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四二


  ※六、跌盪起伏的獨立運動

  總督與印度各政黨代表的會談無果而終,使甘地再次面臨抉擇。早在一年前的加爾各答年會上,甘地曾將尼赫魯、鮑斯的「獨立方案」推遲一年考慮,現在限期屆滿,而自治領地位仍遙遙無期,甘地不得不改變思想。此時的形勢也令甘地感到欣慰,到1929年歲末,國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顯著擴大,對西門調查團的抵制又吸引了在通過巴多利決議後,曾退出國大黨的城鄉中小資產階級分子重新加入國大黨隊伍。國大黨的抵制洋貨,反對不可接觸制的鬥爭和爭取印度自治的非暴力運動的宣傳,甚至深入到還沒有國大黨員的農村,連過去堅持與政府合作的自治派領袖老尼赫魯這樣一位一切依靠憲法行事,並且慣於講究法定程序和方法的大律師,在環境的壓迫下也不得不改變了立場。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狂瀾席捲歐美宗主國家,印度深受其害。在宗主國和殖民地矛盾尖銳激化的情況下,甘地已不能指望人民群眾會滿足于自治領地位。

  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再度高漲的情況下,1929年12月,國大黨拉合爾年會如期開幕。這次大會幾乎是一致通過了關於獨立問題的主要決議(幾千名會議代表中,投反對票的僅20人),宣佈這一決議案的時間,特意選在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開始的1929年12月31日午夜。決議鄭重宣稱:印度所爭取的乃是完全獨立。與此同時,會議還通過了一項開展群眾性全面不合作運動的決議,並授權甘地領導。

  國大黨拉合爾年會奏響了民族獨立的號角。1930年1月2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決議規定1月26日為全國支持獨立日,全國人民將在這一日宣誓進行爭取獨立的鬥爭。

  1月9日,甘地在《青年印度》上發表他的獨立宣言:「在圓滿的非暴力氣氛與加緊推進建設性工作的前提下,幾個月內,我就準備著手領導一次全民不合作運動,作一次成功的鬥爭。我們深信,享有自由以及經由勞動所獲得的果實並保有生活必需品使得有充分發展的機會,乃是印度人民以及任何人民不可否認的權利。我們也相信,如果有一個政府剝奪其人民的此種權利並予以迫害,則人民就擁有更進一步的權利改造或消滅它。」

  1月26日獨立日,印度舉國歡慶。這天清晨,數千名大學生、職員、商人和知識分子在國大党領導下,走上孟買街頭,遊行隊伍舉著「非暴力萬歲」的標語,和平示威,後又有10萬工人的遊行隊伍加入了國大党領導的示威遊行。除了孟買,全國其他各地,無論城市鄉村都舉行了慶祝獨立日活動,人們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溫獨立誓詞。

  1月31日,甘地向歐文總督提出了11點要求。這些要求是:①把盧比的兌換率降低到1先令4便士;②降低田賦50%;③減少軍費50%以上;④減少英國官員的薪金50%;⑤實行保護關稅率,限制外國布匹與服裝進口;⑥給印度船隊以內河運輸的特權;⑦取消刑事偵緝局或對其確立監督;⑧給印度公民以帶武器自衛的權利;⑨廢除政府的食鹽專營法,取消鹽稅;⑩禁止出售酒類;⑾釋放除「犯殺人罪或教唆殺人罪以外的全部政治犯」。

  甘地的11點建議,引起了英國報界的猛烈抨擊。國大黨內也有很多人以為甘地是在放棄獨立的大目標而只注重11點要求。甘地反駁說,獨立不是英國人撤走這個形式,而應該是像11點建議這樣具體、實在,而又能有益於百姓。

  2月27日,甘地在《青年印度》上宣佈了他對即將開展的不合作運動的幾點指導思想:①一旦他被捕,不要像1922年那樣只作靜靜的消極的抵抗,而當發動最積極的非暴力鬥爭,以便每一個信奉非暴力的人都能盡其最大努力和意願進行鬥爭;②這次運動一開始只由真理學院的師生以及那些能夠恪守行動紀律的人參加。有了好的開始,全國可群起響應;③必須盡最大可能阻止暴力的發生,但非暴力運動一旦發動,只要有1個人活著,就不應停止。在同一期《青年印度》上,甘地還公佈了國大黨義務工作隊員應遵循的準則,即「不得懷恨,但要忍耐對方的憤怒,不可殺人而且不可報復;對無理的命令不可因畏懼而服從。不可傷害或詛咒他人,但要保護對方使其不受傷害,甚至甘冒生命危險;不得拒捕或被沒收私人財產,但受託管的基金則萬萬不可交出,即使因此而喪生;一旦被捕入獄應嚴守獄中規矩;在團體行動中,必須接受上級命令,萬一有嚴重分歧時,則不妨辭職;作為一個義勇工作隊隊員,別希望組織會照顧其眷屬。」

  此時甘地已成竹在胸。這一次的不合作運動,他決定拿食鹽專營法作文章。在多年的節欲生活中,甘地早已不用食鹽,但在氣候炎熱的印度,鹽是每個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大海賜與人們取之不盡的食鹽,然而英國政府卻實行食鹽專營,借提高鹽價和賦稅搜刮民財,使千百萬印度勞苦大眾不堪忍受。甘地認為:「食鹽法是最不人道,非人所能忍受的。」所以,破壞這一苛刻的法律必具重要意義,並一定能起到轟動效應。他準備親自率領一批非暴力信徒從真理學院徒步前往200英里開外的丹地海灘去淘撈海鹽,製造販賣,搬運私鹽,以示抵抗決心。同時在沿途進行宣傳,教育群眾,擴大聲勢,引導運動發展。

  3月2日,甘地托人給總督送去一封信,陳述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給印度造成的災難及英國頑固不肯改變政策,促使人民群起而要求獨立的客觀現實,並表明了自己的非暴力立場和行動計劃與要求,希望總督提出解決辦法。總督的答覆簡潔明瞭:「你的行動必然導致暴力破壞法律,恕不考慮。」

  這一結局不出甘地所料,甘地深知:「英國乃是一個從不輕易給與,也很不容易悔悟的國家。條約毫無意義,它所知道的只有實力。」甘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深刻用意可能就在於讓英國政府公開向世人詔示這一點,使其民心喪盡,讓所有印度人清楚這一點,從而義無反顧地投入反英鬥爭。

  為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長征,甘地作了精心部署。甘地打算從真理學院那些訓練有素的學員中挑選敢死隊,他認為:「如果真理學院辦不到這一點,那麼15年以來的心血就算白費。」甘地也曾考慮過挑選女志願隊員,但他隨後改變了主意,他解釋說:「我們必須考慮到對方的做法,這一次我們是要受苦受難的,甚至準備接受嚴刑拷打。假如先頭部隊中安插女性隊員,則政府可能不敢使用原定施展的苦刑。最後經過精心篩選,甘地挑選了78名真理學院中嚴守紀律,確信非暴力真理,言行相符且絕對遵守院規的學員。這些人祖籍為印度各省區,年齡16—61歲不等,其中穆斯林2人,基督教徒1人,「賤民」2人,其餘均為印度教徒。

  除極少數婦女兒童作留守人員外,整個真理學院全體動員,準備長征。古吉拉特學院也暫時停課,除16歲以下學生外,其餘師生員工準備沿途交替為長征隊服務,還臨時辦了一次兩星期的講習,其中選了20個學生作長征隊前鋒,提前出發去動員組織沿途居民,當有長征隊員被捕,後備人員就替補進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