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所幸的是,這列裝甲列車的鋼甲甚厚,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虛驚了一場。但鐵路的路基已經被毀壞,所以中途只好耽擱下來。在那個地區中到處有遊擊隊活動,旅行時必須使用裝甲車輛或者是有特殊保護的火車,佔領軍的滋味並不太好受。 他們又打算換坐飛機去,但因為天氣太壞,飛機不能飛行,他們只好等修好鐵路之後坐火車來到頓河集團軍司令部費特布斯克,直到11月24日,這一天恰好是曼施坦因的55歲生日,曼施坦因率領東拼西湊的頓河集團軍司令部參謀人員,才到達了原德軍B集團軍的司令部——他將代其行使對這個戰區的指揮權。 當曼施坦因被任命為頓河集團軍司令之後,才開始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揮,當時希特勒正兼著三軍統帥和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在此之前的波蘭戰役中,曼施坦因在前線曾經間接地領教過希特勒所謂的領導——希特勒曾經兩次視察倫德斯特的南方集團軍總部,而曼施坦因恰好是這個集團軍的參謀長。那時留給曼施坦因的印象,希特勒似乎對集團軍的情況解釋,都很是同情地聽取,並且也毫不干涉集團軍一級的指揮。 現在曼施坦因以集團軍司令的身分,第一次直接受到希特勒的指揮,對希特勒所謂的軍事才能,瞭解更加深入了。曼施坦因對這位喜怒無常的元首,從一個職業軍人的角度評價是:確實不能像希特勒的政敵所說的,小看了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小班長」,希特勒對作戰問題通常是別具慧眼的。他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對一切現代技術和軍備能有迅速的瞭解。他對敵人的最新兵器十分熟悉,對於敵我雙方的戰時生產數字,能夠整套地背誦出來,每逢與人談到他不喜歡的問題時,他就會把這一套法寶請出來當作抵制對方的工具,在他滔滔不絕的背誦下,即使是一個專業的地區性軍事指揮官也會無言以對,只好屈服於他的意志。 但由於希特勒過分的自信于他對現代武器裝備的瞭解,所以經常自以為是地干涉德國武器裝備的發展,如對原子武器和火箭推進的發展都受到了他的干涉。希特勒對於德國技術資源的重要性估計過高,甚至在某種需要大量部隊方能有成功的希望的事,他卻相信少數的突擊炮和新式的虎型坦克即足以應付。換言之,他缺少的就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軍事能力,這是他的「直覺」所不能代替的。 希特勒這顆活躍的心靈對於一切足以勾起其幻想的目標,都無不感興趣,這樣同時追求幾個目標而且這幾個目標在戰場上又相距甚遠,就使德軍的實力消耗殆盡。 希特勒對於新成立的頓河集團軍的戰爭指導也是如此。他從集團軍和下屬軍團的報告中,對於前線上的情況是有清楚的瞭解的。此外他還經常召見剛從前線回來的軍官,所以他不僅明白德軍前線部隊取得的成就,而且也知道這些一線部隊的難處。也許是這個原因,使得希特勒從不接受曼施坦因的勸說,去接近最前線。 曼施坦因曾經幾次努力想使希特勒到前線來親眼看一看,但這些努力都白費了,即使是清希特勒來集團軍總部,都已經是相當勉強了,哪怕是再向前走一步,到軍團和軍一級單位,也是不可能的。他可能是害怕在前線上的所見所聞,會打破了他的黃金美夢。 曼施坦因隱約覺得,希特勒儘管逢人必說他過去所具有的前線軍人的身分,但他的心靈不是屬戰鬥部隊的。部隊的損失對他而言,只不過是數字的增減而已,他從來不曾把他們當作人類看待。 不過有一點,希特勒的觀念卻完全像一個軍人的,那就是對戰功的獎勵,他的目標就是使勇士得到榮譽,他是不會吝惜區區幾枚勳章的。 希特勒不信任專業軍人的另一個特徵,就是不能容忍一個有真知灼見的參謀總長,一個貨真價實的參謀總長總會補償希特勒在軍事領域中所缺少的經驗和訓練。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只要他接受一個參謀總長的意見,就是屈服於別人的意志之下。 希特勒的心目中,只想作另一個拿破崙,只能容許奴才在他的下面,馴服地執行他個人的意志,所不幸的是,他卻缺乏拿破崙的軍事經驗和軍事天才。凱特爾的三軍統帥部中的作戰處,實際上它只是一個軍事秘書處,它的唯一工作就是把希特勒的概念與指示,用軍事性的術語改寫成正式命令而已。 希特勒還喜歡用個別的手諭,越過集團軍這一級直接指揮下一屬部隊。德國軍事領導體系中,經常強調一個特點,就是希望各級指揮官都能發揮主動精神,並敢於負責。高級指揮部的訓令和中下級指揮部的命令,對於下級單位都是只以指定任務為限度,至於如何去執行這一任務,那是下級指揮官本身的事情,上級不應加以干涉。德軍在戰爭初期之所以能取得一些勝利,這種處理命令的制度要算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如果上級的命令非常的詳細,把所有下級指揮官的行動都加以限制了,那麼下一級指揮官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了。除了萬不得已,德軍總是以儘量不侵越下級單位的權限為原則。 希特勒在戰爭的後期,改變了這一被認為是德國優良的軍事傳統和原則。他逐漸養成了一個習慣,用手令去干涉集團軍、軍團和更下一級的單位。 當時不止曼施坦因一人是這樣看希特勒,陸軍中的其他高級將領也有同感。曼施坦因在轉移頓河集團軍司令部的途中,曾經與德軍中央集團軍司令克魯格元帥在一個火車站相遇,克魯格預先警告曼施坦因,說在中央集團軍方面,任何兵力超過一個營的行動,都要與希特勒事先商量一下。長時間之後,甚至一個集團軍如果沒有統帥部的命令都無法行動。這不禁使曼施坦因回憶起第11軍團在克裡米亞時的情況,那時曼施坦因指揮的第11軍團是有充分的自由的,故而才能取得勝利。 有許多記錄中,記載希特勒對部下的態度是很粗暴的,有時口吐白沫,甚至有時還會咬地毯。實際上,希特勒有時會喪失自製力,不過在曼施坦因在場時,從未看到他的元首有如此的陋習。曼施坦因所看到過最壞的一次,就是希特勒與參謀總長哈爾德在大本營作戰指揮室的爭吵。但希特勒對曼施坦因,卻始終保持著相當的禮貌,即使有衝突,也不曾紅過臉。 在曼施坦因在頓河集團軍司令的任上時,也常與希特勒就作戰問題發生爭論,留給曼施坦因印象最深的是,希特勒在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具有難以令人置信的韌性,幾乎一爭論就是好幾個鐘點。即使是對方達到目的(通常都是空手而回),最好的安慰通常也就是空洞的許諾而已。 在曼施坦因所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人能與希特勒一樣有持久的耐力。希特勒與一個前線指揮官的爭論,最大限度也就是幾個鐘點,但與參謀總長卻一爭論就是幾天。希特勒善於把戰爭與政治和經濟聯繫起來,這些理由是前線指揮官所不能反駁的。 曼施坦因至少有三次機會進諫希特勒,勸說希特勒在最高統帥部中接受某種改革,在曼施坦因之前,還沒有第二個人敢於像他那樣直率,當面批評希特勒的軍事領導。曼施坦因完全知道,希特勒肯定不會公開放棄最高指揮權,所以他也只能勸說希特勒在名義上保留著最高統帥的地位,而實際上把軍事行動的指揮權交給一位負責的參謀總長去執行。而對於東戰場,應另外特任一位總司令。 希特勒知道,當時在陸軍將領中,許多人都希望曼施坦因能出任真正有實權的參謀總長,或者是東線總司令,所以曼施坦因對希特勒提出這些意見的時候,處境是很窘迫的,大有為自己爭名奪利的嫌疑,為日後希特勒撤換曼施坦因集團軍總司令之職,埋下了伏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