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希特勒擔任總理後併吞奧地利及其600萬日耳曼人的時候,侵佔蘇台德區及其300萬日耳曼人的時候,他所堅決要求和得到的不正是這一點嗎?他要求歸還但澤和波蘭境內一些主要由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區,以致造成德國對波蘭的進攻和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正是為了這一點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數以千萬計的猶太人遭到迫害,同時卻有那麼多的人對於希特勒不厭其煩地用書面寫下來的納粹目標,不是漫不在意,就是一笑置之,甚至號稱為世界強國的一些當權者,眼光短淺,一味對希特勒採取綏靖政策,縱容侵略,鑄成災難深重的大錯。

  至於希特勒在綱領中宣佈的所謂"社會主義"的東西,顯然是僅僅投合下層階級情緒的騙人玩藝兒。當時下層階級處境困難,希特勒玩弄的所謂"社會主義"的口號,是很容易打動人心的。比如:要求取消不是靠工作而得到的收入;要求將托拉斯收歸國有;要求國家分享大工業的利潤;要求取消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機;要求對賣國賊、高利貸者、投機分子判處死刑;要求保持"一個健全的中產階級",堅決主張將壟斷性的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給小商人。這些要求都是在德萊克斯勒和弗德爾的堅持下列入的,他們兩人顯然真的相信國家社會主義的某些"社會主義"。後來當大工業家和大地主開始大批捐款給納粹黨的時候,這些要求頗使希特勒感到難堪,當然根本談不上執行了。

  最後綱領中有兩點是希特勒一當總理就馬上加以執行的。那就是要求廢除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以英法美日意等戰勝國為一方和以戰敗的德國為另一方,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爾賽宮簽訂。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向美英法等國支付巨額賠款。條約並對德國軍備規定了種種限制。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但和約卻規定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由於《凡爾賽和約》是在帝國主義矛盾與犧牲戰敗國和被壓迫民族利益的基礎上訂立的,它本身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以及堅決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他在1933年1月30日一上臺,首先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迅速實行該黨黨綱中很少注意到、或者說很少有人認真對待的這最後一點。

  希特勒煽動人心的演講能力和他的態度激進、面面俱到的綱領,對於一個努力想要吸引人們注意和取得群眾支持的新成立的政黨來說,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僅僅這些條件還是不夠的。他覺得,群眾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不斷打入他們心坎的一些簡單的主張,而且也需要標誌和象徵,那樣才能夠取得他們的信任;需要有聲有色的大場面,那樣才能夠喚起他們的熱情;需要暴力和恐怖的行動,這種行動如果成功的話,就能夠吸引追隨者並且使他們感到有壓倒弱者的力量。早在維也納的時候,希特勒就對資產階級政黨慣用的所謂"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恐怖"很感興趣。現在他就在自己的反社會主義的黨內充分利用了這種恐怖手段。

  希特勒把一批拳大臂粗的退伍軍人組成"糾察隊",由曾經坐過牢的鐘錶匠艾米爾·莫裡斯指揮。為了逃避柏林政府的鎮壓,他們有一個時期曾偽裝為該黨的"體育運動部",但是隔不了多久,在1921年10月5日,他們正式定名為衝鋒隊。這些穿褐色制服的無賴,後來已不能滿足於在納粹党的集會上維持秩序了,不久就開始去搗亂其他的集會。衝鋒隊的隊員大部分是自由團中的冒險家,負責指揮的是約翰·烏裡希·克林茨赫,他是聲名狼藉的埃爾哈特上尉的一名下手,後者曾因為謀殺埃爾茲伯格案被判徒刑。他們是一夥殺人不眨眼的反革命的別動隊。

  希特勒要做藝術家沒有成功,做宣傳家卻成了一個反動大師。他認為,群眾必須要有一面明顯的旗幟來隨之前進,為之鬥爭。他在多方考慮和試了不少圖樣以後,於1920年夏天,制定一面紅地白圓心、中間嵌個黑字的旗幟。希特勒對他的獨特創造自鳴得意。"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奮鬥》中驚歎道。"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字象徵爭取亞利安人勝利的鬥爭的使命。"這面旗幟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吸引著在戰後初期混亂的年代中一直彷徨無依、生活沒有保障的下層中產階級,鼓舞他們朝著一個新的方向採取行動。他們開始在它的旗幟底下聚集起來了。

  希特勒就是這樣靠著他的機智狡猾和反動宣傳鼓動才能,為納粹黨帶來了發展;同時,也為他日後篡黨奪權鋪平了道路。一旦大權在握,他立刻使他的"同志"嘗到了他的冷酷無情和奸詐狡猾手段的滋味,而靠了這種無情和狡猾的手段,使他在以後的許多重要的危機中取得了成功。

  1921年夏天,希特勒作為納粹党的領導人來到柏林,同北德民族主義分子聯繫,並且到他們的大本營國民俱樂部去演講。他此去是想試探一下把納粹運動擴大到整個德國的可能性。也許他能夠為了這個目的結下一些有用的聯盟。就在他外出的時候,納粹黨委員會的其他委員認為,推翻他的領導的時機已經來到。因為希特勒對他們太獨斷專行了。他們打算同南德有同樣思想的團體結成聯盟,特別是同"德國社會黨"結成聯盟。這個党是希特勒的死敵和競爭者,是由一個著名的反猶主義者尤利烏斯·施特萊徹在紐倫堡組織的。委員會的成員們認為,如果這些團體和它們的野心勃勃的領袖能夠同納粹黨合併,希特勒的地位就會降低了。

  希特勒發現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後,就立刻趕回慕尼黑,來挫敗他所稱為的"愚蠢瘋子們"的陰謀。他的退黨要挾是黨所吃不消的,因為委員會成員馬上認識到,希特勒不僅是他們中最能演講的人,而且也是他們最出色的組織家和宣傳家。此外,他們的大部分經費現在也是靠他募集,來源除了他發表演講的群眾性集會上的捐款外,還有其他方面,其中包括軍隊方面。如果他走了,繈褓中的納粹黨肯定要夭折。委員會不讓他辭職。希特勒在地位鞏固了以後,現在就迫使其他領袖全面投降。他要求讓他當党的唯一領袖,擁有獨裁權力,取消委員會,停止同其他團體、諸如同施特萊徹的團體的勾勾搭搭。

  這些要求在其他委員看來是太過份了。他們在党的創建人安東·德萊克斯勒領導下起草了一份攻擊這個未來獨裁者的罪狀,印成小冊子散發。他們譴責希特勒利用國家社會黨作為跳板,來實現他自己的不道德的目的,篡奪領導權,以便在這個重要關頭,迫使黨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小冊子稱希特勒是個奸雄,歪曲事實,用各種各樣的假話來欺騙黨員和群眾。這些指責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但是由於有一點可笑的反猶成份而減弱了力量,因此並沒有給反對者帶來他們可能預期的結果。

  希特勒馬上控告小冊子起草人對他誹謗中傷,而德萊克斯勒本人在一次公開集會上不得不否認這本小冊子與他有關。在黨內兩次特別會議上,希特勒強使對方接受他的和解條件,修改了黨章,撤銷委員會,由他擔任主席,擁有獨裁權力。就在當時當地,1921年7月,確立了"領袖原則",這個原則開始作為納粹黨的黨紀,繼而成了第三帝國的國法。"元首"在德國舞臺上出現了。失敗受辱的德萊克斯勒不久就銷聲匿跡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