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凡爾納傳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我們還記得,赫澤爾於1848年認識了納達爾。這位漫畫家後來成了時髦的攝影師。他是個愛嚷嚷又好動的角色,對任何新鮮事兒都挺感興趣。由此不難設想,儒勒·凡爾納正是通過赫澤爾認識了納達爾的,其間只有一步之遙。儒勒·凡爾納一直對航空科學很感興趣;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他曾經發表過《一場空中悲劇》,這篇小說包含了對著名的升空運動的敘述,而且,他在1864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愛倫·坡的論著。在這部論著中,他研究了《漢斯·普法爾的不平凡冒險》和《氣球上的假新聞》。這部論著大概是在1863年寫成的。埋頭創作《乘坐氣球旅行》的這位年輕作家或許給納達爾談起過他正在醞釀的這部書稿,甚至談得更深入一些,將他對空中航行的想法全告訴了他。他認為,飛越非洲的氣球事實上並不是一艘飛艇,而是一隻借助使它能自由升降的體系尋找順風的航空帆船。未來屬比空氣更重的物體,這種物體既依靠大氣層,又不再成為大氣層的奴隸。愛嚷嚷的納達爾立刻對他並不曉得的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發生了興趣,而且他的注意力被注意到這個問題上來了,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他交遊甚廣,很快便跟正在以土辦法尋求同一個問題的答案的德·拉·朗德爾和蓬同·達梅古爾接觸。他設想成立一個空中航行研究學會,由儒勒·凡爾納爾接觸。他設想成立一個空中航行研究學會,由儒勒·凡爾納任該會督察員,由他的兩位朋友任研究員。很顯然,為了以更有效的方式研究這個問題,把資金籌集起來乃是必要的。 他立刻籌劃製造1只命名為巨人號的大氣球以吸引公眾的注意。這只氣球將於《氣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維多利亞號開始在非洲上空飛行的同時升上高空。巨人號果真造出來了,舉行升空儀式時引起了極大轟動。聽說,坐在它寬敞的吊籃上的有好些顯赫人物,此外還裝有糧食、武器……以及一位「黑奴」!不幸的是,巨人號的第三次航行大概在漢諾威島結束了;納達爾和他的夫人遇到了極大的危險。在此期間,《氣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維多利亞號」繼續成功地在非洲的上空飛行。毋庸置疑,公眾被這兩隻氣球——一隻真實氣球,一隻想像氣球——的驚險旅行弄得喘不過氣來,並熱情地關注著「費爾久遜博士的探險活動。」 《氣球上的五星期》所取得的成功宣告了一種新的文學品種——科學小說的誕生。我們總不會不承認,作者在這部作品中表明,他是第一流的小說家。一部以地理題材為個線的小說,其中又沒有任何情感奇遇的穿插,這是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在這位文學家的技巧的掩蓋下,字裡行間顯示出相當驚人的資料性。這部作品對尼羅河的源頭作了精確的描述,而斯佩克僅僅在1862年7月28日才到達河源,他返回喀土穆的消息也只是在1863年4月30日通過他由亞曆山柏阻轉來的一份急電才為人所知。埃德蒙多·馬尼斯還指出過另一處非常令人讚歎的精確描述:在維多利亞湖西岸居住的卡拉格瓦各部落的婦女是由於經常吃酸牛奶而長胖的。斯佩克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但只是在1863年才提到,這已經是那本書出版之後的事了。必須承認,作者早已瞭解到這個事實,很可能是從比斯佩克早回來的他的一個合作者那裡得知的。 在那個時期,這位作家無法利用赫澤爾大概在後來才向他提供的各種關係,因而這種搜集資料的工作就顯得更為出色。 關於插圖問題,有人指出了在裡烏的插圖與見之於斯佩克1864年發表在《環球旅行》雜誌的日記中的阿·德·巴爾的插圖之間的偶然巧合。這種偶然巧合很容易得到解釋,因為加印插圖的8開本為1867年所出。重要的是正文,學者韋維安·德·聖馬丁認為正文是一篇嚴肅而深刻的論著。 此外,我們無法回避簡潔地闡明非常現實的非洲問題的那個段落:「也許,等到將來歐洲的土地貧瘠得養不活人的時候,歐洲人就要搬到這裡來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