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回憶錄 > 回顧-越戰的悲劇與教訓 | 上頁 下頁
八八


  我接著討論了美國的形勢:

  越南戰爭在本國是不受歡迎的。當戰爭不斷升級——傷亡的美軍更多,人們擔心戰爭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國內事務中的秘密越來越多,南越和北越非戰鬥人員遭受的苦難越來越大時,人們就越來越不歡迎了。大多數美國人不知道我們是怎樣走到目前這一步的,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陷得如此之深,雖然他們講不出理由。所有人都希望戰爭結束,都期待由總統來結束它。我們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美國的這種形勢使美國政界產生了不耐煩的情緒,卻不幸使河內更加有耐心了(人們普遍認為在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美國舉行大選之前河內是不會放棄的)。

  南越的形勢:

  美軍與北越軍隊在南越的「大戰」進展順利。我們在一九六五年避免了軍事失敗,在一九六六年獲得了軍事主動權,給敵人造成了嚴重損失,摧毀了他們的一部分攻擊能力……(但是),流入南越的物資仍然十分充足……敵人仍有發動各種規模的進攻的能力。

  遺憾的是我們與越共之間的「戰爭」仍然不太順利。貪污腐敗盛行,政府真正能夠控制的地方很小,整個社會在走向衰敗……民眾仍然漠不關心……民族解放陣線仍然控制著南越的大部分地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安民計劃進展順利。南越軍隊疲弱、消極、不思進取,在推行安民計劃時行動非常遲緩。

  北越的形勢:

  河內對談判所持的態度從未軟化和更新過……他們似乎對政治解決辦法不感興趣,決心與擴大衝突的美軍周旋到底……沒有跡象表明空中轟炸削弱了河內的抵抗意志和其向南越輸送必需物資的能力。河內尚未表現出結束大規模戰鬥和勸告越共鑽進叢林的跡象。北越人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他們認為阮高其政權是傀儡政權,他們相信全世界都站在他們一邊。美國公眾不會有足夠的耐力反對他們。因此,雖然他們的政府中或許有某些派別贊成採取其它策略,但他們相信從長遠來看,他們比我們強大。

  共產黨集團的形勢:

  蘇聯的主要目標似乎仍是避免直接捲入軍事衝突,防止越南妨礙蘇美關係的其它方面,同時給予河內足夠的支持,維持蘇聯在國際共產主義集團中的名譽。

  中國主要忙於進行國內的文化大革命。沒有理由懷疑中國會應河內的請求而履行承諾介入衝突。

  北京還可能自發地介入進來,如果她認為河內政權已岌岌可危的話。

  我接著詳細闡述了威廉·威斯特摩蘭提出的行動策略的依據和理由:贊成向南越增派軍隊的人都相信這樣做能加快結束戰爭的進程。他們都不認為增派軍隊是為了避免失敗,沒有人認為增派軍隊是為了按預定計劃進行戰爭,他們都認為如要加速戰爭進程就需要增加軍隊。他們的理由是:我們在一九六五年避免了軍事失敗,在一九六六年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此後則連續重創敵軍,破壞了敵人的一部分攻擊能力,削弱了他們對民眾的控制力;對敵軍主力及其根據地採取更強大的軍事行動必將給敵軍造成更大損失,對其作戰能力和對民眾的控制力造成更大的破壞。

  這樣一來,我們將更容易在南越創造一個可使安民計劃生根發芽並蓬勃開展的良好環境;同時,由於我們在南越取得了進展,由於我們給敵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我們將迫使河內儘快改變態度,按照合理的條件結束戰爭。

  但是這種做法包含著極大的風險和不良影響,在此必須加以說明:增派二十萬軍隊意味著要徵召預備役人員,將使全軍增加五十萬人。這肯定會在國會引起激烈爭論,也將招致來自國內的要求在南越以外地區採取強大行動的不可抗拒的壓力。要求「解除對參戰軍隊的束縛」的呼聲將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高漲。所要採取的行動將包括更大規模的轟炸,不僅要對原來選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的轟炸,而且要轟炸水閘和堤壩等戰略(民用)目標,破壞港口以及蘇聯和其它國家的船隻。與此相關的行動必將是在老撾、柬埔寨甚至北越採取重大的地面行動。如果中國人在越南或朝鮮參戰,如果美國的損失非常巨大而常規戰爭不能達成預期的目的時,肯定會有人建議使用核武器、放射性武器、細菌武器和化學武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