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第八章 恃強淩弱侵波蘭 左遷師長練新兵,白色作戰上日程; 集團軍任參謀長,朝今夕改事難成。 希特勒於3月7日上午,下令召見參謀總長貝克及總部的其他高級將領,埃裡希·曼施坦因尚未離去,故也應召前往。元首希特勒向他的高參們說,他準備侵入奧地利,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曼施坦因初次在如此近的距離接觸希特勒。他有些為他的魔力所傾倒。在回來談起這次會見留給曼施坦因的印象時,他評價希特勒的談話很合邏輯,具有說服力,而且其分析就本質而言也是正確的。另外希特勒對於武器的發展特別感興趣,也許只有火箭是例外。希特勒對於這一方面不太重視,但希特勒對於戰車和戰防武器的改進和生產卻給予極大的支持,這些都博得了曼施坦因初期對希特勒的好感。於是參謀總長貝克率領曼施坦因等得力幹將,奉命立即準備入侵奧地利的行動計劃。 在入侵奧地利的計劃制定完畢並很快成功實施之後,曼施坦因就把他的職務交給哈爾德將軍,于1938年4月到陸軍18師任師長。他與哈爾德將軍個人交往並不多,哈爾德也沒有把那年秋天秘密拘捕希特勒並把希特勒交付審判的計劃告訴他。遠離總部的曼施坦因只聽說希特勒與貝克對於捷克問題上發生嚴重衝突,並因此而使貝克辭職。 曼施坦因自己認為,他之所以被免去陸軍參謀總部首席參謀次長的職務,完全是一種陰險的政黨陰謀在作祟。弗立契被免之後,株連了一部分與他有密切關係的部下,包括曼施坦因本人,他們與他一同被逐出了陸軍總部。對於一切屬高級統帥部主管範圍的事情,他當然是無權過問。貝克的辭職也使曼施坦因失去了與參謀總部的最後一點聯繫。 1938年4月,曼施坦因離開權力傾軋的柏林,來到了李格尼茲的陸軍第18師。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師級主官,而不像以前只作一名總部機關的高級幕僚。曼施坦因把他從參謀總部去職的煩悶丟開,專心致力於18師內的事。這是一個新建的師,恰好也要一個像他這樣資歷的人投入全部精力。整天是眼花繚亂的調動、變更,因為當時陸軍的擴充工作距離完成的標準還相差很遠,新的單位繼續編成,已有的部隊不斷地被改組,軍官和士官的人數激增,繁忙的軍事訓練,真有些令他目不暇接。 曼施坦因逐漸滿足了這種緊張的生活方式,在柏林駐了幾處之後,很難得又有了這種再與戰鬥單位發生直接接觸的樂趣,它們可以使人忘卻煩惱。組成18師的軍人大多是西里西亞籍,有史以來,西里西亞就是產生良好軍人的產地,對他們的教育訓練上一種很愉快的工作。 由於總部再也沒有親近者提供消息,所以只到1939年的夏季,曼施坦因才知道希特勒準備對波蘭實施一次攻勢,代號為「白色作戰計劃」。在此之前,曼施坦因的第18師正忙著修建德國東部邊界上防禦工事,接到的卻是準備進攻的命令,感到多少有些突然。 1939年8月,德國實行了戰爭動員,希特勒準備進攻波蘭,成立了南方集團軍,該集團軍由德軍第14軍團、第10軍團和第8軍團編成。南方集團軍的使命是從西里西亞、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出發,殲滅魏克塞爾河的波蘭軍隊。具體細節由集團軍自行安排。 在「白色作戰」命令中,曼施坦因被內定為南方集團軍總部的參謀長,總司令則內定為倫德斯特上將,那時倫德斯特早已退休。希特勒的一紙命令,不僅重新把倫德斯特召回現役,而且把曼施坦因從18師師長的位置,調到南方集團軍,擔任集團軍參謀長。 因為德國集團軍級的建制平時並不存在,只有在總動員時才得以成立,在此之前先組成了一個小型的工作小組,開始處理有關「白色作戰」命令的諸項事宜。 1939年8月12日,南方集團軍的工作小組一行,來到設在德國西里西亞的紐漢麥訓;練區中心的辦公室,布魯門提特上校前來迎接他們。布魯門提特上校也是這個小組的成員之一,來此之前在陸軍參謀總部中任職,內定為南方集團軍參謀總部的作戰處長。他與曼施坦因可說是老相識,在入侵蘇台區的時候,他們同在李布將軍的軍團參謀部工作,曼施坦因當時任軍團參謀長,布魯門提特在他手下工作很是賣力,曼施坦因非常信賴他,評價他有能力,而且自信心很強,工作效率非常高,軍人舉止也很得體。曼施坦因尤其欣賞他打電話的姿勢,他總是對答如流並具有幽默感。 8月中旬,工作組剛剛安營紮寨不久,南方集團軍的總司令倫德斯特上將也來到了紐漢麥。這位集團軍總司令完全是一個老派的紳士的作風,長著修飾整齊的鬍鬚,衣著一絲不苟。曼施坦因很早就領教過倫德斯特的大名,他能在刹那之間把握任何問題的要點,而不管一切小問題。 正在他們聚集紐漢麥的時候,恰巧,曼施坦因曾經指揮過的第18師也在這一地區訓練,從事定期的團級和師級年度演習。老部F相見,自然免不了向已經升任南方集團軍參謀長的曼施坦因打探一番關於未來對波蘭戰爭的消息。 不僅下級軍官和士兵們關心未來的戰事,在南方集團軍總部的私人話題也多是對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的預測。曼施坦因對他的集團軍司令部參謀們談了自己的看法: 「諸位,大家都知道元首希特勒正在和波蘭談判,相信大家也從報紙上看到了苗頭——對談判結果並不容樂觀,同時諸位也應該注意到英國對波蘭的承諾。由於有了英國對波蘭的承諾,德國極很有可能最後不會發動戰爭,而我們屯兵於此的目的,無非是在施加壓力,這種壓力在談判桌上能變成使天平向德國傾斜的砝碼。」 看到大家圍坐在臨時搭起的大會議桌旁聚精會神地聽,曼施坦因講起來有些得意,就像在柏林軍事學員的講臺上一樣: 「在德國擬定的計劃真正付之於行動之前,並不等於德國就肯定要打一場戰爭。我認為,元首採取的雖然是一條在刺刀邊緣的危險路線,但他卻有著驚人的好運,這一點簡直是不可思議,截止到目前為止,他完全沒有使用武力,就達到了一切政治目的。」 倫德斯特也不失時機地補充了他對元首的崇敬之情:「元首與我們不一樣,他似乎具有一種幾乎是萬無一失的直覺,一個成功接著一個成功,好像是永無止境。」 曼施坦因對集團軍總司令補充自己的觀點非常感謝,他接著說:「我們反問自己,過去的一切都不需要戰爭,難道這一次就產同了嗎?諸位請看捷克斯洛伐克的例子,雖然元首在1938年也曾陳兵於國境之上,但結果還是沒有發生戰爭。以本人在參謀總部的經驗,元首自己曾經不只一次保證過,他絕不會那樣瘋狂,像1914年的德國一樣,貿然發動一個兩線的戰爭。我們的元首並不是一個傻瓜,還不至於為了但澤或波蘭走廊問題,而發動一場世界大戰!」 曼施坦因幾步走到了牆上懸掛的巨幅作戰地圖前面,指著周圍已經被標滿了德軍進攻箭頭的波蘭: 「我理解諸位此刻的心情。波蘭憑藉《凡爾賽和約》兼併了德國領土但澤,對於我們軍人而言,波蘭一直都是我們痛心疾首的對象,這種兼併既無歷史根據,也不合民族自決的要求。這種兼併更使我們想到了德國國力的微弱。每當我們觀看地圖時,就會使我們為這種危險的情況而擔憂,德國國界是被不合理地分裂了!我們的祖國是被肢解了!那條走廊切斷了東普魯士與德國之間的一」聯繫,使我們有一切的理由為這個可愛的省區擔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