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二三


  現在的福特工廠有二萬多職工,他們當中的71%是來自22個國家的移民。各國移民的生活習慣各自不同,更嚴重的是他們大多不會講英語,思想無法溝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福特動員了他公司的150位工頭,充當業餘教師,開設了英文培訓班。

  福特公司招收的女工比當時當地的其他公司都多。她們的薪水也較其他公司高。

  福特對於殘疾人也敞開了就業之門。在施行日薪5元的制度時,亨利囑咐人事部門,只要不是傳染病患者,就可以招收。對於在公司受傷的工人,也不得以殘疾為理由辭退。人事部按照亨利的建議,將工廠所有的工種分成8千個小單位,以便於使各種健康狀況的人各得其所。福特公司的這一政策,吸引了很多殘疾人來求職,有許多被其他公司辭退的殘疾人都在福特公司找到了工作。一時間,福特的殘疾工人多達上萬人,包括缺了雙手、斷了雙足的,只剩一隻手或一隻腳的有100多人,瞎了一隻眼的有將近500人。福特工廠還有一幢特別的房子是給肺結核病人工作用的。所有殘疾人跟一般人的工資標準是一樣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他們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因此,這些人對福特廠懷著一股感激之情,比一般人更賣力地幹活。工廠還雇了好幾百名出獄的犯人,其中有些是假釋犯,通常他們比守法的工人還努力。因為他們知道,不是每個公司都歡迎他們去就職的。

  沒有一把鑰匙能打開所有的鎖的,福特的日薪5元也不是令每一個工人都滿意的。5元的待遇就意味著5元的壓力和要求。一個工人的妻子抱怨:「天哪,福特先生,我丈夫每天回家只想睡,根本不想吃飯,日薪5元是個福音,可是你如何去補償失去的東西?」還有那些希臘東正教徒,他們在宣佈新的工資制度後,都離開了公司,因為他們跟其他基督教徒不一樣,他們的聖誕節在一月,而不是十二月,當這幾百名希臘人未經請假,回家過完節後,公司宣佈不再要他們了。

  亨利本人不追求很高的物質享受,他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是儉樸的。

  他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喝酒、不吸煙,西服也只有五六套。他總是把他的薪水、獎金和股息都投到生產上去,他計劃把工廠再擴大兩倍,汽車價格降到300元以下。他不需要拼命賺取利潤,他覺得錢賺到某種程度就行了,超過一定的程度反不如把額外的利益用在降低售價上,讓顧客也得到好處。1914年7月,他又出了一個新招,宣佈:如果他的汽車在今後的12個月內售出30萬輛,那麼每個購車者將會得到50美元的返利。這一招果然靈驗。一年後得到了實惠的客戶們個個成了福特公可的廣告宣傳員。亨利被譽為現代第一位將大規模消費和大規模生產結合起來振興經濟的企業家,他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連一些工人運動的領袖也在歌頌他,稱他為著名的社會主義改革家、歐文第二,甚至比歐文更偉大。

  1916年,福特公司製造了50萬輛汽車,T型車售價降到450元以下。

  雖然售價降低,但公司獲利高達6000萬。福特的社會部負責人馬奎斯牧師說:「福特先生從未把他的計劃當作一種救濟,亨利和他的工人們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工作。」正如亨利解釋他的日薪5元的意義時所說:

  這樣做對於他本人體現了他生活的意義,對於工人來說,則是他們本應獲得的勞動報酬。

  日薪5元的工資制度為亨利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儘管不久這點增長額為通貨膨脹所抵消,但是此後,高工資、高消費刺激生產的原則在美國一直延續下去。亨利發現這一經濟規律比凱恩斯要早20年。

  2.和平船事件

  1914年6月,斐迪南公爵在薩拉熱窩被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此前,正是工業文明在歐洲大踏步前進的時期,美國也正在急起直追。

  戰爭的爆發太令人痛心了。亨利知道,美國人天生樂觀、單純而又自大,他們總是夢想規範這個世界的秩序。美國很有可能參與這場戰爭。

  亨利讀書不多,但他30多歲時曾讀過一本《大問題一瞥》,對他的世界觀形成影響很大。他相信輪回學,相信人生既有前生也有來世。他一生勤奮努力即基於這樣一種信念:萬事萬物有生有滅,只有對後人仍有意義的東西,才能永恆。他就是在創造這種永恆。他奇怪地認為自己的前生是南北戰爭時的士兵。他出世的那一天正是蓋茨堡戰役結束之時,他是這次戰役中死去的某個戰士靈魂的再生。因此,他特別反感暴力和流血。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說,戰爭是金融寡頭和軍火商人的願望,誠實的人在埋頭工作。「是紐約要戰爭,但美國不要。」

  福特公司早在1903年打開海外市場以後,就已成為跨國公司了,它的分公司和代理商遍佈歐洲。他曾經到他海外的領地視察過,當地政府對他的來訪都非常關注。他早就意識到自己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