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戰爭前夕,德國同被它佔領的國家一起,生產鋼3180萬噸,煤6.964億噸。蘇聯鋼產量為1830萬噸,煤產量1.659億噸。德國的弱點在石油開採方面,但由於從羅馬尼亞輸入石油,依靠已建立的儲備和合成油料的生產,而得到某種程度的彌補。 德國建立了強大的軍事經濟潛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300個以上的大軍事工廠,軍事生產1940年比1939年增加了2/3,比1932年增加21倍。 1941年德國工業生產了1.1萬多架飛機,5200輛坦克和裝甲車,7000多門7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170多萬支步槍和自動槍。此外還有掠奪來的大量武器,以及僕從國和被佔領國的生產能力。 截止1941年6月,德國軍隊比1940年增加了355萬人,總數達到850萬人,即214個師。而蘇聯到6月份,連同徵召的補充兵員在內,共有500多萬人。希特勒認為,進攻蘇聯的有利時刻來到了。 1941年3月底,蘇聯政府已經獲悉,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在柏林與法西斯德國的裡賓特洛甫和軍界首腦進行了極為秘密的談判。他們談判的內容,莫斯科是不難猜到的。希特勒試圖建立德日聯盟,形成對蘇聯的軍事包圍。這實際上意味著蘇聯必須進行兩線作戰。 因此,保衛蘇聯的遠東安全就成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為了延緩戰爭爆發的時間,爭取避免兩面作戰,在松岡途經莫斯科時,經過多次談判,蘇日雙方簽訂了「中立條約」。在慶祝簽字的宴會上,松岡向斯大林敬酒時,故弄玄虛,說了一些其他外交官不可能說的話。「條約已經簽訂了,」他脫口而出,「我不說謊,如果我說謊,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說謊,那我一定會來取你的腦袋。」斯大林冷冷地反駁說:「對我國來說,我的頭是重要的。 你的腦袋對你們的國家也是重要的。所以,我們都小心地讓腦袋長在肩膀上吧!」這番話弄得松岡很尷尬。 為了教訓一下這個狂妄的日本人,斯大林特地給朱可夫這位哈勒欣河戰役的司令官打電話說:「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訪問德國回國途經這裡,你要親切地接待他。」「親切」這兩個字說得特別重。 「有什麼指示?」「松岡只想同你認識認識。」顯然,松岡洋右對哈勒欣河事件記憶猶新。過了幾天,國防人民委員部外事處主任陪著松岡前來拜訪。一進門他就向主人深深地一鞠躬。朱可夫按著斯大林的指示,「親切」地歡迎他,問候他的健康,旅途是否勞累。他含糊地回答說:「我喜歡長途旅行。我是第一次到歐洲。你去過歐洲各國嗎?」朱可夫回答說:「很遺憾,沒有去過。在方便的時候,一定設法去。我讀了很多有關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的書,但是,即使一本最好的書也不能使人瞭解一個國家的全貌。只有親身訪問和接觸一個國家,才能更好地瞭解它,瞭解它的人民、風俗和習慣。」談話一直在這種「友好」氣氛中進行。從始至終未涉及尖銳的政治問題。 松岡給朱可夫的印象是狡猾詭詐,不願開誠佈公地交談。可以看出,他寧願多聽,而不願多說。會見後,朱可夫立即打電話向斯大林報告了會見的情況和對松岡洋右的印象。斯大林對這次會見很滿意,最後他說:「日本政府同意簽訂中立條約了。」蘇舊中立條約於1941年4月13日簽訂。條約為期5年。條約規定:「雙方應維持兩國問的和平友好關係,並且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條約指出,締約一方成為第三國或第三國家集團的軍事行動對象時,締約另一方應守中立。蘇聯政府知道,蘇日中立條約能減少日本進攻蘇聯並迫使它兩線作戰的危險,但不能完全保證法西斯德國的盟國——日本軍國主義遵守所簽訂的條約。因此,在衛國戰爭期間,斯大林不得不在遠東保持大量的兵力。 由於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這個條約使蘇聯贏得了一些喘息時間。 雖然在1941年的頭幾個月裡,蘇德在形式上還保持著正常關係,但卻日益緊張起來。3月,保加利亞加入了軸心國,南斯拉夫也同意加入。然而,3月27日,在南斯拉夫爆發了反對親德政策的暴動,結果成立了以西莫維奇將軍為首的新政府。斯大林不失時機地同南斯拉夫的新政權簽訂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可是當德國軍隊侵入南斯拉夫、無情轟炸貝爾格萊德的時候,斯大林卻無能為力。 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5月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向幾百名剛從軍事學院畢業的年輕軍官發表了重要的講話。他強調了紅軍建設中實現現代化和更新裝備的重要性。他提醒他們說,局勢很嚴重,不能排除德國在不久的將來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他坦率地告訴他們,紅軍還不夠強大,還不能輕而易舉地粉碎德軍,紅軍仍然缺少現代化的坦克、飛機和其他裝備,紅軍的官兵們仍在訓練的過程中。蘇聯政府正努力通過外交和其他辦法把德國人拖到秋季,冬天的到來會把德國人的進攻推遲到1942年。如果蘇聯的策略獲得成功,那麼同納粹德國的戰爭幾乎必然會在1942年發生,但這就會贏得幾個月的寶貴時間。「從現在起到8月份」是最危險的一段時間。 這次會議之後,蘇聯有意做出「親善」的外交姿態,繼續煞費昔心地設法防止任何像是挑釁的行動。1941年6月14日,蘇聯塔斯社授權發表了一項只能是麻痹自己的聲明,進一步強調了同德國的「友好關係」,說德國「和蘇聯一樣堅定不移地格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條款」,並且否認從倫敦散佈出來「兩國在近期會爆發戰爭的謠言」。柏林方面對這些姿態置若罔聞。希特勒已經下定決心實施他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在入侵蘇聯的前一天晚上,希特勒給墨索里尼寫了一封《關於消滅俄羅斯的計劃》的密信。他在信中寫道:「當我作出了這一決定後,內心感到我又獲得了自由。」在這些日子裡,克里姆林宮的空氣異常緊張,斯大林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他清楚地知道,同法西斯德國這樣一個有經驗的強大敵人作戰,將給蘇聯人民帶來多麼深重的災難,所以他竭盡全力爭取時間,加強戰備,儘量防止戰爭在1941年爆發。但是能否獲得成功,他沒有把握。這時,各種各樣的相互矛盾的情報和謠傳送到他面前。德國的參謀長于1941年2月15日發佈了一項「用假情報迷惑敵人的特別訓令」,以掩蓋「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傳出的假情報說,「德國軍隊在東線的調動,原屬歷史上最大的迷惑演習,旨在分散人們對入侵英國的最後準備工作的注意。」毫無疑問,斯大林也受到了這種假情報的影響。他不相信希特勒會孤注一擲,背離憚斯麥的東方政策的傳統,即「要求德國在西方進行戰事時,應該避免對俄國的戰爭」。 1941年4月初,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來一份親啟電報,提醒他注意德國軍隊的調動和德國即將向蘇聯發動進攻。此後,英國方面於6月18日向蘇聯駐倫敦大使發出緊急警報。蘇聯駐柏林大使館的報告以及蘇聯在日本的傑出的情報人員理查德·佐爾格的報告,都提到了德國入侵蘇聯的確切日期。斯大林對這些報告均持懷疑態度。他仍然極不信任英國。他既不信任張伯倫,也不相信丘吉爾。在外國武裝干涉期間,丘吉爾對蘇聯的所作所為,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斯大林認為,英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府正竭盡全力慫恿德國對蘇聯作戰,認為他們正處在嚴重軍事形勢之下,為了避免本身覆滅,非常希望德國進攻蘇聯。尤其是希特勒的副手魯道夫·赫斯於1941年5月11日飛往蘇格蘭,這更加劇了斯大林對英國秘密外交活動的懷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