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一一二


  1924年1月16—18日斯大林領導第十三次黨代表會議,在會上作了《關於党的建設的當前任務》的報告。

  1924年1月21日全世界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布爾什維克党的創始人列寧,在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逝世,終年54歲。

  1924年1月26日斯大林在第二次全蘇維埃代表大會的追悼會上發表演說《悼列寧》,並以布爾什維克党的名義宣誓遵循和執行列寧的遺訓。

  1924年5月23—31日斯大林領導俄共(布)第十三次黨代表大會——列寧逝世後的第一個代表大會,在會上作了中央組織工作的總結報告。

  斯大林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和組織局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24年10月21—24日斯大林出席黨中央委員會召開的農村支部書記會議,並作了《關於黨在農村中的任務》的報告。

  1925年12月15日斯大林為俄國共產黨(布)改名為全蘇聯共產黨——聯共(布)發表演說。

  1926年1月1日斯大林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就組織問題發表演說。他在中央全會上再次被選為中央政治局、組織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和中央總書記。

  1927年4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黨組織積極分子大會上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的演說、1928年7月4—12日斯大林在中央全會上作了《論共產國際綱領》、《論工業化和糧食問題》、《論工農結合和國營農場》等問題的報告。

  1928年11月16—24日斯大林在中央全會上作了《論國家工業化和聯共(布)黨內的右傾》的報告。

  1929年11月3日斯大林寫了《大轉變的一年》一文。

  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出席全國馬克思主義者土地問題專家代表會議,發表演說《論蘇聯土地政策的幾個問題》。

  1930年1月5日聯共(布)中央按照斯大林的建議,通過《關於集體化的速度和國家幫助集體農莊建設的辦法》的決議。

  1930年1月19日斯大林寫了《論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問題》論文。

  1931年6月23日斯大林在經濟工作人員會議上發表題為《新的環境和新的經濟建設任務》的演說。

  1932年3月23日斯大林與莫洛托夫簽署蘇聯最高蘇維埃和聯共(布)中央關於在伏爾加河中游建造3個強大的水電站的決議。

  1933年1月7—12日斯大林主持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聯席會議,在會上作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報告,並發表《關於農村工作》的演說。

  1934年1月26日—2月10日斯大林在聯共(布)第十七次黨代會上作了關於黨中央工作總結報告。斯大林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35年11月14—17日斯大林參加第一次全蘇聯工業和運輸業的斯達漢諾夫工作者會議。

  1936年6月20日斯大林參加紅場高爾基的葬禮。

  1937年2月23—3月5日斯大林主持聯共(布)中央全會,並發表《論黨的工作缺點和消滅托洛茨基兩面派及其他兩面派的辦法》。

  1937年7月7日日軍大舉侵華,「七七」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從此大規模展開。斯大林派空軍援助中國抗戰。

  1939年3月10—21日斯大林在聯共(布)第十八次黨代會上作了黨中央工作總結報告,並再次當選黨中央總書記。

  1939年5月11日諾門坎事件爆發,日蘇交戰。斯大林派朱可夫將軍指揮這一戰役。

  1939年8月23日由於英、法政府拒絕與蘇聯簽訂聯合反侵略的軍事協定,並鼓吹「禍水東引」,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5日諾門坎事件以日本失敗告終,日本第六軍團被殲,被迫與蘇簽訂停戰協定。

  1939年9月17日蘇軍越過西部邊界,進軍波蘭東部地區。

  1939年9月27日德軍攻破華沙。

  1939年9月28日蘇德簽訂劃定波蘭國界的條約。

  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

  12月7日,蘇軍進至芬蘭的卡累利阿防線。

  1940年5月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任命斯大林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命令制定進攻蘇聯的作戰計劃。

  1940年7月21日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同年8月初,這3個國家分別加入蘇聯。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在柏林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以政治、經濟和軍事一切手段相互援助。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德軍于淩晨3點半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6月30日蘇聯決定設立國防委員會,並任命斯大林為主席。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說。

  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斯大林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蘇、英、美三國代表會議。就蘇租借武器問題舉行會談。

  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會戰。

  10月19日,斯大林簽署國防委員會保衛莫斯科的決定。

  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為蘇軍防禦階段,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為反攻階段。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檢閱部隊併發表演說,說明紅軍的偉大的解放使命,並向蘇聯軍人和男女遊擊隊員們發佈命令。

  1941年11月15日德軍對莫斯科實施第二次總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英、荷在太平洋的其它屬地,日本對英、美、荷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11日德、意、日簽訂共同進行戰爭協定。

  1942年1月1日蘇、美、英、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1942年5月26日蘇、英在倫敦簽訂互助條約。

  1942年6月12日蘇、英和蘇、美公佈關於蘇英條約、蘇美合作協定,以及關於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協議。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會戰(7月17日—11月18日為蘇軍防禦階段,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為蘇軍反攻階段)。

  1943年1月12—18日蘇軍列￿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協同進攻,粉碎德軍對列￿格勒的封鎖。

  1943年1月25日最高統帥斯大林向西南、南方、頓河、北高加索、沃羅涅什、加里寧、沃爾霍夫以及列￿格勒等戰線的軍隊發佈命令,總結了紅軍兩個月的進攻戰役,提出了加強鬥爭,以粉碎德國佔領軍並將他們驅逐出蘇聯國土的任務。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被圍德軍遭毀滅性打擊,殘存的9萬人,包括保羅斯元帥和22名將軍都當了俘虜。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的損失共達150萬人。歷時200天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震撼世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3月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斯大林以蘇聯元帥的軍銜。

  1943年3月20日—5月13日美、英、法軍隊在突尼斯展開進攻,德意軍在北非失敗。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美英軍實施西西裡島登陸戰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