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四〇


  1938年年底,福特宣佈他和汽車工業工會達成暫時協議,雙方都作了一定的妥協。

  這件事激怒了工會中的另一派,他們不承認這個協議,並將馬丁開除出去。馬丁在外面自組了個工會,申請加入美國勞聯,與產聯所屬的工會鬧起對立。貝內特成功地製造了分裂。

  激進的另一派在福特公司繼續他們的宣傳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福特對此不予理睬。這場冷戰持續到1940年底才出現變化。汽車工業工會消除了內部分歧,握緊成一隻拳頭,在全行業中重點打擊福特公司。

  汽車工會的鬥爭收到了產聯的全力支持,在新人的領導下成立了「福特工會組委會。」原來迪波恩市政府頒佈的禁止一切宣傳活動的法令也由法院宣佈廢止,福特公司曾就全國勞工關係委員會一案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但被駁回。形勢急轉直下,迫使福特公司迅速改變了做法,最終承認了工會的合法權利。

  但是貝內特並沒有輕易認輸。他利用服務處手中的人事大權,以降職、調換工作、開除等手段報復工會積極分子,終於再一次觸怒工會,因而在1941年4月,福特公司爆發了一場有80000名工人參加的大罷工。

  工人們在紅河工廠的三個大門佈置了警戒線,設置了路障,分派3000員工組成糾察隊。貝內特本來想招募黑人來頂替罷工的工人,但罷工工人成功地破壞了他的計劃。他們把酒送給黑人們喝,同時把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主席沃爾特·懷特請來,站在廣播車上,對著黑人兄弟喊話,瓦解黑人隊伍。

  罷工的頭兩天可以說是和平階段,隨後,雙方的暴力行為愈演愈烈,引起了總統和州政府的關注。福特公司的軍工生產將要遭受重大損失,密西根州州長凡·瓦戈納決定親自出面調停。

  談判之初,公司派出一些警探、律師之類的人物與工會交涉,不可能取得工會的信任,因為汽車工業工會過去跟通用公司、克萊斯勒公司打交道,對方都是總裁、副總裁出面。這時多虧遵從亨利的安排到佛羅里達度假的艾德索趕回來了。他力勸亨利放棄強硬態度,與工會合作解決危機。

  結果雙方商定,由福特公司83000名有表決權的工人投票,看他們是否贊成產聯聯合汽車工業工會的做法。

  亨利絕沒有想到,他一生都在為之著想的工人大眾,此刻都不跟他站在一起了。投票結果,支持工會的票數是8萬多票,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投了棄權票,監票人發現有一張票投的是「耶穌基督」,算是廢票。

  時代變了,亨利不能不面對現實。

  工會事件對78歲高齡的亨利·福特是一大打擊。他也許深自感歎,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難以溝通,哪怕你總是為他著想,也不一定能獲得他的理解。但是他卻沒有想過,在他這個日益封閉的王國裡,當他被高高在上地捧作神明之後,他的工人所受的苦楚,他們的要求,他是不可能理解的。

  好在亨利是能及時順應時勢的。既然工會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他也就只得改變立場了。福特公司在他的指示下,接受了工會所提的全部要求,連其他公司尚未答應的條件,福特也接受了,包括公司答應不雇用沒有加入工會的工人;每月從工人工資中扣除工會會費直接交汽車工業工會。

  工會取得這場勝利自然是非常高興,亨利卻感到一種無可奈何。他原來感到自己和這8萬多工人一樣,都是福特公司的一分子,現在變成了雇主和傭人了,稱為資方和勞方。

  5.閒情與懷舊

  當我們置身于大自然時,才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即使是凡人也罷,天才也罷,投身到山野之中,都成了上帝的子民。也只有在這個時刻,亨利最能表現出他的平民性格。

  還在他跟夏爾登打官司時,為了排遣心中世事紛爭的不快,從1918年到1924年,亨利每年都和發明家愛迪生、博物學家兼詩人約翰·保羅到鄉間去度假,有一年是和哈定總統一起去的。每當他們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時,每當他們挽起褲腳在溪邊戲水捉魚時,他們才感到他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這些名人稱自己為流浪漢。只有在這時候,他們才讓人感到這幾個人的腦袋瓜跟我們所有的人差不多。

  亨利熱愛自己在迪波恩紅河岸邊的家,稱之為「仙境」。他本來在底特律的富人聚居地格洛斯岬買了300畝地,準備建別墅,後來又改變了主意。他跟那裡的人合不來,特別是日薪5元的事在他跟有錢人之間劃了道線,人家說他是「資本主義的叛徒」。因此他還是決定回到他的鄉下去,在迪波恩的紅河邊建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