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經濟騰飛路 | 上頁 下頁
序言


  我的回憶錄上冊,對象主要是新加坡讀者,沒想到中國的普通讀者也喜歡讀,共銷售了四萬冊。

  中國讀者對這一冊會更有興趣,因為本冊敘述了新加坡人如何用一代人的時間從第三世界晉身第一世界。在石油危機爆發之前,新加坡的經濟能夠隨著蓬勃發展的世界貿易起步,真是幸運。當石油危機在1973年爆發時,我們的經濟已經起飛,能夠以穩定的速度增長。

  然而新加坡是個城市化的島國,國土小,人口也少。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那麼了不起。如果中國能在兩代人的時間內,從第三世界臍身第一世界那才是偉大的成就。有了健全的行政制度和法制,加之實行自由市場政策,鼓勵競道,彼此遲早會分道揚鑣,早晚要算帳。鬥爭到來時激烈萬分,幸好我們沒有被打敗。

  那時,我們認為新加坡未來的長久之計是重新加入馬來亞,因此在1963年9月,我們跟馬來亞合併組成馬來西亞。但是不到一年,也就是在1964年7月,新加坡發生了馬來人和華人衝突的種族暴亂。我們陷入了同執政黨巫統的馬來極端分子不斷糾纏的鬥爭中,他們一心一意要建立一個由馬來人支配的社會。他們通過種族暴亂來嚇唬我們。我們則通過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團結馬來西亞各地的非馬來族和馬來族,爭取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到了1965年8月,我們別無選擇,只好脫離馬來西亞。

  種族欺侮和恐嚇事件,使新加坡人情願容忍獨立自主所面對的艱辛。種族暴亂的慘痛經歷,也促使我和同僚們更加堅決地下決心建設一個平等對待所有公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的多元種族社會。多年來,我們制定政策時都堅守著這個信念。

  這一冊闡述了我們在沒有馬來西亞作為腹地的情況下,嘗試以各種方式維持獨立地位和生存下去的漫長艱苦的路程。我們越過一道道看起來不能逾越的障礙,在30年內把新加坡從一個貧困的小島發展成富強的國家。

  1965年後的日子非常忙亂也充滿了焦慮。我們還在尋找立足點。英國在1971年從新加坡撤軍時,市場上已有足夠的就業機會,使我們避過了嚴重的失業問題,讓我們松了口氣。直到我們在1973年安然渡過全球石油危機,從容應付了油價上漲三倍的問題時,我們才對自己管理一個獨立國家充滿信心。之後,我們努力工作、策劃和隨機應變,把新加坡建設成一個能通過貿易和投資,跟主要工業國聯繫起來而生存的國家,同時作為一個在本區域成功轉口貨物、提供服務和傳播信息的樞紐。

  正當世界經歷非常大的政治和經濟變化的時候,我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從1959年(我就任總理時)的400美元,增加到1991年(我卸任時)的12000美元。1999年則是22000美元。從物質方面來看,我們已遠離第三世界所面對的貧困問題。然而我們還需要多一代人的時間,藝術、文化與社會行為水平才能同我們所發展的世界級基礎設施相稱。

  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發展經濟、建立國家或軍隊的手冊。它收錄的是我和同僚們所面對的難題,以及我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上冊是編年敘事。要是這次也這麼做,恐怕篇幅會過於冗長。所以我決定按照主題,把30年的故事壓縮成600多頁的文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