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6月12日,阿奎那多宣佈菲律賓獨立,成立革命政府,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全部被推翻。9月15日,菲律賓革命議會開幕,制定憲法。1899年1月,正式通過菲律賓共和國憲法,宣佈菲律賓共和國的成立,阿奎那多宣誓就任共和國總統。

  但是,美軍源源開進馬尼拉之後,便逼迫菲律賓軍隊完全撤出馬尼拉。12月10日,美西簽訂巴黎和約,美國正式把菲律賓據為己有。1899年2月,美菲戰爭爆發。菲律賓人民奮起捍衛民族獨立,英勇抗擊美國的侵略。美國一面進行軍事鎮壓,一面在革命陣營內部製造分裂。阿奎那多投降美國後,殺害了堅決主張與美軍血戰到底的魯納將軍,砍倒了保衛民族獨立的一面大旗。但就在阿奎那多被俘,宣誓效忠美國之後多年,菲律賓人民仍然長期堅持了爭取民族解放的遊擊戰。

  史迪威到達第12步兵團後,被分配到1營4連。這時,菲律賓群島上還有不少人用古老的大砍刀繼續進行遊擊戰。他們常常向被美軍佔領的地區發動猛烈的攻擊。史迪威在日記中記述了他抵達菲律賓的頭三個月裡,僅在宿務省就有803個摩洛族人被打死。

  有一次,隊伍在開往海岸的行軍途中,遭到了「大砍刀」的襲擊,史迪威受驚不小。1905年2月,他所在的第4連開往薩馬島(三描島)的甘多拉河上游,與普拉傑族人作戰。這裡和鄰近的萊特島都曾是菲律賓人民的起義區,遭受過美軍的大肆燒殺,但許多人堅強不屈,沒有放下武器,仍然在叢林中打擊美軍。

  第4連的進剿任務非常艱難。史迪威和其他美軍士兵一道整天翻山越嶺向聖何塞進發,到處是沼澤地、蔓草、泥漿、山丘、斷層、瀑布,天黑時在樹林中宿營。士兵們站著就睡著了。整夜下雨,士兵們滿身是泥。

  率領第4連的是福爾斯上尉。他指揮200多人在島上叢林中奔波了兩個多星期後,一無所獲,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士氣低沉。後來,第4連在帕奈沿海小小的吉馬拉斯島上住了下來。生活再不像行軍那樣艱苦了,完全是休整,操練,熟悉教令,步槍、手槍射擊訓練,偶爾搞搞戰術演習。再就是打網球,賽船,有時晚上還可以跳舞消遣。

  史迪威對島上居民的生活很感興趣。他觀察過兒童用羊齒菜當風箏玩;他還仔細察看過當地人偷糧食的辦法:把石板樓板鑿穿個孔,再把糧食袋子鑽個洞,讓糧食順著鑿穿的樓板孔兒漏進下邊等著接糧食的口袋裡……

  官兵們都認為史迪威點子多,他很快便成了營地俱樂部的主要成員。有一天,他想把駐地氣氛活躍一下,決定和「騎兵笨蛋們」——他一向這樣稱呼騎兵—一組織一場比賽。史迪威的目的是想借此證明一下步兵的優越性。比賽開始前,他讓步兵們排列在戰壕裡,並發給他們幾條白床單。號令一發出,騎兵們迅猛沖向戰壕,這時步兵們從戰壕裡一下子站起來揮舞白床單,把那些跑近戰壕的戰馬驚嚇得亂作一團。優勝當然非步兵莫屬了。

  4連連長福爾斯上尉在對史迪威的鑒定報告中,稱讚他各方面都表現突出,說他「特別聰明、刻苦,辦事成效卓著」。

  1905年8月,史迪威接受了美國陸軍部交給的兩個任務:一個是翻譯一本日俄戰爭中日軍圍攻旅順口的法文小冊子;一個是翻譯一部西班牙文的《智利軍事地理》。

  翻譯那部西班牙文著作的工作史迪威很快便完成了,但翻譯那本法文小冊子,他卻費了好大工夫。使他十分驚訝的是,日本和俄國的陸軍共投入了50萬兵力,為爭奪旅順口,雙方不僅使用了近千門大炮,還使用了機關槍、速射炮等新式武器。不論勝者、敗者,都是為了爭奪中國的土地,並把戰火造成的種種災難加在中國老百姓身上。他是第一次在書本上見到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慘景。

  本來,在1905年元旦之後,他便聽說日本人攻陷了俄國軍隊守了近一年的旅順口。西點軍校的一位前輩學友、在菲律賓征戰多年的資深上尉——潘興,調往東京任美國駐日使館武官兼軍事觀察員。與潘興同時到日本任軍事觀察員的,還有剛自菲律賓回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和他父親阿瑟·麥克阿瑟中將。5月,俄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主力在對馬海峽被日軍全殲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讓前陸軍部長魯特出任國務卿,為其後調解日俄衝突做了準備。

  羅斯福如此關注日俄戰爭,有人說他是「親日派」,總統。但他在此期間的深謀遠慮,卻事出有因。

  美國前國務卿約翰·米爾頓·海曾為美國爭得在華利益,提出過「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他說過:「誰瞭解了中國,誰就能執今後五百年世界政治之牛耳。」日俄戰爭爆發後,羅斯福也斷言,美國今後的歷史主要取決於美國在與中國相鄰的太平洋上的地位,而不是與歐洲相鄰的大西洋上的地位。

  史迪威所翻譯的法文小冊子,詳細記述了俄軍由頑強堅守旅順口,到俄軍中將率殘部向日軍投降的全部經過。美國陸軍部所以要緊急譯出這本小冊子,是想把瞭解俄軍作戰,同潘興、麥克阿瑟父子等對日軍作戰的直接觀察,匯總起來,以求能從各個方面作出分析。史迪威通過這次翻譯,提高了綜合分析軍事情報的能力,瞭解了大規模作戰中的諸多因素,尤其是對於日軍進攻作戰的特點有了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史迪威翻譯的兩本書有重要價值,1906年2月他接到通知,要他回西點軍校現代語系任教官。他成了1904年西點畢業生中第一個由菲律賓回國的人。

  但是按陸軍部的規定,史迪威還必須在第12步兵團服役一年。於是他在完成西點軍校教官的任期後,1911年1月帶著剛結婚的妻子威妮弗雷德·A·史密斯,又乘「謝爾登」號回到了菲律賓。

  這次,他是在距馬尼拉市很近的麥金利堡兵營駐防。不久,他被升為中尉。他每天的職責是帶兵操練,到兵營學校聽課,組織士兵們進行獨木舟划船比賽,有時還教士兵們就地取材,在河上架設竹橋。到9月,他已攢了三個月的假期,威妮此時已懷孕四五個月,兩個人商定,利用假期多看看東方,行程是先同威妮到日本,然後她回國等待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史迪威再到中國去。

  史迪威在日本每天寫日記,但主要是記實,沒有判斷和看法。他對日本還不熟悉,無止境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使他陪妻子在日本遊覽了一個半月。

  11月中旬,他的妻子威妮回了美國,他則轉身西行,11月23日在中國上海登陸。這時,推翻滿清皇帝統治的武昌起義,剛剛取得勝利。孫中山尚在國外。向武昌反擊的清軍又奪回了漢口,而擁護辛亥革命的江浙聯軍在準備攻佔南京。史迪威的假期有限,只得由上海赴香港,途中在廈門逗留一天。一到香港,傳來義軍佔領廣州的消息,他轉身趕到廣州,並沿西江逆流而上,航行200多英里,到了廣西的梧州。返回廣州後,他於12月9日起程返回馬尼拉。這次旅行使史迪威對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正是:來去匆匆十七天,上海灘到廣州灣;一覽中華真面目,綰住情結系來年。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