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一九


  農業危機也很嚴重,農產品價格暴跌,大批農民破產,被迫出賣土地。統治階級把經濟危機的後果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政府為了使壟斷資本家和地主免于破產,向他們提供了100多億馬克的補助金和貸款。與此同時,卻把勞動人民的納稅提高了幾十億馬克,並大量削減工資、救濟金和養老金。繁重的稅收,殘酷的壓榨,逼得被剝削被壓迫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奮起反抗。1930年至1932年,爆發了1000多次罷工,形成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鬥爭的高潮。

  深刻的經濟危機和高漲的革命運動,動搖了德國資產階級的統治。他們感到,再用資產階級民主制的老辦法已經不能維持其統治了,因而決心採用獨裁統治和暴力鎮壓來維護其政權;在對外政策上,一般的外交手段已經不夠用了,決心採用侵略擴張和戰爭政策,靠掠奪別國人民來擺脫經濟危機。於是,德國資產階級右翼便乞靈於公開鼓吹恐怖獨裁的法西斯主義,迫不及待地把法西斯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扶上臺。

  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所以乞靈於法西斯主義,主要是為了:把危機的全部負擔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通過奴役弱國人民,加強殖民壓迫,並以戰爭途徑重新瓜分世界來解決市場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卑鄙的目的,就是破壞工人和農民革命運動,武裝襲擊蘇聯,來預防革命力量的增長。

  其實,希特勒早已預料到這場經濟危機會給他帶來大好機會。德國人民的災難,不但沒有引起他的同情,相反,在那個時期最黯淡的日子裡,當工廠停工、工人失業、物價暴漲、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的時候,他居然在納粹黨的報紙上這樣寫道:"我一生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舒坦,內心感到這麼滿意過。因為殘酷的現實打開了千百萬德國人的眼睛。"他的同胞的苦難,不是他要浪費時間來表示同情的事情,而是他要冷酷地立即把它變成在政治上支持他自己野心的力量。

  經濟危機給共和政府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德國最後一任社會民主黨總理、支持魏瑪共和國的各民主黨派聯合組成的最後一屆政府的首腦赫爾曼·繆勒,由於各黨派在失業保險基金問題上發生的爭吵,於1930年3月辭職。繼任的是天主教中央党議會領袖海因裡希·勃魯寧。勃魯寧在戰時是一個機槍連的一名上尉,曾獲得鐵十字獎章,他在國會中表示的保守穩健的觀點頗得陸軍的好感。他希望在德國能夠恢復穩定的議會制政府,把國家從越來越蕭條的經濟恐慌和政治混亂中拯救出來。他在這樣努力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卻為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掘了墳墓,從而無意中為阿道夫·希特勒的上臺鋪平了道路。

  勃魯寧無法爭取到國會中多數議員批准他的財政計劃中的某些措施。他因此請求興登堡援引憲法第48條,根據這一條規定的緊急權力,由總統下令批准他的財政法案。議會的反應是,通過了一項要求撤銷總統命令的決議。於是,正當經濟危機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的時候,議會制政府卻垮臺了。為了找出一條擺脫困境的出路,勃魯寧在1930年7月要求總統解散國會,於9月14日舉行新的選舉。勃魯寧怎麼會指望在新的選舉後可以在國會中得到穩定多數,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找到解答。可是希特勒卻認識到,他自己的機會出乎意料地提早出現了。

  苦難深重的人民要求擺脫他們的困境。千百萬失業者要求工作機會。小店主要求得到幫助。上次選舉後達到投票年齡的400萬左右的青年人,要求至少有個能謀得生活溫飽的前途。希特勒在一次旋風式的競選運動中,向這些千百萬處境困難、心懷不滿的人們提出的保證,在他們看來,似乎給他們帶來了某種程度的希望。希特勒保證,如果他上臺,將使德國恢復強大,拒付賠款,撕毀凡爾賽和約,肅清貪污,迫使金融巨頭就範(尤其是對待猶太人),一定要做到使每個德國人都有工作和麵包。那些絕望、饑餓的人,不僅希望得到救濟,而且也希望得到新的信仰和新的神FDA8,對於他們來說,這種保證不是沒有效力的。

  希特勒抱的希望雖然已經夠大的了,但是1930年9月14日晚上揭曉的選舉結果,卻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兩年前,他的党得了81萬張選票,12個國會議席。這一次,他原來打算選票會增加3倍,議席搞到50個。但是在這一天,納粹黨所得的選票增加到640萬9600張,可以取得國會中107個席位。這樣它就從國會中位居第9的小黨而一躍為第二大黨了。天主教中央黨和社會民主黨的選票卻大大下降了。從此以後,勃魯寧,或其他任何人,要在國會中取得穩定多數比以前更加困難了。但是沒有穩定多數,共和國怎麼能夠存在下去呢?

  這是在1930年選舉以後國家的兩大支柱——陸軍和大工業家金融家集團——越來越關心的一個問題。這兩大支柱的領袖從來沒有真正接受過共和國,除非是把它當作德國歷史上一種暫時的不幸現象。在選舉勝利的鼓舞下,希特勒開始轉移注意力來爭取這兩個有勢力的集團。早在一年以前,希特勒就在慕尼黑發表過一篇演講,要求陸軍重新考慮它敵視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和支持共和國的態度。現在他又不厭其煩地向軍方指出:他們現在所支持的、而且對軍官階層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都毫無感情的共和國在背後戳了陸軍一劍,把陸軍出賣了。接著他又恐嚇軍官們,如果馬克思主義者勝過納粹黨人,將是"德國陸軍的末日"。在希特勒蠱惑人心地宣傳下,許多年輕軍官不僅為希特勒的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所吸引,而且也為他所展示的前途所傾倒。這個前途就是,陸軍將恢復昔日的光榮和規模,那樣他們就有提升的前程,而在目前這樣小的規模的一支陸軍中,他們是沒有指望的。

  納粹黨打入各軍種的情況日趨嚴重,有些年輕的國防軍軍官熱衷於納粹党的政治。這一點在德國引起了吵嚷,在軍官團最高級軍官中間引起了分歧,而在納粹黨的陣營中卻引起了高興。1930年春季,烏爾姆衛戍部隊有三名年輕的尉官盧丁、施林格和溫特被捕,因為他們在軍隊裡宣傳納粹理論,企圖勸誘其他軍官答應:一旦發生納粹黨武裝起事,他們不向起事者開槍。這後一項罪名是叛國大罪,但是國防部長格羅納將軍不想把軍隊裡有叛國行為這件事聲張出去,企圖把事情掩飾過去,他安排讓被告在軍事法庭上只受違犯軍紀的審判。可是施林格中尉卻滿不在乎,他偷偷地向《人民觀察報》投了一篇煽動性的文章,使格羅納將軍的打算落了空。在1930年9月選舉、納粹黨獲勝一星期後,這三個尉官被解到來比錫最高法院受叛國罪審判。他們的辯護律師中間有兩個剛剛出名的納粹律師漢斯·弗朗克和卡爾·沙克博士。

  但是,在審訊時吸引人們注意的不是律師,也不是被告,而是希特勒。律師召他來做見證人。他的出庭是一種有意的冒險。要是拋棄這三個中尉不顧,是相當難堪的事。這三個中尉的活動證明了陸軍中納粹黨的影響的增長,而這正是希特勒所不希望予以打擊的。但是,納粹党要篡奪陸軍的活動被揭露出來也是相當難堪的事。而且,檢察方面控訴納粹黨是個一心一意要武力推翻政府的暴力組織,這件事對於希特勒目前的策略也是不利的。為了要否認這一指責,希特勒同律師安排好,要出庭為被告作證。但是,在實際上,希特勒還有一個更加重要得多的目標。那就是,作為一個剛剛在選舉中獲得了驚人勝利的政治運動的領袖,他要向陸軍,特別是向陸軍的高級將領保證,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對國防軍來說,不僅不是像這三個納粹党尉官案件所表示的那樣是一種威脅,而且實際上是國防軍的救星,也是德國的救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