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四七


  希特勒所計劃打的是總體戰,它不但要求軍事動員,而且要求國家全部資源總動員。為了統一調度這個規模龐大的工作。第二天即6月23日,就在戈林主持下召開了國防會議。要求工業、農業、交通,一切都要為前線服務。為此,希特勒已決定徵召大約七百萬人的勞動大軍充實這方面的工作。

  這時,歐洲的形勢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各種政治力量都在為著不同的目的加緊進行活動。為了掩人耳目,希特勒也在忙於為入侵波蘭製造藉口。

  第十七章 製造藉口(上)

  歐洲天空陰雲密布,瘋魔亂舞,席捲世界的大風暴就要來了。希特勒為了征服波蘭,一方面磨刀霍霍,加緊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進行準備;另一方面,為了分化西方聯盟,孤立波蘭,積極與英國、法國政府進行討價還價的外交活動。正是在張伯倫、達拉第之流鼓動"禍水東引"的情況下,蘇聯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使歐洲鬥爭形勢出現了新的轉折。

  蘇聯同波蘭接壤,德國東進侵略波蘭,將直接威脅蘇聯的安全。因此,蘇聯政府對德波關係的發展以及西方國家的態度不能不給予高度的重視。當捷克斯洛伐克危機發生時,張伯倫同希特勒談判,親自出馬,飛來飛去。但等到與蘇聯談判時,卻只派去一些無足輕重的角色,在最後派去進行軍事談判的代表團慢吞吞地坐船來到蘇聯時,還忘了帶全權證書。儘管如此,蘇聯政府對這一談判仍非常重視,一開始就提出締結英、法、蘇三國互助條約和軍事協定,並要求保證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所有與蘇聯接壤國家的安全和獨立,但是英法政府卻非常不信任蘇聯,也不相信蘇聯的軍事實力。他們只要求蘇聯單方面承擔許多義務,而卻不對蘇聯的安全承擔任何義務。

  到8月中旬的時候,英國和法國同蘇聯在莫斯科的談判,事實上正陷於停頓狀態。當英法軍事代表團乘船於8月11日抵達蘇聯首都後,他們不與蘇聯代表討論在什麼地方,以何種方式,用什麼武力來對付納粹侵略,他們避而不談締結軍事條約的實質問題,只就抽象的無關緊要的所謂"原則問題"消磨時間。蘇聯代表伏羅希洛夫說,你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作抽象的宣言,而是要制定一項全面的軍事條約。"這位蘇聯元帥提出了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有沒有什麼條約規定波蘭該採取什麼行動?一旦戰爭爆發的話,英國拿得出多少軍隊來援助法國軍隊?比利時會怎麼辦?他所得到的答覆都是含糊的,不能令人滿意的。法國代表杜芒克說,他對波蘭的計劃一無所知。英國代表德拉克斯吞吞吐吐地說,目前英國有五個正規師和一個機械化師。蘇聯說,戰爭一開始,它能派出136個步兵師、5000門大炮、1萬輛坦克和5000架飛機來對付從西面來的侵略者。

  在8月14日一次關鍵的會議上,伏羅希洛夫元帥強調指出,根本的問題是,波蘭是否願意允許蘇聯軍隊進入它的領土去迎擊德國入侵的問題。如果不願意的話,盟國又怎麼能阻止德國軍隊迅速席捲波蘭呢?他具體問到,"英國和法國的參謀總部是否認為蘇軍可以越過波蘭,特別是越過維爾那山峽和加利西亞去同德軍接觸?"這是問題的核心。最後,如坐針氈的英法代表認為,伏羅希洛夫提出了他們所沒有資格處理的政治問題。

  在8月21日的會議上,伏羅希洛夫再次重申,蘇聯代表團的願望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同意組織三國武裝部隊的軍事合作,蘇聯同德國並無共同邊界,只有蘇聯軍隊在有權通過波蘭和羅馬尼亞領土的條件下,它才能給英、法、波、羅以援助,如果不允許蘇聯軍隊進入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領土,他們就無法同英法軍隊合作。蘇聯軍事代表團無法設想英國和法國的政府和總參謀部,在派出代表團到蘇聯來的時候,怎麼會在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不給他們以指示?這只能使人懷疑,他們是否有同蘇聯進行認真而有效的合作的願望。

  杜芒克和德拉克斯要求本國政府指示回答蘇聯關於波蘭的問題,等了3天都沒有回音。在8月17日,杜芒克曾給巴黎打電報說,"蘇聯是想訂軍事條約的。它不想要我們給它一張沒有具體保證的廢紙。伏羅希洛夫宣佈,只要他所說的那個關鍵性問題解決以後,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杜芒克要求巴黎設法使華沙接受蘇聯的援助,但卻遭到英法和華沙統治集團的粗暴拒絕。

  這時,英法也背著蘇聯同德國進行秘密談判。既然蘇聯爭取同西方國家建立反希特勒的統一戰線沒有成功,那麼蘇聯的急迫任務就是百倍警惕西方國家的"禍水東引"政策。在大戰迫在眉睫的形勢下,蘇聯巧妙地利用帝國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1939年8月23日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蘇聯同德國於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簽訂並立即生效。主要內容:締約雙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參加直接或間接反對他方的國家集團;在一方遭到第三國進攻時,另一方不給該第三國任何支持;以和平方法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有效期十年。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發動了侵蘇戰爭,撕毀了這個條約。

  這一條約的簽訂,粉碎了英法挑動蘇德戰爭的陰謀,打破了德、意、日對蘇聯的包圍,使蘇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戰備,進一步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

  蘇德條約加深了軸心國之間的矛盾,使德、意、日一致投入戰爭成為不可能。條約簽訂後,日本朝野譴責德國破壞了《反共產國際協定》,表示抗議,平沼內閣被迫辭職;意大利獨裁者認為德國藐視意大利,從而感到受了侮辱;佛朗哥則發表聲明,要在歐戰中保持中立。而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也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標誌著若干年來英法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的徹底失敗"。

  希特勒所以突然同意簽約,宣佈停止反蘇,互不侵犯,只不過是一個騙人的幌子。基本的原因是,希特勒看到英法態度轉趨強硬,認為同西方戰爭不可避免。為了避免在新的大戰中重犯第一次大戰時德軍兩線作戰的錯誤,希特勒決定先不去碰蘇聯這塊硬骨頭,而去首先打垮軟弱並且沒有做戰爭準備的英法兩國。這是他的"各個擊破"策略的故伎重演。

  希特勒在英法和蘇聯外交談判的掩飾下,進一步加快了侵略波蘭的步伐。8月14日,希特勒在上薩爾斯堡召集三軍司令長官會議,來聽他講進行戰爭的計劃和預測。他說,"偉大的戲劇,現在已經接近高潮了。"他肯定英國和法國不會打仗,英國沒有一個真正有膽略的領袖。他在慕尼黑領教過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的人物。英國要打仗是為了什麼?誰肯為了一個盟國而找死?談到英國和法國在軍事上的作為,他說,它們硬攻西壁是不大可能的。向北經過比利時和荷蘭包抄不可能迅速取勝。這些辦法都幫不了波蘭人的忙。這些因素都表明,英國和法國不會參加戰爭,沒有什麼東西逼它們非打不可。因此波蘭很可能單獨作戰。但是希特勒解釋說,仍然必須把它"在一兩個星期內"打敗,好讓全世界都看到波蘭已完全垮臺,這樣就不會再設法搭救它了。全部思想來自希特勒的統帥部最高長官凱特爾,也對進攻波蘭會引起大戰的看法嗤之一笑。他說,英國太老朽了,法國太腐敗了,美國太不關心了,它們都不會為波蘭打仗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