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法拉第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光是一種波,這是無疑的了。然而,光是什麼樣的波呢?惠更斯認為光是縱波。大家也一直把光看做像聲音一樣,是一種疏密波。1809年,法國物理學家馬呂斯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時候,重新發現了惠更斯曾經發現過的光的偏振現象。馬呂斯還以為自己的發現否定了光的波動說,因為在他看來,疏密波是不可能有偏振的。1817年,托馬斯·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見解,他假設光是橫波,成功地解釋了偏振現象。天然光線在和傳播方面垂直的平面裡,各個方向的振動都有,是雜亂的。天然光線射到某些晶體上,經過適當的反射或者折射,就像通過一個狹窄的柵欄,能夠得到單一方向振動的光,這叫做線偏振光。1809年,法國物理學家菲涅耳和阿拉哥用實驗證明,兩束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不產生干涉,這就最後證明了光是一種橫波。 波是振動的傳播。要有波,必須有一種物質,它能夠發生振動,並且作為媒介傳播這種振動。聲波用空氣做媒介,水波用水做媒介,光波的媒介是什麼呢? 太陽上如果發生一次爆炸,不管它聲音多響,人們在地球上是聽不到的,因為聲波不可能穿越真空。可是太陽發出的光卻能夠穿越真空,到達地球上。這是為什麼呢?為了解釋光波能夠通過真空,物理學家們假定,真空中存在一種所謂的「以太」物質,光波就是依靠「以太」傳播的。 以太這個名詞,是古希臘人創造的。他們認為,空中充滿了以太,主張光的波說的人,借用以太這個古老的名詞,賦予它許多奇妙的性質。傳播光波的以太無所不在,不但要充滿宇宙空間,而且要滲入氣體、水、玻璃等一切透明體中。光的以太必須沒有質量,沒有一點摩擦阻力,不影響行星運動,也不影響分子和原子的運動。這樣說來,以太一定是一種極其稀薄的氣體。然而,氣體和液體裡不能傳播橫波,只有固體才能傳播,所以以太必須具有固體的性質。既是極稀薄的氣體,又要具有固體的性質,這是自相矛盾的。 對於菲涅耳和安培等倡導以太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然而,儘管有困難,光借助以太傳播的假說,仍舊越來越風行。 法拉第對這種機械論的由微粒組成的以太抱著懷疑的態度。對他來說,所謂的真空就是場。場中充滿了電力線、磁力線,還有引力線,這些力線不就可以振動嗎?它們不就可以傳播波嗎?為什麼一定要有以太存在呢?法拉第一直相信,光的波動是和電磁有關係的。 1845年8月30日,法拉第再次研究電和光的關係。這類實驗過去已經做過五次,全失敗了。現在是第六次。法拉第把透明的導電的電解質放在兩個電極中間,在電極上加上很高的電壓,然後讓一束偏振光通過這個電解質。結果對偏振光沒有什麼影響。 實驗失敗了。法拉第又把導電的電解質改成不導電的電介質,水晶、冰洲石、玻璃、松脂他全都試了,全都失敗了。這第六次嘗試,又以失敗告終。 30年以前,法拉第跟隨戴維遊歷意大利的時候,看到過意大利科學家莫裡契尼所做的一個實驗。莫裡契尼把一枚鋼針放在一個大凸透鏡下,透鏡對準太陽,把陽光會聚到鋼針上,他想借助陽光使鋼針磁化。實驗失敗了,但是莫裡契尼的思想——光和磁有關係,給年輕的法拉第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現在法拉第所做的用電場影響光的實驗失敗了,他決定把電場改成磁場。這是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證實莫裡契尼的設想,同時也是法拉第自己的推斷。 法拉第把一種透明物質放在電磁鐵的兩個磁極中間,前後各放一個尼科耳棱鏡,前面的做起偏振器,後面的做檢偏振器。入射的天然光線通過起偏振器以後成為線偏振光,它穿過被試驗的物質,射到檢偏振器上。調整起偏振器和檢偏振器偏振面的相對位置,當它們互相垂直的時候就沒有光線射出。法拉第拉通電磁鐵的電源,希望磁場能使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旋轉,這樣的話,就會有光線從檢偏振器射出。但是不行,沒有光線射出。磁場對於被試驗的物質中的線偏振光沒有影響。 法拉第拿各種各樣的透明物質來試驗,全都不行。最後,他拿自己在15年前試製出來的一條長方形的重玻璃做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電源沒有接通的時候,檢偏振器後是一片漆黑,電源接通以後,出現了一線淡淡的光。法拉第反復試驗,都是同樣的結果。顯然,磁場使重玻璃中的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了旋轉。法拉第在1845年9月13日的實驗日記裡寫著:「實驗證明磁力和光彼此是有關係的。這個事實對於這兩種狀態的自然力的研究,很可能具有巨大的價值,由此很可能產生極豐碩的成果。」 磁和光發生了聯繫。兩種似乎毫不相干的自然現象,竟是密切相關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