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一二 |
|
正如斯蒂文斯所指出的,「丘吉爾的一生始終抱著這樣一種信念,即傑出人物和英雄創造歷史」。他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自己大量的創作方面,都是從這個前提出發的。他認為自己命中註定要發揮這種傑出人物的作用。他在議會中的初期活動就體現出這種信念。丘吉爾自信,他的使命就是統治英國人民。 為了蠱惑人心,為了向上爬,為了在官場進行針鋒相對的唇槍舌劍的鬥爭,丘吉爾練就了一套「過硬的」演說本領。誠然,他的演說剛健有力主要不是由於思想深刻和邏輯性強,而是對聽眾有感染力。丘吉爾懂得,演說藝術是政治活動家青雲直上的必要因素。他為了在這方面取得成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丘吉爾必須克服語言上的缺陷,此外他還需要學會演說和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辯論的本領。老練的議員應該反應迅速,並能立即有力地還擊那些出難題或搞小動作的人。 按照英國議會的傳統,新議員來到下院後不能立即發表演說,他們至少經過一個月以後才能發表演說。丘吉爾不滿意這個傳統,他不想浪費時間去等待,於是只過了四天就發表了自己的首次演說。丘吉爾把英國與布爾人的戰爭,作為自己首次演說的題目,因為很少有人比他更瞭解當時南非發生的事情。可是他這篇演說主張比較溫和地對待戰敗者,與保守黨的路線背道而馳。他在演說中對布爾人表示一定的同情,他說:「無論哪一個民族都沒有像布爾人那樣在言論上得到如此多的同情,而在事實上又得到如此少的實際支援。」 後來丘吉爾在他撰寫的《我早年的生涯》一書中,進一步闡述了他在這方頁的思想。他寫道:「不僅對南非應當這樣。我認為,我們應當征服愛爾蘭人,並且隨後給他們自治;我們應當把德國人餓到待斃,然後再為他們提供食糧;並且我們在平息了英國大罷工之後,應當設法解決礦工們的困難。 我經常遇到困難,因為很少有人採納這種意見。我有一次被邀請為法國紀念碑寫一碑文。我寫了這樣幾句話:『在戰爭時,堅決。在失敗時,反抗,在勝利時,慷慨。在和平時,仁慈。』結果這碑文未被採用。錯誤在於,我們不少人往往只善於用右手或左手工作,而不善於兩者交替,既善於用右手,也善於用左手。因此,那些擅於打勝仗的人卻不會處理和平,而那些擅於議和的人又不能打勝仗。若說我兩者全會,那大概爭論就更會大了。」丘吉爾不僅掌握了他父親在議會裡施展過的策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沿用了他父親的口號。他從「左」的立場出發攻擊自己党的領袖,而他根本不是一個什麼「左派」。 當時,斯蒂文斯公開地看出,丘吉爾的信仰是反動的,但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卻採用「民主的方法」,偽裝要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來蠱惑人心。丘吉爾在下院關於英國——布爾戰爭問題的首次演說就是根據這個原則行事的。此後不久,丘吉爾又從這個立場出發攻擊政府提出的改組英國軍隊的方案。陸軍大臣布羅德裡克根據英布戰爭的經驗,要求增加軍費。他以政府的名義向議會提出了一項法案,準備建立六個軍團,其中三個軍團處於完全備戰狀態,以便隨時把它們派往國外。陸軍大臣聲稱: 「我國已經是一個軍事強國,我們應該設法保持這種地位。」年輕的議員丘吉爾則堅決反對陸軍大臣關於增加軍隊開支的計劃。 其實,丘吉爾所以反對擴建軍隊,主要是向政府表明他是一個重要人物,應該重視他。他以人民利益捍衛者的面目出現,竭力在群眾中樹立威望,以便提高自己在党的領袖們心目中的分量。丘吉爾反對改組軍隊的態度同他根深蒂固的帝國主義立場是相矛盾的。他一向認為,管轄殖民地是大英帝國的義務。為此,他參加了印度西北邊境、蘇丹和南非的軍事行動。政府關於建立更為強大的軍隊的建議也是為了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如果丘吉爾不是出於個人向上爬的目的,那麼,他反對上述建議的態度就無法解釋了。布羅德裡克曾指出:「丘吉爾為鼓吹帝國主義來到了下院,但他卻不準備為推行帝國主義政策花錢……這是繼承了他老子的意願——推行廉價的帝國主義政策。」丘吉爾儘管在議會中遭到如此強烈的攻擊,但在他的大肆活動下,政府增加軍費的建議終於被推翻了。 丘吉爾所以有如此大的能量,除了靠他能蠱惑人心的兩片嘴外,在他周圍還結成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派別集團。他們都是與他相仿的沽名釣譽的年輕人。這個小組的著名成員之一就是首相的小兒子休·塞西爾勳爵,小組的名稱「休裡幹斯」就是從他的名字引伸出來的。不久,這個名稱就流傳得走樣了,後來人們就乾脆稱它為「胡裡幹」了。丘吉爾小組的人,經常組織同各黨著名的活動家會晤,共同討論政治問題。 1902年4月,「胡裡幹」邀請約瑟夫·張伯倫共進午餐。張伯倫在告別時說:「你們,年輕的紳士們,像招待國王一樣地招待了我。為此,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像無價之寶一樣的秘密——關稅壁壘!這是將來,甚至是不久的將來的政治實質。你們要好好地研究它,徹底地弄通並掌握它。要知道,你們不會為殷勤地招待了我而感到遺憾的。」 張伯倫這一主張公佈後,在英國政治生活中引起了爆炸性的反響。採納這個建議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經濟政策。一些工業部門,首先是與約瑟夫·張伯倫有關聯的重工業立即會從關稅壁壘政策中得到好處,而輕工業和造船業卻一無所得。貿易界不相信關稅會帶來好處,實施特惠制反而會導致英國進口糧食的價格上漲。這就意味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下降。所以他們都反對放棄自由貿易制。丘吉爾正確地估計了形勢,公開地站在反對張伯倫方面。為了使政府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丘吉爾把關稅問題與「民主保守派思想」聯繫起來,並於1903年9月9日迫使張伯倫和主張自由貿易的大臣們全部辭職。 於是,巴爾弗首相著手組織新政府。對丘吉爾來說,一個決定性的時刻來到了。但是,巴爾弗並不願向丘吉爾提供這種機會,他把政府的一個大臣職位交給了另一位同樣年輕,但才華與精力都比丘吉爾差得多的後起的保守黨政治家鮑納。於是,丘吉爾決定離開保守黨,投奔自由黨。 1904年3月,他開始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他的發言變得越來越「左傾」,並且越來越蠱惑人心。有一次當丘吉爾從座位上站起來要發表關於關稅問題的演說時,大部分擁護政府的人士,在首相本人的帶動下立即離開了下院。然而,他的演說卻受到了自由黨人,特別是大衛·喬治的熱烈歡迎。 1904年4月,丘吉爾正式與保守黨斷絕了關係。之後,六個選區建議丘吉爾以自由貿易的獨立擁護者身份作為他們那裡的下屆議會選舉的候選代表。然而,他對這些建議並不感興趣。丘吉爾清楚,如果想更快地向上爬,就需要一個大黨的支持。他必須把這條路走到底,因而參加了自由黨。 丘吉爾在與保守黨斷絕關係之後,開始闡述自己新的政治綱領。 1904年5月16日他在曼徹斯特發表演說,把保守黨稱作為大資本家利益服務的「強大同盟」。這個黨執政,意味著黨的機器在實行暴政,「在國內貪贓受賄,為了掩蓋這種惡習而在國外發動侵略。」保守黨的政策「對千百萬人來說是昂貴的糧食,而對百萬富翁來說是廉價的勞力」。丘吉爾在對保守黨人的活動作了如此評價之後,從自己演說的講臺下面取出一塊不大的麵包,並且來回晃動著它說:「實施保守黨人的政策,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小麵包。」之後,丘吉爾又拿出另一塊比先前大得多的麵包說:「如果保持自由貿易,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大麵包啊!」在這次演說後不久,丘古爾在下院的座位就從保守黨人一邊轉移到了自由黨人那邊,並與勞合·喬治坐在一起。他倆後來成了好朋友。丘吉爾稱喬治為「自由党大軍的傑出將領」。在他們的蠱惑和煽動之下,保守黨政府由於在外貿政策問題上的鬥爭而癱瘓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