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高爾基 | 上頁 下頁
一五


  1905年的這一次被捕,轟動了全歐洲,因為高爾基這時已經成為一個全歐聞名的作家了。

  德國報紙給俄國內務部長寄出了一封由269名德國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簽名的信,要求釋放高爾基。雕塑家羅丹、作家法朗士、白裡安等也聯名電慰高爾基。法國《人道報》收集了大量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的簽名(有羅丹、法朗士等人的)抗議逮捕高爾基。美國輿論界對於俄國同日本作戰及壓迫本國人民的行為都極為反感,「流血星期日」慘案發生後,高爾基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美國許多報紙都參加了援助高爾基的活動。整個西歐輿論界為抗議高爾基被捕舉行過一次示威舉行。

  沙皇政府只好再次讓步。2月5號,他們允許高爾基在獄中寫作。2月14號,在多付了一萬盧布押金的條件下高爾基獲釋,當晚就回了裡加,不過仍被憲兵嚴加監視。

  10月份,在高爾基的大力協助下,《新生活報》創刊了。這是布爾什維克黨的第一份合法的機關報。

  下半年,高爾基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12月,布爾什維克黨開始在莫斯科組織武裝起義。高爾基一直住在莫斯科,為起義者提供資金和機器。布爾什維克莫斯科市委專門派遣了一支武裝起義的工人戰鬥隊來保護高爾基。一個反動組織試圖加害高爾基,但最終沒有得逞。

  起義失敗後,高爾基面臨新的逮捕。在這種情況下,高爾基同意組織上的意見——到國外去。這樣,他可以呼籲國際民主力量的支持,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募集基金。

  這樣,1906年2月,高爾基第一次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到異國他鄉去了。高爾基一生的命運總是與「流浪」聯繫在一起。只不過,1906年開始的這次「流浪」,高爾基不再是一個「孤兒」,而是布爾什維克家庭中的一員了。

  當時芬蘭並歸俄國,是俄國的一個省。高爾基就由這裡出發,經過瑞典,先到了德國。在德國,高爾基可是大有名氣的人。1901年,在德國,發生了六家出版商同時爭著出版高爾基文集的事情,當時在出版界曾轟動一時。1903年1月,《底層》在柏林上演,又取得過極大的反響。在1905年,德國報紙發出那封有269名德國名人簽名要求釋放高爾基的信時,高爾基已成了德國注目的焦點人物。這一次到柏林,德國人民歡迎他的程度可想而知。高爾基會見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領袖們——李蔔克內西、倍倍爾和考茨基。高爾基不僅作為一個作家,而且作為一個熱情的宣傳者、革命家留在了德國人民的記憶中。

  接著,高爾基離開德國,經過瑞士和法國,最後到達了美國。在美國,是禁止無政府主義者入境的。

  剛開始,俄國大使館想用這一法律來阻止高爾基入境。

  但因為很難把高爾基算做是無政府主義者,所以這一陰謀沒有得逞。在馬克·吐溫的幫助下,高爾基順利進入了美國國境。

  在紐約,滿載著新聞記者的快艇離岸去迎接高爾基所乘的輪船。以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為首的一家作家俱樂部為他舉行了盛宴。

  高爾基舉行了群眾大會,為俄國革命募集資金。

  他不斷引起俄國駐美大使館的恐慌。

  俄國駐美大使館使出了新花招。他們收買了黃色報紙,詆毀高爾基。當時隨同高爾基前往美國的安德列耶娃是高爾基的第二個妻子。報紙聲明說他倆關係是不合法的,因為沒有經過教堂的「核准」。

  這卑鄙的一招居然得手了。美國的大旅館都紛紛拒絕讓高爾基和安德烈耶娃居住。

  然而許多人紛紛來信邀請高爾基去自己家裡居住。馬丁夫人(當時紐約一位著名醫生的女兒)和馬丁(一位英國教師)就是其中的兩位。高爾基夫婦接受了他們的邀請。

  在馬丁夫婦的別墅裡,高爾基寫了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的第一部。此外,寫了政論集《我的會談錄》和《在美國》。

  以民主自詡的美國最終沒有容納高爾基,半年的流亡之後,在1906年的秋天,高爾基夫婦離開了紐約這座被高爾基稱作是「黃色魔鬼的城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