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七五 |
|
史迪威在任駐華武官時,曾認為衛立煌富於進取精神,有鮮明的個性,是所有戰區司令長官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因此,他愉快地接受了由衛立煌執掌遠征軍。在那天會見時,「我對衛講了我對他的期望,他保證馬上幹起來」。衛立煌沒說空話,他上任之後,很快就把設在楚雄的遠征軍指揮部,遷到了距怒江前線約70公里的保山。 12月19日,史迪威正準備離開重慶赴緬北指揮作戰,但仍為遠征軍能否投入對日作戰感到焦慮不安。這一天,他給馬歇爾發去一封電報,建議由總統出面,以美國的信用貸款、租借物資和空中支援為條件,「力勸」蔣介石派遣遠征軍出擊緬北。馬歇爾立即把這一建議轉告羅斯福。 這時,羅斯福已初步改變了對蔣介石和陳納德鼓吹的「空中戰略」的看法,而更接近史迪威的觀點。因為陳納德的航空隊並沒有像他吹噓的那樣「擊敗日本」,蔣介石又總是在對日作戰上推三擋四。他多少意識到,蔣介石推崇陳納德,明顯包含著保存國民黨軍隊實力的意圖。因此,他基本接受了史迪威的建議。 12月20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希望他能盡一切力量履行中國應當承擔的責任,派出遠征軍參加緬北作戰。他還寓意深長地指出:要挽救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困境,「美國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幫助中國儘快打通地面交通線」。顯然,羅斯福已經把地面作戰放在了優先地位。 3天以後,蔣介石複電羅斯福,仍然堅持以英國出動海軍為「先決條件」。他毫不退讓地說:「緬戰為中國生死存亡問題,如無南緬大軍登陸協助,則駐滇部隊入緬作戰,只是自取滅亡。此種計劃,餘實不能同意。」 接到蔣介石的回電,羅斯福直接體驗到了這位中國最高統治者的頑固態度。他開始覺得,史迪威、馬歇爾和史汀生所主張的對蔣採取強硬態度和對美國援助提出附加條件的要求,或許是有道理的。他決定試一試這種方法。 在12月29日的電報裡,羅斯福儘量繞著彎子對蔣介石說:「計劃運往中國的大批武器裝備和軍事教官,是為支持遠征軍參加緬甸戰役準備的。如果該部隊近期不能投入作戰,這些物資對敵人的充分打擊作用必將延緩,因此,目前應避免浪費有限的運輸力,去安排這些物資的運送。」 電報發出後,過去了半個月,蔣介石根本置之不理。 史迪威通過在重慶司令部的參謀長赫恩將軍,得知了羅斯福發給蔣介石的電報。他注意到了總統態度的變化,立即要赫恩轉告中國方面,如果遠征軍還不投入緬甸作戰的話,羅斯福總統可能會改變對中國的關注,他會認為中國人自己根本就不關心打破封鎖問題。但是,蔣介石仍然無動於衷。 1944年1月14日,羅斯福給蔣介石發去了一封態度更加明確、措辭更為強硬的電報。他指出:「我們應當集中所有的力量,採用一切手段,全力推進軍事作戰,以支持中印公路計劃。」「如果不能使用雲南部隊,顯然我們將暫時中止通過有限的交通線給這些部隊運送緊急物資,並將削減在印度不斷積壓起來的物資,除非這些物資被用來打擊敵人。」 但是,蔣介石也毫不示弱,兩天以後,他用近似最後通牒的語言,給羅斯福發出一封回電。他在回電中把推遲緬甸作戰的原因歸咎于英美把兩栖作戰的裝備器材全部集中到歐洲戰場,說這刺傷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他提出,除非美國向中國提供10億美元貸款,否則中國方面將從1944年3月1日起,不再向駐華美軍部隊提供食品和住宿。 蔣介石的來電深深地觸怒了羅斯福,陸軍部根據總統的意見起草了一份更為強硬的回電,並得到羅斯福的同意。但是,國務卿赫爾反對這樣做,他認為這會導致中美兩國的公開衝突,造成兩國關係的破裂。羅斯福只好退縮回來,暫時避開了這個問題。美國人的退讓,使蔣介石在堅持他的要價上更加有恃無恐。 3月8日,駐緬甸日軍向英帕爾發動進攻,阿薩姆邦的形勢發發可危。同時,日軍主力集中到緬甸西部戰線,也給中國遠征軍從雲南發起反擊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史迪威致電蒙巴頓,建議由兩國首腦和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要求他立即出動遠征軍入緬作戰。同時,史迪威也致電馬歇爾和陸軍部,提出了上述建議。 3月1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詳述了緬甸戰場目前的形勢。他認為,雲南遠征軍的當面之敵只有日軍第56師團,而且難以得到增援,這正是中國軍隊出擊的好機會;同時,也可以支援史迪威向密支那的作戰和英帕爾的戰場。他希望蔣介石「充分考慮和認清當前形勢,命令雲南部隊抓住大好時機,共同推進對日作戰」 3月28日,史迪威從緬北戰場趕到重慶,試圖說服蔣介石。可是,蔣介石已經在前一天給羅斯福發去了回電,斷然拒絕出動遠征軍。蔣在電報中說:「7年的抗戰,消耗了中國大量的物資和軍事力量,如果堅持要它做超出能力的事,將會招致災難性後果,其結果不僅會嚴重影響雲南和四川,而且會影響這個戰區的整個形勢。倘若此事發生,日軍將侵入雲南和四川,新疆的叛亂和共產黨在山西的活動將會取得新的進展,他們將推行把中國布爾什維克化的計劃,這將使我們的政府無法在這場世界戰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同盟國也將失去在東亞抵抗日本的作戰基地。」「我認為,只要我們的防線沒有得到充分的加強,我們的主要兵力就不能從雲南發起進攻。」 羅斯福在白宮的地圖室裡接到了蔣介石的回電,他抬頭凝視著幾天來一直關注的緬甸戰場形勢。地圖上的彩色符號清楚地顯示,史迪威率領中國駐印軍2個師,像一把利箭插入緬北的胡康河谷,日第18師團退入孟拱河谷作拼死抵抗;日軍主力3個師團黑鴉鴉一片沖向印度的英帕爾,威脅到阿薩姆的空運司令部和利多基地;中緬邊境只有日軍第56師團,且有1個聯隊已向緬北第18師團增援,雲南的中國遠征軍11個師竟坐視不動。他不解地搖搖頭,陷入了沉思。 史迪威的電報一封封地飛向華盛頓,「烏克魯爾陷落」,「英帕爾被圍」, 「科希馬危機」…… 不能再讓蔣介石拖延下去了。4月3日,羅斯福親自口授了一份給蔣介石的電報,幾乎字字句句都包含著溫怒和警告: 「日軍對英帕爾的進攻,直接目標就是切斷向中國運送物資的交通線。如果日本人的這一企圖得逞,他們下一步就能集中力量對付利多的駐印軍,而後就會輕鬆地轉向你的遠征軍……當緬甸西部和阿拉幹海岸的戰鬥正在激烈進行的時候,薩爾溫江(怒江)前線卻依然保持平靜,其結果是,日軍第56師團已經轉移兵力,去對付史迪威向孟拱河谷的進攻和遠程突擊部隊在緬北的威脅。我確實無法理解,你的用美國武器裝備的遠征軍,會不能對付實力業已削弱的日軍第56師團。我認為,時候到了,不要再拖延了,立即出動你的第71軍部隊,奪取騰沖一龍陵地區……在過去一年裡,我們一直在裝備和訓練遠征軍部隊,就是為了抓住這樣的機會。如果這支部隊不用於共同的事業,我們為空運裝備和提供教練人員所付出的最熱情而廣泛的努力,就不能證明是有意義的……我切望你能行動起來。」 當羅斯福的電報傳到重慶時,蔣介石奇怪地「病了」。一切事情由宋美齡出面,與史迪威的參謀長赫恩將軍周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