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勝利象徵-朱可夫 | 上頁 下頁
八三


  艾森豪威爾及其西方盟國的許多人,通過在柏林的日子,對朱可夫有了真正的瞭解。他們從內心深處對朱可夫個人是十分讚賞的。他們認為無論在任何國家,朱可夫都堪稱偉大人物。因為他不僅有才能,而且態度坦率、待人誠懇。儘管他們之間存在著語言障礙,只能通過翻譯進行交談,因而難以產生親近感,但是隨著接觸的增多,他們終究還是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基礎。

  對此,朱可夫也有同感。他說,世界和平完全有賴於俄國人和美國人能否把他們在戰爭時期所達到的那種合作和諒解繼續保持下去、堅持到底。

  在當時的環境下,雖然雙方都抱有友愛與尊重的個人情感,但是在他們之間仍然高高地矗立著一堵難以逾越的牆。他們始終板著另一副面孔打交道,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像朋友那樣隨便聚會與交流。

  為了解決戰後歐洲的有關問題和早日促使日本投降。同盟國決定召開一次政府首腦會議。

  由於戰爭的破壞,柏林已經喪失了舉行這次會議的基本條件。經過朱可夫建議,各國政府同意把會議地點選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地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只有德國皇太子的宮殿完整地保存下來了。這座大型建築物,足夠安置眾多的與會人員。波茨坦近郊小鎮巴貝爾斯貝格幾乎未遭任何破壞。戰前住在那裡的大都是達官貴人,小鎮上佈滿了許多建築考究的雙層別墅,隱沒在綠蔭花叢之中。在這裡最適合安置各國代表團團長及其重要隨員。

  為了給會議創造更好的條件,朱可夫派出了大批的工程兵部隊,晝夜不停地施工建設,修整房屋和道路。根據各國首腦的習慣愛好,美國人給杜魯門總統的房間選擇了藍色,英國人給丘吉爾的住處選擇了粉紅色,而蘇聯人給斯大林的住房選擇了白色。到7月10日,一切準備就緒。

  7月13日和14日,蘇聯代表團的顧問和專家到達波茨坦。其中包括總參謀長安東諾夫、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外交人民委員會維辛斯基和葛羅米柯等。斯大林沒有一同前來。按計劃,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應於7月16日乘專車到達。

  7月15日,斯大林在動身前給朱可夫打電:"你千萬別搞什麼儀式和樂隊來歡迎。只要你自己和你認為必要的人到火車站來就行了。"

  第二天,朱可夫和先期到達的幾位負責人一起來到了火車站。列車停穩後,朱可夫到車廂跟前迎接斯大林。斯大林看起來情緒很好,他邁步走近歡迎的人群,向大家招手致意。可能出於對這塊土地的一種複雜的心理,他仔細地觀察了一下車站廣場的四周,不慌不忙地坐進了汽車,隨後又打開車門,邀請朱可夫同他坐在一部車裡。路上,他詢問了朱可夫有關會議的準備情況。

  當斯大林來到下榻的別墅,他仍然興致勃勃,他問:"這座別墅從前是誰住的?"有人說:"這是德國的魯道夫將軍的別墅。"斯大林不喜歡房間裡那些過多的擺設,他要求將不必要的家具搬走。

  同一天,以杜魯門總統為團長的美國代表團和以丘吉爾首相為團長的英國代表團也抵達波茨坦。安置停當後,杜魯門和丘吉爾一同前來拜訪斯大林。第二天早上,斯大林又禮節性

  地回訪了他們。

  波茨坦會議不僅是三大強國領袖之間的一次例行會晤,而且也是取得反法西斯德國勝利的盛大慶典。但是,同時也不容否認,同以前的幾次會議相比,波茨坦會議則帶有各強國想利用德國失敗的真空,來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的企圖。

  會議於7月17日開幕,預定8月2日結束。會議最初開得十分緊張,美英兩國明顯地形成統一陣線,這使蘇聯一方總是處於1比2的不利局面,所以會議中蘇聯代表團的任務顯得更為艱苦和複雜。

  會議的主題是討論戰後歐洲各國的體制問題,其中主要是在民主基礎上改造德國的問題。最終,盟國就對德的政治原則和經濟原則方面達成了協議。

  關於對德國的政治原則,會議決定,根除德國軍國主義及納粹主義,解除德國全部武裝,剷除或控制可用於軍事生產的一切德國工業;消滅國家社會黨及其控制的組織,解散一切納粹機構,確保這些組織和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復活,禁止一切納粹和軍國主義的活動或宣傳;戰爭罪犯及參與策劃或推行納粹事業,結果造成暴行或戰爭罪行者,必須予以逮捕並交付審判。納粹領袖、支持納粹的有力人物、納粹機構及組織的高級官員,以及危害盟國佔領及佔領宗旨的任何人,均應逮捕與拘禁;一切曾參與實際活動的納粹黨徒,及其他對盟國宗旨持敵對態度者,均應解除其公職、半公職及在重要私人事業中的負責職位;對德國境內的教育應予監督,徹底消除納粹及軍國主義理論,促進民主思想發展。

  關於對德的經濟原則,波茨坦會議決定,在同盟國佔領期間,德國應被視為一個統一的經濟單位。為消除德國的軍事潛力,其武器、軍事裝備、戰爭工具以及各型飛機和海船的生產均予禁止。至於金屬、化學品、機器以及軍事經濟直接需要的其他物品,生產應受嚴格管制,並以核准的德國戰後和平需要量為限度。

  波茨坦會議雖然對上述問題作了原則規定,但是對管制委員會的任務卻不十分明確。關於戰爭賠償問題也沒有真正解決。會議授權每個佔領國從自己的佔領區取得資產來滿足自己的要求。規定蘇聯和波蘭將從美、英、法佔領區的軍事工業設備中獲取10%作為賠償。會議同意蘇聯接管柯尼斯堡和東普魯士的一部分;波蘭接管東普魯士的其餘部分,並管理奧得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地區。

  上述這些決定,在事實上並沒有完全得以執行。各方在許多問題上常常是爭論不休、各執一詞,最後不了了之。

  此次會議並未對所有問題都取得共識,在一些問題上各方存在頗多分歧,其間又以丘吉爾與斯大林之間的爭論最為尖銳。會議討論很激烈的一個問題,是美英兩國再次提出把德國分裂成南德、北德和西德三個國家。這個問題美英曾在上次克裡木會議上提出過,當時就遭蘇聯反對。同樣,這次蘇聯代表團又一次拒絕了分裂德國的建議。斯大林在會上說:"我們拒絕這一建議,因為它是違反自然的。我們需要的不是分裂德國,而是使它成為一個民主的、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是使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感到遺憾的是,建立統一的德國的目標,只是一紙空文,在之後漫長的40多年時間裡始終沒有得到實現。

  會議期間,在一次三國首腦的談話中,杜魯門突然向斯大林神秘地說,美國有一種威力異常大的炸彈,但他並未把它稱作原子彈。在杜魯門說完的瞬間,丘吉爾兩眼死死盯著斯大林的面孔,觀察他的反應。然而斯大林並不露聲色,他裝作對此並不在意,從而騙過了丘吉爾和杜魯門。實際上,斯大林心中有數。當他返回住所,便立即與莫洛托夫和朱可夫談到這一情況。莫洛托夫聽後說:

  "他們是想抬高自己的身價。"

  斯大林輕蔑地說:

  "讓他們抬高身價好了。應該告訴庫爾恰托夫加快我們的工作進度。"

  一言不發的朱可夫知道,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談的就是原子彈。

  後來事實證明,美國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果然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

  7月28日,波茨坦會議還沒有結束,但是因為丘吉爾在大選中失敗,他的首相任期在這一天即告結束。於是,新當選的英國首相艾德禮,在這一天戲劇性地從英國趕赴波茨坦,取代丘吉爾擔任了英國代表團團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