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二九


  羅德島守將普雷斯科特將軍,為人兇狠而殘暴,在鎮壓北美獨立戰爭中雙手沾滿了美國人民的鮮血。該如何處置他呢?華盛頓幾乎沒有猶豫就決定,按照國際慣例,用這名英國高級軍官換回查爾斯·李將軍。

  另一次成功的襲擊戰是8月中旬。沙利文將軍親自率領駐新澤西州漢諾弗的一支部隊,長途奔襲斯塔騰島上的英軍。這次行動高度保密,速度特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1000英軍幾乎來不及抵抗便紛紛繳械投降。但是英軍大批援軍及時趕到,美軍準備的船隻不夠多,撤退時遭到較大的損失,俘虜也無法帶走,此役未能取得全勝。

  這兩仗規模不是很大,卻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了軍心民心,穩定了北部戰局。現在柏高英暫時不敢長驅直入,與豪將軍南北會師的計劃便成了泡影,華盛頓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豪將軍,而不致有後顧之憂。

  果不其然,豪將軍根本沒考慮北上會師。他自作主張於7月23日帶領1.5萬英軍,乘軍艦駛離紐約港,南下直撲費城。這位自視甚高的勳爵躊躇滿志,一心想把華盛頓的主力擊破,攻佔美方的「臨時首都」費城。

  華盛頓採取果斷對策:命令蓋茨將軍作好迎戰準備,他自己率軍轉移到費城附近的小鎮日耳曼頓。

  大陸會議的代表一聽豪將軍帶著1.5萬精銳來攻費城,慌忙把華盛頓請到費城共商退敵大計。按照華盛頓的戰略思想,應儘量避免集中主力與強敵決戰。但考慮到費城的特殊政治影響和廣大民眾的願望,必須打一場保衛戰,他只好勉為其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了。華盛頓親自督促加強防務,在城內及市郊修築防禦工事,並在海濱部署了一道防線。

  費城局勢一緊張,當地的王黨勢力又猖狂起來。他們趁機散佈謠言,擾亂民心,為英軍張目。為了顯示美國軍民保衛費城的決心,給王党分子以威懾警告,華盛頓在開赴前線之前,在費城組織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過了半月余,豪將軍的先頭艦隊已於8月5日在埃爾克河口登陸。

  此地離費城只有70英里,華盛頓立刻派出部隊去騷擾襲擊,阻滯英軍的進程。

  9月初,英軍主力部隊登陸。隨即兵分兩路,一路由威廉·豪勳爵率領,另一路由克尼普豪森將軍指揮,並行向費城方向攻擊前進。

  9月8日,華盛頓的大陸軍渡過布蘭得溫河。10日晚佔領北岸的查德堡,派沙利文將軍據守該堡北面的高地,形成主力部隊的右翼;命令賓夕法尼亞民兵防守左翼。美軍剛部署完畢,豪將軍的大部隊已開進到距離布蘭得溫河只有7英里的地方,並嚴密封鎖消息。這時雙方兵力對比是:美軍總共1.1萬人;英軍總數超過1.8萬人。

  布蘭得溫河是特拉華河的一條支流,在費城附近有幾處平緩的淺灘,其中查德淺灘一帶地勢最平坦開闊。華盛頓分析,敵軍很可能選擇此地為突破口。因此,他把城防部隊的主要兵力擺在這裡。一共有韋恩、威登、米倫伯格的3個旅和馬克斯韋爾的輕步兵。另把沙利文、斯蒂芬和斯特林的兩個師,部署在布蘭得溫河上游,作為右翼軍。左翼則命令阿姆斯特朗少將指揮的賓夕法尼亞民兵防守。格林將軍的一個師部署在查德淺灘後面的高地上,作為總預備隊,隨時待命策應。

  11日淩晨,英軍先發制人,果然從查德淺灘發起襲擊,火力異常之猛烈。炮彈、子彈暴風驟雨般傾瀉在美軍陣地上,英軍連續發起衝鋒,企圖涉水沖過淺灘。美軍也展開火力阻擊,一連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

  上午10點剛過,華盛頓的秘書哈裡森上校送來前線戰報:進攻之敵已被打退,查德淺灘陣地牢固地掌握在美軍手中。

  實戰經驗極其豐富的華盛頓,此時突然產生了疑惑。他發現敵軍幾次攻勢規模不很大,火力卻非常兇猛。很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

  莫非敵人用的聲東擊西之計?華盛頓急忙派出偵察部隊,命令火速查清英軍主力的動向。

  華盛頓的疑惑很快得到證實。中午時分偵察人員匆匆來報,康華利部已出現在布蘭得溫河上游的高地前。從側面包抄沙利文部,以優勢兵力發起猛攻,把沙利文的部隊逐出防禦工事。

  華盛頓上當了!

  調整部署為時已晚,沙利文堵不住康華利。大股英軍潮水般沖過來,反逼得沙利文步步後退。格林將軍帶領預備隊趕去救援,也無力挽回敗局。英將克尼普豪森將軍聽見上游炮聲隆隆,料定康華利軍已經得手,立即指揮人馬全部出動,向正面之美軍發動猛烈攻擊。美軍受到兩面夾擊,仍捨生忘死英勇抵抗。兩軍在查德淺灘和布蘭得溫河上游兩處,展開生死搏鬥。直殺得橫屍遍野,鮮血染紅了布蘭得溫河。戰鬥了一天,美軍死傷了1100餘人,還是遏制不住英軍的推進。華盛頓面對強敵,為了保存主力不願繼續打消耗戰,果斷下令兩翼部隊向中路收縮靠攏,且戰且退暫避其鋒芒。

  當晚,英軍也精疲力竭,不再追趕。華盛頓則把被打散的隊伍集中起來,連夜向費城轉移,避免與敵軍接觸,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布蘭得溫之戰拉開了費城保衛戰的序幕,同時也預示了費城的命運。美軍敗績,英軍逼近費城。此役英軍傷亡約六百餘名,美英雙方人員損失為2∶1。

  美軍的失利,根本原因還是力量對比太懸殊。英軍佔有明顯優勢,作為進攻一方可供選擇的突破口很多,而防守一方可供使用的兵力又太少。

  費城保衛戰首戰失利,天然屏障已不復存在,它的陷落只是遲早的問題。城內居民人心惶惶,政界有人指責總司令無能,強烈要求華盛頓確保「臨時首都」的安全。

  這時候華盛頓力排眾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書面報告大陸會議主席稱:倘若他能在戰場上擊敗豪將軍,在費城修築工事就成多餘;若無法擊敗英軍,則修築工事的時間和勞力均屬白費,而且一旦這些工事落到敵人手中,將被利用來對付美國人。

  華盛頓作為一個成熟的軍事家,居高臨下,洞察整個戰局。為了美國的長遠利益,他明確地提出:必須撤退,費城不可死守!

  華盛頓有幸,大陸會議對他充分信賴,全力支持。

  大陸會議經過慎重討論,接受了他的主張。5天后便正式決定撤離費城,「遷都」到賓夕法尼亞的約克鎮。同時採取非常措施,決定授予華盛頓為期60天的非常權力,以應付各種緊急勢態。在此期間,總司令可以不經大陸會議批准,直接任命準將以下的軍官,徵用各種軍需品,轉移重要物資等等。號召全體公民支持大陸軍。

  開始遷都那天,費城人民將那口刻有「宣告全國各地及其一切居民都獲得自由」銘文的「自由鐘」精細地秘藏起來,決不讓它落入敵人手中。美國軍隊在華盛頓率領下沉著有序地撤出費城。

  9月26日,威廉·豪將軍派康華利率領一支英軍部隊,以勝利者的姿態開進了這座空城,自以為給軍事行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豪將軍的一意孤行,造成英軍兵力過於分散,南北兩支大軍孤立地陷入北美人民戰爭的海洋中,從整個戰局來看失去了有利的形勢,反倒幫了華盛頓的大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