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一三二


  力量轉移:男性到女性

  阿爾文·托夫勒《權力變移》(1991)一書中對於我們「未來震盪」世界中力量的起源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據,他描繪古代社會以體能力量作為獲取權力的主導方法,在工業革命時代則以經濟力量,最近在計算革命的激發下又演化成知識力,由於體能或四肢力量特點,在部落文化中男性占統治地位,因為在那兒強權便是真理,隨即,男人又控制工業基礎,在軀體力量被經濟力量取代後,繼續成為社會的主宰。男人開始時是獵人,婦人是哺育者,後來男人又變成工人而婦女則成為家庭主婦。在我們即將到來的2000年中任何具有知識力的人能同時擁有軀體力和經濟力,因而婦女能取得前所未有的平等,因為她們能和男人一樣在商業、政治、人文和娛樂業擁有權力。

  多勒西·坎托和托尼·伯納在《索取的婦女》(1992)中研究黛安娜·法因斯坦、帕特·斯奇洛德、芭芭拉·伯克斯和其他在1992年政治選舉獲勝的婦女——發現權力分配更趨平均,尤其是在知識決定成功的領域中,這一成果與近期在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加拿大選舉中婦女佔據高職的現像相吻合。坎托和伯納研究的掌權婦女都受過良好教育,通常在女子學校學習,這一極其成功的政治家婦女進女子學校的比重高於一般婦女的10倍,這些女政治明星達到頂峰,是由於她們在女子學校中相互起作用的女性榜樣作用。女子學校和榜樣影響對本書十三位婦女也起著異乎尋常的作用,其中一個例子便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在進法律學校之前,她一直在女子學校學習。

  美麗和外貌吸引力

  近期對100位男企業家研究顯示,他們的頭髮、指甲和衣眼顏色從沒被作為構成驅向成功的因素提到,而對婦女的這項類似研究卻發現上述因素無一不被提及,甚至被看作最具男性品格的鐵女人也常常為自己髮型和服裝顏色操心,她在向美國電視講演中承認,她情願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即使只能睡一個半小時,也要花時間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些。泰德·特納就不會過於看重自己的外表,不管女權主義者贊同與否,婦女和男人就是不同,她們在生活中外表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沃倫·法雷爾在《男人何以如此行事》(1986)中發現:「如同事業賦予男人以權力,美貌賦予女人以權力」,法雷爾是唯一三次人選紐約的全國婦女組織委員會的男人,他有充分的事例引證,婦女由於著魔般追求美麗和外表吸引力而驅向追求出色。沃倫的觀點是婦女在戀情中尋求安全和浪漫,而男人不惜任何代價追求事業和性,也就是婦女以親熱換取安全,而男人以信任換取性滿足。

  書中有幾位婦女被認為是憑藉女性魅力達到自己目標,哥達·梅、麥當娜和格洛麗亞·斯坦內姆這方面名氣最大。斯坦內姆常常因外表出眾而遭姐妹們冷待,她在60年代以「知識分子的畫報名星」聞名,斯坦內姆並沒故意成為這方面的女神形象,但這確實有助於她達到目標,大多數知情者確認,她有意無意地憑藉姿色財富來實現自己的許多目標。梅也因此受到她敵人的責難,因為她實際上是從她有過關係的情人那兒得到任命提拔的。瑪麗·凱·阿什承認步入房間之前,先憑美色擾亂男士,她說:「我刻意把自己打扮得美麗動人,魅力十足,保持緘默不語,直到我確實明白自己該如何說話時才開口」(《自我造就婦女》,1991)。

  語言表達、知識力量和美貌是書中婦女擅長的三個突出才能,她們個個巧舌如簧;實際上已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她們都很聰明,對這方面技巧比別人瞭解得更多,人人都迷人而富魅力。她們是感官愉悅型婦女,懂得如何打動人心,只要需要便會去這麼做,這些婦女達到了自己領域的頂峰,以自己特定的領導技巧、知識取得超過常人的業績。她們從不試圖進入高科技領域(如數學和科學),那是男人所擅長的;她們也不試圖打進需要雄厚經濟實力或高度技術技巧的領域,她們都在商業、政治、娛樂和人文領域創造奇觀,其中五人在商界進行了革命:瑪麗·凱·阿什,麗莎·克萊伯恩、艾斯蒂·勞達,莉連·弗農和琳達·沃切納;瑪格麗特·撒切爾和哥達·梅是政治幻想家,而瑪麗亞·卡拉斯、簡·芳達、麥當娜和奧普拉·溫弗雷主導著娛樂業,而另兩位——艾恩·蘭達和格洛麗亞·斯坦內姆——憑藉人文主義者技巧改變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

  性別與主導技能

  性別差異看來對創造性成就作用不大,輕躁狂競爭性,冒風險傾向和敏銳的直覺眼光對男女成功人士都是極其關鍵的因素,兩種性別都或多或少地顯示上述品格,婦女比男人更有條不紊,更傾向於分析自己決策的結果,她們同時更少地鋒芒畢露和急於進攻,更擅長舌戰而非體耗,下面列出其他一些有意思的因素:

  政治和口才

  如前所述,女性比男子擅長表達和交流,事實表明歷史上許多成功婦女憑藉這一技巧戰勝對手。凱瑟琳大帝憑藉打動人的交流本領和魅力,征服一個曾被彼得大帝憑本能力量統領過的民族,瑪格麗特·米德也是語言早慧兒。哥達·梅是個鼓動人心,吸攝聽眾的演說家,她的傳記作家拉爾夫·馬丁在《哥達》(1988)一書中,評述梅能在演講時讓聽眾感動得流淚,她的政治對手,戴維·本·居裡安在以色列國成立以前,聽聽她在英國的講演後說:「我被她的大膽言辭所震驚,她的話語驚世駭俗,她口若懸河,堅定不移,言詞犀利,一針見血,有膽有識」。

  瑪格麗特·撒切爾在與人辯論和當眾講演時也有類似口才,她旁徵博引,深入淺出表述成一種哲學性知識。撒切爾面對交鋒絕不退縮的精神,使她在國會中得到許多男士的支持,她以絕不屈服的鬥爭姿態進行爭論。因而,撒切爾和梅都被她們的敵人和朋友稱為強硬的不妥協者,她們是意志堅強,口才雄健的婦女,憑藉女性口才天賦達到了政界的頂峰。瑪麗·凱·阿什也是憑此才能,令她的美容顧問們如癡如醉,以致她們在她講話時只要能碰她一下,便會癡迷、醉暈。

  1993年,婦女以史無前例的數目佔據了通常由男士一統天下的政界高位,芭芭拉·鮑克斯和黛安妮·法因斯坦在加利福尼亞贏得了與男人角逐議員職位的勝利,這是婦女第一次成為最大州的議員,吉妮特·雷諾成為美國第一位女司法部長,基姆·坎帕貝爾成為加拿大第一位女首相,凱·貝萊·哈切森在得克薩斯州成為議員,坦莎·奇萊爾成為土耳其第一位女首相,羅斯·貝德·金斯伯格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成為這一機構中當選的第二位婦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