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古德裡安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二一


  第五章 西線戰場上的戰役

  §戰爭的準備

  在我們沒有和西方國家交手之前——這是我們所最希望能夠避免的——就已經事先對於在波蘭所獲得的教訓,加以審慎的研究。在這裡可以看出來所謂輕型師實在是一個亂雜無章的東西,這個發現對於我而言,是一點都不稀奇,因為我早已預料到了會是這樣。所以當局就命令把它們都完全改成裝甲師,其番號是第六師到第九師。摩托化步兵師過於龐大而不便指揮,於是在每一個師裡面裁減了一個步兵團,使它的規模縮小了一點。最重要的事情是把Panzer Ⅲ式和Ⅳ式的重型戰車,拿來取代現有各戰車團的裝備,但是這個工作進行得很慢,一方面是由於工業生產本身的限制,另一方面卻是由於陸軍統帥部想把這些新戰車儲存起來不用的緣故。

  我接管了幾個裝甲師和一個「大德意志」(GrossDeutschland)步兵團,負責它們的訓練工作。除此以外,我主要的時間就是花在未來西線戰場作戰計劃的考慮上面。

  在希特勒的督促之下,陸軍統帥部不得不採取攻勢,它原定的計劃就是把1914年的施裡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再重用一次。固然這個辦法是很簡單,但是卻一點新奇的滋味都沒有。所以不久大家就想另外換一個新計劃。在11月間的某一天,曼斯坦因(集團軍參謀長)請我去和他談談,他把他的看法說給我聽。主要的重點是利用強力的戰車部隊經過比利時南部和盧森堡,直抵色當(Sedan),突破該區內的馬奇諾延長防線,從而將整個法國戰線分裂為二。他要求我以一個戰車專家的觀點,來研究他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在詳細地研究過地圖,和回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個人對於這個地區的地形經驗以後,我就向曼斯坦因明確地表示說,他所假想的這個作戰計劃是絕對可行的。我所加的惟一附帶條件,就是所使用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數目一定要夠用,最好把全部的兵力都使用在這一方面。

  於是曼斯坦因就提出了一個備忘錄,經過龍德施泰上將的批准和簽署,於1939年12月4日送呈陸軍統帥部。可是統帥部對此卻並不太熱心,最初,統帥部對於經過阿爾隆(Arlon)的攻擊,只想使用一兩個裝甲師,我堅持著說這樣的兵力實在太脆弱,發揮不了作用。我們的裝甲兵力本就不太雄厚,若再加以分割的使用,那就實在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可是統帥部卻偏偏想要這樣做。曼斯坦因實在感到不耐,因此與統帥部之間發生了強烈的惡感,最後被調任為一個步兵軍軍長。他要求至少應讓他指揮一個裝甲軍,可是統帥部卻並沒有理會他的要求。這樣,我們的這位最優等的戰略頭腦,就被降調為第三波攻擊中的一個軍長,可是以後戰爭的勝利實際上卻都是發源於他一個人的理想。他的後任是一個平凡得很的索登斯坦恩將軍(Gen.von Sodenstern)。

  這個時候,因為有一架飛機失事,才使我們的主管們不得不放棄那古典式的施裡芬計劃。一位傳達命令的飛行軍官違反了規定的辦法,在黑夜裡攜帶有關施裡芬計劃的重要公文,飛越比利時的領土,結果迫降在比利時境內。他是否已經把文件毀掉,當時無法得知,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假定比利時,甚至於英法兩國,都已經知道了我們的作戰計劃。

  此外,當曼斯坦因就任軍長的時候,他也利用希特勒召見的機會,曾經把他的意見當面告訴了希特勒。結果才使所謂「曼斯坦因計劃」(Manstein Plan)成為一個被認真研究的作戰構想。1940年2月7日,在科布倫茨舉行了一次演習,照我個人的看法,這個演習可以證明這個作戰計劃已經有了決定性的成功。在這一次圖上練習的時候,我建議在攻勢的第五天,應使用強大的裝甲摩托化部隊,在色當附近強渡過默茲(Meuse)河,其目的是在這裡突破法軍的防線,並向亞眠發展。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卻認為我這個意見毫無意義。

  他認為即令戰車部隊已經渡過默茲河,並佔據了橋頭陣地,但是也必須等候步兵趕上來之後,始可以發動一個全面的攻勢,所以他預料,不到戰役的第九天或第十天,這個攻擊是不可能進行的。我強烈地反對他這種全面攻擊的理論,我一再地說明,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我們裝甲兵現有的全部實力,對於一個具有決定性的點施以奇襲式的打擊,使突入的楔形地區深而且寬,因而讓我們可以不必顧慮到側翼的安全,而去儘量地擴展我們的戰果,所以不必等待步兵軍的趕上。

  在我的意見中有關法國邊境要塞的強度價值問題,也得到集團軍總司令部的工兵顧問斯提歐塔少校(Maj.von Stiotta)的有力支持。他曾經把空中照相加以極詳細的分析,所以他的結論足具有科學的根據,當然是不應任意抹殺的。

  2月14日又在邁恩(Mayen)做另一次的圖上演習,地點是在第十二軍團李斯特上將(Col.Gen.List)的司令部裡。這一次哈爾德又出席了,所研究的主題還是默茲河的渡河問題。需要我做答覆的問題,主要有下列兩點:裝甲師能夠憑著它自己的力量渡河麼?還是一定要等待步兵趕上來呢?關於後者:是它和步兵一同渡河呢?還是完全讓步兵去先渡河呢?因為在默茲河以北,阿登(Ardennes)高原的地形十分的險惡,在這裡使用戰車根本上是不合理的。所以越討論就越不像話,最後我和第十四軍的軍長(摩托化軍,準備跟在我的後面推進)魏特夏將軍(Gen.von Wietersheim)就提出抗議說,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們對於戰略的領導,似乎是已經喪失了信心。我們表示像這樣使用裝甲部隊,在原則上是完全錯誤的,必定會引起極大的損失。

  最後情況就變得更為嚴重,甚至於龍德施泰上將對於戰車的真正威力,也並不曾有任何明確的認識,他也主張還是小心為是。這個時候,我們實在需要像曼斯坦因那樣的天才!

  關於如何指揮這麼多裝甲部隊的問題,也曾引起了煩長的討論。經過了許多次的變化之後,最後才決定成立一個裝甲兵團(Group),由克萊斯特將軍(Gen.von Kleist)指揮,事實上到那個時候為止,他並沒有能夠表現出來他對於裝甲兵的指揮是特別拿手的。以後又決定由我的裝甲軍擔任阿登攻擊戰的矛頭,於是我就趕緊去忙於訓練我的部下,使他們有能力擔負起這個沉重的任務。歸我所指揮的有第一、第二、第十共三個裝甲師,「大德意志」步兵團,和一些軍直屬部隊(包括一個迫擊炮營)。除了「大德意志」團以外,其餘的部隊無論在平時和戰時,都是我一手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對於他們的能力具有無比的信心。現在我要訓練他們,去擔負一個艱巨的工作,當時除了希特勒、曼斯坦因和我自己以外,恐怕再沒有其他的人會相信它是可以成功的。為了實現我的理想,已經把我累得精疲力竭。我實在需要稍事休息一下,在3月的下半個月當中,我就請准了一個短假。

  在此之前,A集團軍的高級將領又曾經被召集到總理官邸,舉行一次軍事彙報,由希特勒親自主持。我們每一個將領都自己報告他所擔負的任務,以及他將要如何去執行的計劃,我是最後一個發言的人。我的任務如下述:在奉命進攻之日,我要越過盧森堡的國界,經過比利時南部,一直到色當,渡過默茲河,並在那一面建立一個橋頭陣地,以掩護後續的步兵軍渡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