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三八


  4.人權的兩面

  底特律是個先進的工業城市,它一向以思想開放、自由而名聲在外。

  而且這個城市工作機會多,所以無論是海外的移民,還是國內的人紛紛往這裡遷移。其中黑人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本世紀初,底特律大約有5000多黑人居住,到了1920年黑人已達40000多人了,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月上千的速度增長。

  底特律對不會講英語的移民並不排斥,但對蜂擁而至的黑人卻不那麼歡迎。

  1925年,城裡發生了這樣一起案子:一位叫斯威德的黑人醫生,家境較好,屬￿中產階級,他像當地白人一樣,按其身份搬到了東區的中產階級聚居區居住。但搬家之後,即受到當地種族主義分子的警告,威脅其搬離。斯威德不加理睬。一天晚上,在三K黨煽動下,在他家周圍聚集了幾百名白人,他們呼喊叫囂,向屋子裡扔石頭。突然,從醫生的窗子裡連續射出了10發子彈,打傷了一名白人,其他人都跑了。警方趕到出事地點,將醫生和他的兩個弟弟及一些朋友逮捕,以謀殺罪對他們提起公訴。

  這樁案子是底特律發生的第一件種族糾紛的案子,轟動了全國。此案得到了公正處理,但隨後種族糾紛頻起,它向市政府敲響了警鐘。底特律雖以開放城市出名,但它的種族矛盾將給他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於是市政府成立了一個種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幫助黑人解決就業問題。他們找了很多公司,其他公司對此反應冷淡,只有福特公司是最痛快的。

  人們擔心亨利·福特在猶太人問題上有種族偏見,這種偏見會波及對黑人的態度。

  這一年正是他跟賽普洛打官司的第二年。亨利說,他對猶太人的懷疑是個人的經驗體會,他們是些叫賣的小販、高利貸者、不肯從事生產勞動、專門從別人的勞動中獲利的剝削者,而黑人是生產者。

  這是事實。亨利對黑人從未有過種族歧視。還在他離開農村之前,他在迪波恩的農場時,就雇用過一名黑人幫他砍樹,後來把他帶到底特律,成為福特公司的第一名工人。到1920年,福特的工廠共雇有5000多名黑人,占公司人數的10%,比其他汽車公司雇用黑人的總數還多。

  在他的工廠裡,不論膚色,同工同酬。亨利關照人事部門,黑人也可以提拔到管理階層。在福特公司,黑人當工頭,監督白人工作的並不是個別情況。但這樣做,也容易引起白人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工廠也經常出現因為這而引起的打架、罷工事件。後來亨利聽從了底特律市長的建議,把黑人集中在紅河廠的鑄造廠工作,這個廠從工人到監工全由黑人負責。他常常誇獎鑄造廠是整個紅河廠最有效率的工廠。

  亨利在研究大豆時,主動結識了黑人化學家卡巴博士,他對卡巴非常欽敬,與卡巴也很談得來。聽卡巴談起南方的風光,令他神往,便在卡巴的家鄉買了塊農場,實行他的農村工業計劃,同時,在那裡建了所學校,命名為「卡巴學校」。

  亨利對待黑人的態度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但他對待工會,又落後於時代的步伐。

  亨利說他討厭對立和鬥爭,這不僅體現在他對世界局勢、戰爭與和平這樣大的問題的看法上,而且也體現在他與身邊事物所處的關係上。

  他對工會從來就沒有過好感,他覺得是工會故意把他和公司的員工劃分成兩個不同的階級,而自己的生活很平常,過的是和普通人一樣的日子,並不是特權階級。他按照自己的哲學觀解釋美國是一個講平等的國家,從來沒有階級之分,不必要人為地把社會這麼劃分,因為這樣一來就製造了對立和鬥爭。亨利不懂得,這種劃分當然不是以哪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種客觀存在。亨利對工會的反感完全是從個人的感覺得來的。他自認為自己是從工人做起,創下了這份產業,並沒有忘記工人的辛苦。日薪五元,八小時工作制;隨後的日薪七元,五天工作周都是他率先實行的。他辦訓練班、辦學校、辦醫院,無一不是從工人利益出發。他自己也是公司的一分子,勞資問題在福特公司根本不存在,那麼還要工會幹什麼呢?他不懂得,工會是工人保護自己權益的組織保證。至於亨利在福特公司實行的「仁政」,歸根結底,只能算做恩賜,不管他喜不喜歡這樣叫。何況這種恩賜,工人們心裡自有另一本賬,他們所付出的遠不止這點,否則,福特公司也不會發展得這般神奇。

  美國的工人運動較之歐洲工業化國家的工人運動開展得要晚。美國汽車工業工會是羅斯福實行「新政」後的產物。他們首先在通用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成功地發動了罷工,並取得了勝利,迫使他們同工會達成協議:承認汽車工業工會,增加工人工資,在裁員和解雇工人時尊重資深工人的權益,等等。接著,就把矛頭對準了福特公司。

  福特公司的工會會員在亨利看來,都是些沒有技術的工人。經濟不景氣時,便失去安全感,時時擔心丟掉飯碗。他們組織一個團體,是為了保護自己。

  平時,亨利對公司中的工會活動積極分子並未加以歧視,總還是願意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他實在沒想到,這些人會時不時地向他宣戰。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