弄權術的陰謀家。 外交政策精英集團中的朝野人士把指責基辛格當做一種時尚,儘管他們當面親昵地稱他為亨利。一位美國資深外交家喬治·保爾,把新書的手稿寄給編輯時,編輯告訴他:「我們有個大問題,幾乎在每一章你停下你所說的話時,你就在攻擊亨利·基辛格。」保爾回答說:「告訴我,在哪一章我漏掉了,我要加上一些恰如其分的誹謗之辭。」 由於人們對基辛格的看法分歧如此之大,這個人物對新聞媒體有無窮的吸引力,即使到了90年代,他已逾70高齡,離開政界已達15年之久,他仍成為新聞熱點人物。 基辛格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期間,曾為兩位總統服務過——尼克松和福特。他與尼克松的關係頗具傳奇色彩。在某種意義上,倆人可以說個性一致、觀點一致,並且都對外交事務有著強烈的興趣。尼克松利用基辛格的頭腦和理論體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外交輝煌,基辛格仰仗尼克松的恩寵以一個小小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身份進入世界名人圈。但終因基辛格功高震主,倆人成了一對「怨偶」。嫉妒的尼克松一心一意想降低基辛格的知名度(如果不是水門事件,他或許已經成功了)。基辛格一方面抓住一切機會自我標榜、招搖過市,另一方面對總統誠惶誠恐,極盡拍馬之能事,因為骨子裡基辛格對尼克松懷有一種僕人對主子的感情。 基辛格與福特的相處則輕鬆自如。福特欣賞基辛格的才華,容忍他好出風頭的脾氣。雖然福特光明磊落的個性沒能改變基辛格好秘密行事的風格,但在他當總統期間,基辛格的外交政策更富有道義特徵。福特打心底裡喜歡基辛格,1984年,當他從他所屬的大公司董事會退下來時,他建議讓基辛格頂替他。基辛格在任福特的國務卿期間,私下裡有時抱怨福特是榆木腦袋,但語氣並不尖酸刻薄,而是帶一種關愛的口吻。「聽到我父親談福特,看到他在新總統面前那樣自在,的確很感人。」大衛·基辛格回憶道。 關於基辛格傳,國內曾有幾種版本。有的因出版較早,基辛格八九十年代的情況沒有記載;有的則側重於他的某一方面。而本書則通過大量翔實可靠的資料,將一個完整的基辛格展現在讀者面前,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鮮為人知的情況。同時,本書對基辛格的童年、少年生活進行了詳盡的描述。關於這一點,基辛格在他的自傳中是隻字不提,其實這對他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他一再強調嚴酷的納粹時代及他的13位親人慘遭屠殺的事實沒有給他的個性打上烙印。但他這種自欺欺人之談只能說掩蓋了他內心深處的恐懼:他害怕過多地談論自己被迫害的經歷,會在美國引起那些反猶太人強硬派的反感和對他的攻擊。 實際上,他在政治生涯中屢次表現出來的缺乏安全感、對人極端不信任、死撐硬漢子形象,如飛蛾撲火似的急於求得批評者的認同等等都是源於他童年、少年的痛苦經歷。「基辛格是個強者,但納粹能夠侵害他的靈魂。」弗裡茨克雷默爾——基辛格第一位恩人評論道。 1996年7月3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